個人介紹
童明(筆名。原名:劉軍),
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英語系終身職教授, 本校傑出教授(University Outstanding Professor),美國學術期刊《東西方思想》(JET)編委, 國內 《中國翻譯》和《外國文學》的編委,現任杭州師範大學錢塘學者特聘教授 (2010年至今);曾任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尖峰學者講座教授(2008-2009年),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講座教授 (2005-2007)。
劉軍教授 1992年獲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1987年獲麻薩諸塞大學英美文學碩士,1975年畢業於西安外國 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 1975年至1977年留學於
英國杜倫大學。 1981年至1984年在聯合國總部擔任高級譯員,1981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聯合國譯員訓練班,獲研究生翻譯證書。
劉軍於2000年和2005年,經由加州州立大學的優秀畢業生選舉,選入《美國教師名人錄》。他兩次(1995年和1996年)參與美國人文科學全國基金會的研究項目。獲得過加州州立大學的創作資助 (1996年)和麻薩諸塞大學研究獎金 (1989-1990年)。 在加州州立大學,劉軍歷任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參議院的參議員、文學院理事會理事、亞洲和亞美學科顧問委員會委員、英語系研究生主任以及多個委員會的主席。
2.主要著作
劉軍以童明的筆名在國內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和專著。發表的專著有:《現代性賦格:19世紀歐洲文學名著啟示錄》(2008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英語版專著《美國文學史》多次刊印, 增訂版2008年由外研社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教材出版。他和何其莘教授合編的《文化透視英語教程》共六冊,該套綜合性教材被列為“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在國內有影響的論文包括:“互文性”、“解構體系暴力和暴力體系:德希達論邏各斯/卡夫卡寫流放地”(《外國文學》2014年第五期),“解構:上下篇”(《外國文學》2012年第五期)、“暗恐/非家幻覺”(《外國文學》2011年第四期)、“尼采式的轉折 (上、下篇)“ (《外國文學》2008年第一、二期)。“啟蒙” (上下篇)(《西方文論關鍵字》)、“飛散”(《西方文論關鍵字》)、“家園的跨民族譯本:論‘後’ 時代的飛散視角”(2005年《中國比較文學》)、“世界性美學思維振復漢語文學:木心風格的意義。”(2006年 《中國圖書評論》)、“飛散的文化和文學”。(2006年《外國文學》)以及論述波德萊爾、福樓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學術性散文。 童明在北京、上海、長沙、洛陽、南京、濟南、威海、合肥、福州、泉州、海口、廈門、廣州、蘇州、杭州、金華、西安等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做過上百次學術講座。
2013年以來,劉軍以童明的筆名在《南方周末》等報刊發表一系列專欄評論和散文,包括:“卡夫卡的門衛”,“公開的秘密”,“城市應適宜步行”,“再論豪斯曼計畫”,“豪斯曼計畫:城市現代化的警訊”,“時間的夢”,“盛世蓋茨比:美國夢的迷失”,“善賊論”,“屌絲,曾經在聖彼得堡”,“紅燈前的人群”,“負面能力和正能量”,“浮士德博士,你幸福嗎?”,“莫言的譫妄現實主義”,“波德萊爾的眼睛”等。
劉教授受墨西哥國會之約,發表評價詩人帕斯的文章,收入墨西哥國會2014年紀念帕斯的專著。他在美國的耶魯大學、現代語言學會 (MLA)、G.K. Hall, Greenwood, 英語教師美國全國委員會、《東西方思想》、《現代中國文學和文化》、社會形象的跨學科研究協會等出版社和學術機構的刊物和專著上發表過二十多篇論文,涉及跨文明想像、飛散、民族主義和跨民族思維、美國現代文學、亞裔文學等多種題目。
2011年,他所譯的木心小說集英文版《空房》 由美國著名文學出版社 New Directions 出版, 譯文為《出版人周刊》等多方書評所稱讚。2012年,他翻譯並含評論和介紹的《京劇曹操和楊修》(英語版)由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年出版。他漢譯英的短篇小說和詩歌刊登在美國的《沒有國界的文字》(線上世界文學雜誌)、《聖彼得堡評論》(2012, 2009年)、《布魯克林鐵軌》(2013)、《柿子》(2002年)、《北達科達季刊》 (1997年春季)等文學刊物上。 2013年,他所翻譯的木心短篇小說“SOS”獲美國Pushcart文學獎提名。2012-2013年,他以顧問製片人身份參與英文故事片《琵琶行》的製作。 2010年起,他擔任紀錄片“木心”的主題顧問。 2004年,他在紐約為日本NHK電視台拍攝的記錄片 《木心》 翻譯了英語字幕。他譯的的福克納長篇小說《八月之光》經美國藍燈書屋授權連載在《中報》副刊上 (1987年11月18日至1988年8月28日)。他譯的美國作家迪肯遜、福克納、海明威的書信 (包括七篇介紹文章及注釋)見於四卷的 《名家書信選》(曹又方編, 台北:圓神出版社,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