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得象

章得象

章得象(978~1048年),字希言,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

鹹平五年(1002年),進士及第,授大理寺評事,知玉山縣,拜大理寺丞等。天聖四年,遷翰林學士承旨。景祐三年,同知樞密院事、戶部侍郎。寶元元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慶曆八年(1048年),去世,贈太尉兼侍中,諡號文憲。皇祐年間,改諡文簡,著有《章文簡公詩集》等。

基本介紹

  • 本名:章得象
  • 別稱:章希言
  • 字號:字希言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宋人
  • 出生地:福建浦城
  • 出生時間:978
  • 去世時間:1048
  • 主要作品:《章文簡公詩集》
  • 爵位:京兆郡開國公→闕國公→郇國公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進入仕途,晚年生活,人物評價,家族成員,軼事典故,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章得象出生於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士族,長而好學,容貌俊美,為人莊重。章得象及從兄章得一俱稱茂才,鄉人貴之。
鹹平五年(1002年),天下進士貢千數,朝廷遴選取纔三十八人,章得像第其中,號為得才,歷任大理評事,玉山縣令,大理寺丞等職。

進入仕途

鹹平五年(1002年),進士及第,授大理評事,知玉山縣,遷大理寺丞。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章得象辦治勞劇,以殿中丞簽書、兗州觀察判官事,知台州。歷南雄州,徙洪州
宋真宗命近臣推薦才德兼備者奏聞,翰林學士劉筠、龍圖閣直學士呂夷簡、知制誥張師德等,聯牘推薦章得象。經召試,被授職方員外郎,直史館,入三司度支部為判官,歷祠部郎中,改刑部曹,糾察在京刑獄。
京西路水災,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撫。回來報稱:因麥種被淹,收成無望,請減京畿夏、秋稅,並貸糧度荒。鄆、濮兩州遭水災的貧困農戶,照例處理。
章得象自入仕途,歷任州、縣地方官近20年,因其為官清廉,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所以農業年年豐收。深受百姓愛戴。
楊億“稱其有公輔器”。同僚問起原因,楊億說:“閩士輕狹,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貴也。”
章得象曾經與楊億戲博李宗諤家,一晚輸錢三十萬,而酣寢自如。他日博勝,得宗贏金一奩,數日博又輸,即反奩與宗諤,與他結識未見其有小人之氣,其度量宏廓如此。
章得象任京官,與公卿大臣交往,眾皆交口稱譽他是“長者”。後以兵部郎中試中書,進知制誥,入為翰林學士。
天聖四年(1026年),章得象遷翰林學士承旨。
景祐三年(1036年),升同知樞密院事、戶部侍郎。
寶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章獻太后臨朝,宦官恃勢驕橫,太后每次派內侍到學士院,章得象總是正色待之,不與交談。
宋仁宗對章得象說:“向者太后臨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識之。卿清忠無所附,且未嘗有所乾請。今日用卿,職此也。”
章得象在中書八年,宗黨親戚,一切抑而不進。宋仁宗銳意天下事,進用韓琦、范仲淹、富弼,使同章得象經畫當世急務。
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章得象無所建言,御史孫抗數言之,章得象居位自若。既而十次上疏請求罷免,宋仁宗不得已,允許。
宋太祖趙匡胤規定後世子孫無用南士作相,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為宰相。初,閩人謠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時,沙涌可涉雲。
朝廷欲加章得象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章得象辭所加官。又與呂夷簡共議,閱良家子補完虛籍,益市馬充車騎,都被納用。
西夏人散布謠言,製造摩擦,章得象暗地裡派人潛往,弄清情況,挫敗陰謀。不久,呂夷簡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書。
拓跋叛宋,章得象認為其地偏遠,若出兵征戰,對宋朝不利,建議按兵不動,以養士氣,遼朝與西夏的戰爭,也隨之停止。

晚年生活

慶曆五年(1045年),以檢校太傅、同平章事為鎮安軍節度使。
慶曆七年(1047年),進封郇國公。
慶曆八年(1048年),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未暴感疾。一天去世,詔遣太醫馳視已不可。
按慣例,致仕官死後,皇帝不親臨祭奠。然而,宋仁宗特別親祭,把酒灑在地上,很悲痛,賜銀三千兩治理喪事,進二子一孫官,大女賜湯沐邑,幼女及孫賜服,推叔宗婭者六人
章得象無主饋,嗣且幼,宋仁宗遣中貴省實家貲薄付宗老舉不滿萬金裁俸賜所嬴,並贈太尉兼侍中,諡文憲。皇祐中,改諡文簡。
公孩提已自秀挺丱能屬文年十二侈袂挾策與密公及從兄得一俱稱茂才鄉人貴之當時夙儒願與周旋不以文人行自謂鹹平五年天下進士貢千數朝廷遴選取纔三十八人公第其中號為得才
授大理評事知邵武軍歸化縣以斬衰喪不之官服除用大理丞為信州玉山縣會東封泰山大臣引公簽署兗州觀察判官事以辦治勞劇遷太常博士通判明州以屯田都官二員外歷知台南雄洪三州事
會詔近臣舉學優行茂者以名聞時呂文靖丞相諫議大夫張師德聯牘言上試學士院以職方員外郎直史館入三司度支部為判官曆祠部郎中賜五品服改刑部曹糾察在京刑獄賜三品服
公自釋褐即外遷間關遠方幾二十年縉紳未甚知者及還游諸公間器就德完一口交譽姿表頎茂所至輒傾坐客視上誾如接下侃如中陶然粹外頹然簡照通量含不見崖略天下遂推為巨人長者以兵部部中試中書進知制誥
明年入翰林為學士公於名命得輕重體要進無盈褒退無溢尤至他詔令皆便時制宜使聽受施行者徧曉多至數百千篇即本職改諫議大夫以齊衰喪去官有詔奪服號訴不見聽累遷為禮部侍郎又兼龍圖閣學士俄拜承旨兼侍讀學士
摘今驗古勸成風德在內外辭禁凡一終星異時與公嘗僚或出公下者武相踵為柄臣然愈謙晦無纎芥觖望不為赫赫名自結其澹於進取乃如此視積薪到行不得輩公廝皂尚敢望其藩哉惟大子以為國器可大任
景祐三年乃擢同知樞密院尋改戶部侍郎毗燮內機底裹輸盡參知協恭大益光明帚曰爾遂相寶元元年以本官拜中書門下平章事邊障繹騷老師留屯上所與閱赤白囊按邊吏才不肯調兵食止二一樞近裁可奉行
議者謂三公無不統兵獨大事有不與知方多故時不容偏任天子尚其言始命宰相兼樞密使仍進公中書侍郎兼工郡尚書公授使讓還其官在上前論事或曰旰別白精審無所回忌時天下承平久器蠱末牢兵耗不登
公與呂丞相共議閎良家子數十萬補完虛籍益市馬充車騎為搜教之法付于軍謹修繕之合督於官滅用度之冗謹其財所以悟威常武紆網庇民者成見納用逡人誅利設君邀隙乃參取餌表陰折敵謀且引陽秋不一足之義權辭約幣以一介卓其庭卒得要領歸報
會呂丞相病免復以琴官命公遂為上宰搞跋之叛公謂賤地葡戰亟弊當自臣今按甲琢出以飽士氣既割刈不克振果叩高奴寨泥首就羈裁賜藝貢禮以荒服終大份窮憤兵死賀蘭鈕其未萌剪其逮飛如公之素
公既久當圃且畏盛浦晝諗夕咨慮煩必傷乃頓首迄遷丞相印詔不許表至十上未得報則遷第待罪天子手詔曰須郊嗣畢更一年乃聽公以敦論諄切不鋼彈然志遠名寵
每奏事或獨留日隙年侵疾癯言誠哀至慶曆五年始得以檢校太傅鎮安軍節度祝相秩郎判其州
七年進封邯圃公明年徒留西雒朝京師遂請老時議以閣任耆畦不應以年為解公執盆固上度不可留特拜司卒致仕賜實俸著命燕兌禮如丞相於是
公年七十一去位之六月乙未暴感疾一日薨詔遣太醫馳視已不可為訃聞天子即日幸其第魄酹哀甚賜銀三千兩他贈薩稱之舊制人臣罷退有物故乘輿不臨喪又是日當休法從或出沭而詔蹕遽引且使走喻二府以殊禮待公意再不視鞠
追贈太尉策侍中進二子一孫官大女賜湯沭邑幼女及孫賜簪X服推叔宗婭者六人公無主饋嗣且幼上遣中貴省實家貲薄付宗老舉不滿萬金裁俸賜所嬴嗚呼隱卒褒終寵孤恤私之恩極矣蓋公之納忠也至故報禮也稱朝野涕咨謂之榮哀
公興諸進官於朝其踐歷大槩著矣至總局如審官審刑太常禮三院尚書都省通進銀台羣牧使昭文舘會靈觀奉使則再充契丹國使
特選則知禮部貢舉權置則南郊禮儀大禮使常兼則集賢昭文二大學士兼修國史繹經潤文使皆餘切宅閥便蕃烜赫至善狀尚多不得詳勛階爵並極本品功臣文四十邑食萬戶實食三之一
公不喜為皦厲行要以天下中庸自居薦寵士大夫惟力所視無有愛惜苟顯於時弗啻己自出與人交久而益親仕十六官未始有毫髮譴咎雖長喙緣頰不敢加非於公不道私不援党家無言利之老室無徼福之祈
在宰府務總綱紀去煩囗臨大事從容鎮靜無遽色亟言見於幾微士之辨銳自喜者或上謁有所開說公為陳大體皆語塞自引去至上書過訾宰政天子下其章它輔臣欲讐實所言公第置之無所辯監司繩切州縣更約束劾發微密所至紛然
公白其非是時急於吏課一切聽之未幾議不以為便舉皆復故輔政八年章程修明其嘉猷納之上庶績付之有司功名勢地皆一不處故論者明美公德不能言其所以德彼挈掣可名者果其細耶
公之勢生密國夢相者拜於前旁有人曰相而拜台輔也公為省郎楊文公億屬廣坐謂公曰希書當為賢宰相閩江南台古傳沙合者出相比年遂僨為洲名世賫弼抑天歐然善行草書筆法逎婉時人弆牘秘愛論著文章數百篇雅懿沈鬱薄天人之極
其為章惠太后冊上最稱善奉詔撰御書梵字後記補衍宏麗文林韙服噫天與善人舊矣又曰仁者壽挾二必然之理與公之嗇和不能亢有定之數使登期頤固所謂不盡信而難諶者哉
古之遭時君必終始自托然始未嘗不隆而後稍薄也如公疊寵蕃數存無比而歿有加焉易名之日太常謚曰文憲
公諱得象字希言姓章氏世家泉州高祖仔鈞仕閩為建州刺史遂居浦城其夫人練氏有智識仔鈞嘗出兵二將後期欲斬之夫人救之得免二將後仕南唐為將攻破建州時仔鈞已死矣夫人居建州二將遣使厚以金帛遺夫人並以一白旗授之曰吾屠城夫人植旗於門吾以戒士卒勿犯也夫人返其金帛並旗弗受曰君幸思舊德願全此城必欲屠之吾家與眾俱死耳不願獨生二將感其言遂不屠城君子知其後必大母嘗夢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復夢庭積象笏因名得象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知歸化縣稍遷直史館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為翰林學士進承旨景祐三年拜同知樞密院事寶元元年以戶部侍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仁宗謂曰先太后臨朝羣臣邪正朕皆默識之卿清忠無所附麗故大用也元吳反命兼樞密使明年拜工部尚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慶曆五年拜鎮安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陳州封郇國公徙河南府以疾引年守司空致仕卒年七十一贈太尉侍中謚曰文憲後知制誥王洙言公謚同周公改謚曰文簡公性簡重在翰林十二年怡然自得章獻後嘗遣內侍至院必正色嚴待之未嘗交一言居相位八年親戚子弟皆抑而不進陝西用兵公與呂丞相晏尚書杜正獻範文正富鄭公遞相秉政呂公旋薨晏杜范亦去位而公為相如故卒以老辭位雲東都事略

人物評價

蘇軾:章文簡公楷法尤妙,足以見前人篤,實謹厚之餘風也。
歐陽修:世言閩人多短小,而長大者必貴。郇公身既長大,語如洪鐘,豈出其類者,是為異人乎。
脫脫:殊、籍、隨、得象皆起孤生,致位宰相。籍通曉法令,隨練習民事,皆能用其所長。然籍終至絀免,隨數遭譴斥,何其才之難得也。得象渾厚有容,殊喜薦拔人物,樂善不倦,方之諸人,殊其最優乎。
何喬新:章得象正色以待內侍,終位台鼎,二人之正直同,而其禍福異者,是葢有命焉,非內侍之所能為也。世之君子畏利用之禍而獻謟,以阿之非知命者也。覬得象之福而危言以鬬之,亦非知命者也。惟盡其在我者而順其在天,則節全而名立,斯為之君子。
宋祁:①嗚呼,隱卒褒終,寵孤恤私之恩極矣,蓋公之納忠也,至故報禮也,稱朝野涕咨,謂之榮哀。②在宋四世帚功,極熾顯顯,有郇實相而濟,羗酋惽怓,弄兵不朝,赤子恃鋪,亢父取驕,公為國謀折箠,不笞待其癉飢,委命自歸,鬼方窺罅不情以詐,公屈其鋒,建言一赦,朝遣腳踏車往喻,厥庭撓酒不喻卒,復爾盟二陲休寧,時公之功薰以太和物伙歲豐遂安元,元以揉萬邦乘車,暉嘽高牙言,言公有文武之翰之藩,既老而傳頓首乞身天子有命,爾作司空弗職囗勞安,嗇而沖公有陰德大濟於時,宜永斯年乃不期頤,六飛駿駿厥第是臨裨衣豐貂,既襚乃廞賁柩榮終誰克之如本,公忠勞感會有初降體穎濱大宵無晨,孰襄厥事若子,而孫下有千載追慕如仁。
趙禎:①器懷中裕,風度外高,遍歷仕塗之華,雅通治道之要,自進登於宰席,仍總決於樞庭,有經遠之術可以懷異俗,有厚生之功可以阜齊民,方隆嘉靖之風,益賴耆明之德,而乃慎持謙節,確避寵名,既諒由衷之言,莫留俞往之命,俾將牙之分閫,仍相紱之儀朝,雖徇雅懷,豈忘厚遇,於戲,義形許國,固出處之一心,材足濟時,自文武之兼用,勉綏賢履,茂對邦休。②章得象醇深而莊重,寬厚而剛方,學問高明,潛天人之極致材器宏遠,備文武而鹹宜自結眷知,薦歷華要宜叅陪於機務,其懋著於忠勤,以儒術之淵源達兵家之形勢,智謀深博可以運籌惟幄之中,聲譽駿隆可以折衝廟堂之上。

家族成員

宋有清忠肅艾之相曰章公諱得象其先齊太公裔封於鄣去邑為章氏僑徙不常後為武甯望姓曾祖仁嵩仕李升為駕部郎中以公故贈太師中書令曾祖妣杜楚國太夫人祖士廉汀州寗化令贈太師中書令祖妣周齊國太夫人考敻志耿介以儒術發聞不樂進取姻友數請強與計偕試禮部一不中即謝去盤桓家食以天爵自終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密國公妣張氏秦國太夫人世烈前光幽而後融委報於公
前夫人張氏未及公顯故君清河縣後夫人楊氏偕公貴故國於郇息男五釋之終大理評事約之終光祿寺丞介之終太常寺太祝皆以學自立數射策與諸儒確世稱其才延之大理寺丞公得謝特賜緋袍銀魚修之大理評事皆儼然在次號脊如禮約之子元方大理評事以盛德後羨慶委祥且復大不疑雲息女五三夭子室次適太常寺太祝隴西李上卿封永昌郡君上卿今樞密直學士給事中昭述之子季尚幼從子隱之公素所愛教實有遺命相二子治喪於是命合龜策合內外姻與謀以秋九月某日克葬公於許州陽翟縣三封之原以二夫人附初母夫人捐養京師命不還葬於是作新塋乃令異位同域庶公之志
祖先
高祖:章仔鈞,武寧郡開國伯、忠憲王,北宋年間,追封琅琊王。
曾祖:章仁嵩,駕部郎中、北宋年間,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燕國公。
祖父:章士廉,大理評事,汀州寗化令,北宋年間,贈太師、中書令、尚書令、密國公、宋都御史。
父親:章奐,北宋年間,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密國公。
長輩
伯父:章康,北宋年間,贈殿中丞。
叔父:章叚,浮梁主簿。
章世寧,北宋年間,贈大中大夫。
章世渥,仕將作監主簿。
堂兄
章得一,進士,太常博士,乾化令,知江西南安軍。
章得賢,北宋年間,贈司農少卿。
章得瞻。
章得仁,泉州團練使推官。
章得儀,秘書省校書郎。
章得臣,建州推官。
章得輿,仕將作監主簿。
侄子
章柬之,中散大夫、光祿寺卿。
章隱之,以太常寺太祝知明州昌國令、尚書戶部員外郎。
章拱之,駕部員外郎。
章望之,授秘書省校書郎、監杭州茶庫除僉書、建康軍節度判官,不赴,以光祿寺丞致仕。
章正之,秘書省校書郎。
章申之,秘書省校書郎。
兒子
章釋之,大理寺評事。
章約之,光祿寺丞,北宋年間,贈中散大夫。
章介之,太常寺太祝。
章延之,大理寺丞,虞部員外郎、升駕部郎中。
章修之,大理寺評事。
孫子
章君傑,欽點翰林待詔。
章有道
章君欽,奉禮郎、太常寺丞。
章元方,承議郎、歷大理評事、殿中丞、朝請大夫、倉部員外郎。
章仲方
章正方,太廟齋郎。
章叕方,太廟齋郎。
章世方
章文方,大中大夫。
章嗣方
章紹方
章承方

軼事典故

慶曆間富鄭公、韓魏公俱少年執政,頗務興作。章郇公位丞相,終日默然,如不能言。或問郇公:“富、韓勇於事為何如?”曰:“得象每見小兒跳躑戲劇,不可訶止。俟其牴觸牆壁,自退耳。方銳於跳躑時,勢難遏也。”後富、韓二公,閱歷歲月,經涉憂患,始知天下事不可妄有紛更。而王荊公年少氣盛,強項莫敵,盡取祖宗典制變亂之,二公不可救止而去,始嘆郇公之言為賢也。
章子平言其族祖郇公初宰信州玉山縣以憂去服除再知玉山縣帶京債八百千赴任既而玉山縣數豪僧為償其債郇公作詩謝其僧僧以石刻流布四方而時無貶議者玉山有舉子徐生郇公與之游嘗過生生置酒酣郇公作詩書於壁曰村醪山果簇杯盤措大家風總一般今日相逢非俗客憑君莫作長官看魏野東軒筆錄
章郇公守洪州因嘗宴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旣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吳會能改齋溫錄並見江城舊事
章郇公作正字曰寒食與丁晉公會博勝且厚丁翌日封置所負銀數百兩歸公明年寒食復博而郇公郊負於丁丁督索甚急郇公出舊物以償之而封緘如舊麈已昏垢丁大服其量同上
河東闕漕使章郇公言文彥博有名稱呂許公曰可召來面詢之召至堂上許公不交一言但睥昵不已及退許公嘆曰此大有福人何所任用不可遂自殿中侍御使差委不十年出將入相言行錄見山堂肆
壬戌五更雪打篷平明出別郡官望廬山已橫白練欲解去而南風作章得象游落星詩曰來游未盡登臨興且喜南風阻去船殆為予設周益公歸廬日記
章郇公知陝府有詩云雖擁千兵心不樂卻嫌官重少朋儔官承則崇貴椽屬趨承賓客造請謂少朋儔心不樂者豈以等威有間無通心曲者乎周輝清波雜誌
仁宗天聖七年正月戊辰翰林學士章得象權發遣開封府事時命龍圖閣待制王博文代陳堯佐而博文按真定獄猶未遂也得象在開封府才二十七日性仁柔懼有寃濫命儈就第設七晝夜道場以禳之通鑑長編
楊公大年尤負藻鑒在翰林日興章郇公共事嘗言郇公異日必作相己所不及吳處厚清箱記
景祐四年十月乙未同知樞密院事章得象言開封府進士章仲昌臣鄉里疏屬實無藝業近聞訟訴發解不公事請牒歸其家從之通鑑長編
章郇公在翰林十二年當劉太后時人多徼幸以希大用公乃中立不倚晚遷承旨最為久次及副樞李公諮卒公始代之時有親吏聞命旣徑造齋閣報慶公厲聲曰無妄語乃叱出之能改齋漫錄
章郇公初入樞府以所賜鞍繡文疏畧命工市別繡之既就來上視其花乃宰相所用不旋踵遂大拜同上
章郇公在中書歐陽文忠公初自夷陵縣令貶所回復舘職通判滑州以書與公求一郡公答之無可意文忠不悅俄而擢知諫院一年中歷正字直龍圖為學士河朔都轉運文忠始服公非賣恩者同上
章郇公雖閩人然其為人厚重少時有相工知人貴賤公父以兄弟見之相者曰中有一人大貴公就位捨去不復問公弟從之不已父曰所謂貴者誰也相者曰捨去者是也後以侍郎為參知政事呂許公薨遂秉政蘇轍龍川別志
慶曆中石守道進德頌其序雲皇帝命章得象晏殊為丞相又除蔡襄為諫官天地人神昆蟲草木無不喜躍節錄高晦叟珍席放談
章郇公得象與石資政中立素相友善而石喜詼諧嘗戲章雲昔時名畫有戴松牛韓乾馬而今有章得象也世言閩人多短小而長大者必為貴人郇公身既長大而語聲如鍾豈出其類者是為異人乎其為相務以厚重鎮止浮競時人稱其德量歐陽修歸田錄
慶曆三年五月辛巳上謂輔臣曰自春夏不雨歲時失望蓋朕不德所致但日於禁中蔬食精禱引咎而已章得象曰陛下奉天憂民至誠如此臣等備位衡弼不能布宣善政以召和氣而過貽陛下之憂上曰朝廷細故朕與卿等未嘗不留意惟民間疾苦尤須省察有以利天下者必行之卿等其務公心咨訪以答天意通鑑長編
慶曆三年上再賜手詔曰比以中外人望不次用卿等今韓琦暫往陝西范仲淹富弼與宰臣章得象盡心國事毋或有所顧避其當世急務有可建明者悉為朕陳之范文正公年譜
慶曆四年四月己亥上謂輔臣曰上封者以河東芻糧不繼數請廢麟州其利害如何章得象對曰麟州四面蕃漢皆為元昊所掠今野無耕民故一路困於饋運欲更其寨徙其州少近府州以省邊民之役上曰州不可廢但徙屯軍馬近府州另置一城亦可紆其患也乃命右正言知制誥歐陽修往河東與轉運使議之同上
章郇公在私第子弟有夜叩門稟事者公曰若是公事明早來待漏院理會若是私事旣於堂前夫人處稟覆在中書一日坐處地陷徐起使人填之不以為怪家人聞之甚憂及公還家亦不言至晚公與弟虞部者對飲虞部問公今日聞中書地陷是否曰中書地陷何乾汝事竟不言前輩大牴有此氣象卒乍搖撼不動楊龜山雜著
慶曆中韓范富執政日務興作時章郇公為相張文定因往見之語以近日諸公頗務興作如何郇公不答凡數問之曰得象每見小兒跳擲作戲禁止不得到觸著牆自退耳方其舉步時勢難遏也未幾三公悉罷文定嘗曰事不可競古諺曰遲足疾疾足遲斯甚有理當其盛衰之際不勞力而成不勞慮而行理之常也聞見近錄
張文定嘗雲在翰林時當章郇公致政麻命下同宋景文往賀之因語之曰昨日宣召受旨上眷遇之意甚厚何遽謝事也郇公曰不可待不厚時引去也又曰亦恐更耄年則忘了矣文定與景文相顧而笑退而相語曰是何言歟何忘之有及老矣乃知郇公之言為然蓋在得之時與奪每為思慮所惑不若少時能斷故孔子所以戒也同上
章郇公慶曆中罷相知陳州艤舟蔡河上張方平宋子京俱為學士同謁公公曰人生貴賤莫不有命俱生年月日時有三處合者不為宰相亦為樞密副使張宋退召術者泛以朝士命推之唯得梁適呂公弼二命各有三處合者張宋嘆息而已時梁呂皆為小朝官既而皇祐中梁為相熙寧中呂為樞密使皆如郇公之言東軒筆錄
慶曆七年十一月戊申加恩百官鎮安節度使同平章事章得象封郇國公八年二月已卯守司空致仕遇大朝會許綴中書門下班月給見俸春冬衣比太子少師六月丙申卒故事致仕官乘輿不臨奠帝特往奠之贈太尉兼侍中諡文憲通鑑長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