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黠戛斯為可汗制》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立黠戛斯為可汗制
- 作者:李炎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立黠戛斯為可汗制》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立黠戛斯為可汗制》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立黠戛斯為可汗制我國家光宅四海,君臨八荒,聲教所覃,冊命鹹被。況乎族稱宗姓,地接封疆,爰申建立之恩,用廣懷來之道,有加常典,得不敬承。黠戛斯國生窮陰之鄉,稟元朔之氣。...
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柔然、突厥、回鶻、吐谷渾、黠戛斯、蒙古等建立的汗國,其最高統治者皆稱可汗,後流傳到東歐的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等突厥化穆斯林國家。最初,這個稱呼是部落里一般部眾對首領的尊稱,在嘎仙洞遺址的《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中,稱“可寒”,原意是“國王”。有別於匈奴的領袖“單于”稱號,在...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協助平定營州之亂,被封為“立功報國可汗”。其後遣使請求做武則天之子,以己女和親以示好;後來叛變,屢擾唐朝邊境,俘掠人口畜產。攻擊契丹、奚、黠戛斯、西突厥諸部,開拓疆土至鹹海以東。699年復向周請和親,和親未果。706年,與唐發生鳴沙之役。713年八月,再遣子楊我支特勤入朝...
二年正月,黠戛斯遣其國相阿播率諸胡兵七萬大破室韋,盡收遏捻餘眾北歸。回紇別部龐勒居甘州(今甘肅張掖),亦自稱可汗。張仲武大破諸奚 大中元年(八四七)五月,幽州(今北京)節度使張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奚族及山奚,俘獲大批雜畜。時回紇殘部立烏介可汗之弟特勒遏念為可汗,復集其眾達五千餘人,...
黠戛斯獻馬請求冊命 會昌三年(八四三)二月十二日,黠戛斯遣使者注吾合索獻名馬二匹,請求冊命可汗。武宗召見,命其班列在渤海使者之上。武宗恐加黠戛斯可汗之名,而黠戛斯不修臣禮,且按回紇舊例,要求唐歲賜及買馬,故猶豫未決。宰相李德裕以為,黠戛斯已自稱可汗,今欲借其兵力,討平回紇殘餘,恐不必...
黠戛斯大破室韋 回紇殘部遏捻可汗依詫奚王碩舍朗為生,及大中元年(八四七)七月,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大破奚眾,遏捻等衣食無所得,日漸離散,所存貴人以下不滿五百人,依附室韋。室韋以遏捻之眾分屬其七姓部落。二年正月,黠戛斯遣其國相阿播率諸胡兵七萬大破室韋,盡收遏捻餘眾北歸。回紇別部龐勒居甘州(...
840年(唐文宗開成五年),回鶻汗國(788年回紇改名回鶻)為黠戛斯所滅,契丹脫離回鶻。842年(武宗會昌二年),屈戍可汗附唐,拜雲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屈戍請唐頒發新印以取代回鶻所頒舊印,唐鑄“奉國契丹之印”頒賜。契丹與唐間的隸屬關係得以恢復。回鶻汗國存在期間,契丹受其控制近百年。他們每年要交納貢...
夏,四月,壬寅,以陝虢觀察使李試為冊黠戛斯可汗使。五月,壬戌,葬恭僖皇后於光陵柏城之外。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二悰罷為右僕射,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鉉罷為戶部尚書。乙丑,以戶部侍郎李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戶部如故。祠部奏括天下寺四千六百,蘭若四萬,僧尼二十六萬五百。詔冊黠戛斯可汗為宗英雄武...
由於你們的愚昧,由於你們的邪惡,我叔可汗去世了。(東 25) 我(為他)設立殲敵石,以黠戛斯可汗石列其首。為使突厥人的名聲不墜,上天曾經抬舉我父成為可汗,我母成為可敦,賜予他們國家。為使突厥人的名聲不墜,(東 26) (上天)令我成為可汗。我並未成為一個富裕繁榮民族的君主,而是成了一個貧窮悽慘...
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因自然災害侵襲、統治集團內訌及黠戛斯(中國古族名)的進攻等原因而崩潰,其部眾大部分向西遷徙。其中一支遷往今吉木薩爾和吐魯番地區,後建立高昌回鶻王國;還有一支遷往中亞草原,分布在中亞至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圍地區受高昌回鶻王國和喀喇汗王朝...
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唐朝在黠戛斯地建立堅昆都督府,從而使黠戛斯正式納入唐朝版圖。8世紀中葉,黠戛斯受回紇汗國管轄。公元840年,黠戛斯滅回鶻,建立黠戛斯汗國,勢力一度達到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黠戛斯和唐朝關係密切,常遣使進貢,往來不絕。847年,唐朝冊封黠戛斯首領為英武誠明可汗。當時,黠戛...
此後,唐高宗時,黠戛斯兩次派遣使者前往唐都長安。景龍二年(708),黠戛斯使者又前往長安貢獻地方特產,受到唐中宗的熱情款待。開元六年(718),唐朝派30萬大軍征討後突厥,堅昆都督右武衛大將軍骨篤祿毗伽可汗及其部眾也參加了這次戰爭。在這次戰爭中,黠戛斯兵眾英勇善戰,受到唐玄宗的誇獎,稱讚其軍隊“弧矢...
9世紀中葉,回鶻汗國因內受大雪天災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擾,外受黠戛斯族襲擊而崩潰,部眾分途西遷。其中一支遷至河西走廊的沙州(今敦煌)、甘州(今張掖)、涼州(今武威)一帶,受吐蕃政權統治,史稱河西回鶻。851年,沙州漢人張議潮乘吐蕃內亂之機,領導沙州各族人民起義,驅逐河西吐蕃守將,據有瓜、沙、伊、...
如聞為黠戛斯所攻,兵折眾叛,畜產大耗,國人荐饑,流離轉徙,遠逾沙漠。近因太和公主遣使入朝,已知新立可汗,寓居塞下,告窮請命,未有所歸。每念艱危,載深憫惻。今欲救恤窮困,撫慰瘡痍,使四方知朕不忘舊勛,保其大順。昔匈奴乖亂,呼韓款塞,漢宣帝轉粟賑救,權時施宜,故得三代稱藩,北邊罷...
版圖最大時疆域東接室韋,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南跨大漠,北至北海(今貝加爾湖)840年大敗於黠戛斯。立國97年。民族介紹 回紇汗國,中國古代北方及西北民族。原稱回紇汗,唐德宗時改稱回鶻。唐初,漠北有九姓鐵勒,回鶻即其中之一。回鶻部落聯盟中以藥羅葛為首,後來的回鶻各可汗,大多出自這個氏族。駐牧在...
這個靠鐵起家的遊牧部落,在立國後依然以"工於鐵作"自炫。568年初,前往西突厥汗庭報聘的東羅馬使團,"抵康居,有若干突厥人向其售鐵,彌南(Menandre)以為其意在示使臣知其國饒有鐵礦"。突厥鐵的資源 突厥汗國的鐵礦資源,以屬部黠戛斯最豐富。每逢暴雨沖刷,礦脈即露出地面,以致有“天雨鐵”的誤傳。《...
其於8世紀中葉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權,與唐朝政府關係密切,骨力裴羅接受冊封為懷仁可汗。後摩尼教有中原傳入,流行漠北,被回鶻尊為國教。九世紀中葉,回鶻內亂,加上災疫不斷,國勢衰落,在840年被黠戛斯所破,部分回鶻人退到西域的高昌一帶建立新國家,史稱高昌回鶻。高昌回鶻進入今新疆一帶後,在漢人、焉耆人和...
還有象徵統治合法性的印信“璽幣”,並且帶有可能非常厚重的“展禮”。雖然這次冊封安西回鶻可汗沒有成功,但是唐朝對於安西政權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又據《資治通鑑》鹹通四年(863)條記載:“(八月)黠戛斯遣其臣合伊難支表求經籍及每年遣使走馬請歷,又欲討回鶻,使安西以來悉歸唐,不許。”另外據《...
黠戛斯蹙因利乘便,遂焚龍庭,區落蕭條,陰磷青熒。今之烏介可汗,亡逃失國,竊號沙漠,非我冊命,自為假王。其來也,羨漫陰山,睥睨高闕,元塞之下,氛霧蔽天,質貴主以前驅,依大國而求援,或丐我米糒,救其飢人,或邀我甲兵,復其故地,外雖柔服,內有桀心,因行人致辭,征呼韓故事,願居光祿...
《討回鶻制》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討回鶻制 門下:夫天之所廢,難施繼絕之恩,人之所棄,當用侮亡之道,朕每思前訓,豈忘格言。回鶻比者自恃兵強,久為桀驁,凌虐諸部,結怨近鄰。黠戛斯潛師彗掃,穹廬瓦解,種族盡膏於原野,區落遂至於荊榛。今可汗亡逃失國,竊號自立,遠逾沙漠,寄...
公元939年是歷史上的一個公元紀年。歷史紀事 後晉冊封 後晉天福四年(939)三月,後晉冊封回鶻可汗仁裕為奉化可汗。回鶻為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唐末為黠戛斯所敗,西徙到甘州(今甘肅張掖)一帶。五代時期,與中原王朝交往頻繁。後梁開平三年(909)、乾化元年(911)曾遣使入貢。後唐同光二年(924)四月曾冊回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