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寫
SHML
別名
Rosai-Dorfman綜合徵;竇性組織細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結病
分類
血液科 > 白細胞疾病
皮膚科 > 組織樣細胞增生症
ICD號
D77*
流行病學
竇組織細胞增多症伴有大塊性淋巴結病相對罕見,已約有365例被報告和隨訪。80%患者在10~20歲時發病,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與EB病毒、
皰疹病毒感染及機體細胞免疫損傷有關。
發病機制
竇組織細胞增多症伴有大塊性淋巴結病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病理特點為淋巴結竇內充滿吞噬性組織細胞,可吞噬
中性粒細胞、
淋巴細胞、漿細胞、紅細胞及核碎片,被吞噬的淋巴細胞有時可呈花冠狀或束團狀排列,形態頗為特殊。此外,竇內尚有少量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浸潤。病程較久者,淋巴結包膜與包膜周圍呈顯著的纖維化。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可顯示
吞噬細胞表達泛
巨噬細胞抗原、吞噬功能相關抗原、S-100蛋白及
單核細胞抗原
酸性磷酸酶及
非特異性酯酶染色陽性,提示本病的病變細胞源於循環的單核細胞,屬於功能活躍的巨噬細胞。
臨床表現
80%患者在10~20歲時發病,常伴有發燒。
無痛性進行性淺表淋巴結腫大
本病主要累及
頸部淋巴結,其次是腋窩及
腹股溝淋巴結。
淋巴結腫大的特點是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相互粘連融合成巨大腫塊。病變可為局限性孤立存在,也可為多發性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亦可累及深部淋巴結,可同時或先後腫大。另一突出特點是腫大的淋巴結有自限性,腫大的淋巴結經幾周至幾個月的進行性腫大後可自行消退,大多經9~18個月後完全消退並且病理上可不留任何痕跡。少數患者的淋巴結可持續腫大多年,偶有致死的報導。
皮膚損害
10%患者中可出現
皮膚損害。皮損多形性,呈淡黃色斑疹,斑片,淡紅褐色丘疹,斑塊和結節,表面可糜爛和形成潰瘍,大多皮損為多發性、泛發性,自覺症狀缺無。除個別病例皮損呈10cm大的堅實性結節和腫瘤外,大多數皮損均小的多。結外非皮膚損害可見於25%的患者,最常見者為眼、上呼吸道、肝、脾、睪丸、骨骼和神經系統。大多患者呈良性經過,數月數年後可自行消退。通常結外損害首先消退。
併發症
常伴有發熱、貧血。約25%患者可伴皮膚、上呼吸道、骨、泌尿生殖系統、涎腺、眼、肝、心、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
實驗室檢查
輔助檢查
根據症狀、體徵、臨床表現可選擇做心電圖、B超、X線、CT、骨穿等檢查。
診斷
無痛性巨大淋巴結腫塊,呈自限性消退為本病的兩大特點,是診斷的重要線索,但最後確認仍有賴於病理學檢查結果加以證實。
淋巴結腫大
SHML主要累及
頸部淋巴結,其次是腋窩及
腹股溝淋巴結。淋巴結呈無痛性、進行性腫大,常相互融合粘連成巨塊,病變可孤立存在,也可多發於淺表或深部淋巴結,同時或先後腫大,這與NHL和Castleman病極為相似,應引起注意。
慢性炎症徵象
臨床上可見到發熱、貧血、中性粒細胞升高、血沉增快及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等炎症徵象。
結外病變
約1/4患者可伴有結外病變,常見為皮膚、上呼吸道、骨及泌尿生殖系統,也可累及涎腺、眼、肝、心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骨髓累及少見。
診斷步驟
診斷步驟與淋巴瘤相似,當臨床上具有慢性炎症徵象如發熱、貧血等,同時伴有無痛性頸淋巴結進行性腫大時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但由於臨床表現與
惡性淋巴瘤,Castleman病及AILD均十分酷似,最終診斷依賴於病理組織學檢查,它是診斷的惟一依據,也是鑑別的主要依據。
鑑別診斷
須和竇組織細胞增多症伴有大塊性淋巴結病鑑別的疾病有:惡性淋巴瘤、Castleman病、血管
免疫母細胞淋巴結病(AILD)及各種組織細胞增多症,包括
惡性組織細胞病、
噬血細胞綜合徵等。前已述及,鑑別診斷依賴病理組織活檢,臨床酷似。但本病病程呈自限性,通常無需治療,皮質激素、化療及放療均無效,與其他腫瘤性疾病不同。原有免疫異常疾患的兒童,如Wiskott-Aldrich綜合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腎小球腎炎可伴發SHML。
竇組織細胞增多症伴有大塊性淋巴結病的治療
由於竇組織細胞增多症伴有大塊性淋巴結病為自限性疾病,一般無需治療,皮質激素、化療及放療均無效。症狀明顯者可給予對症支持治療。
預後
大多患者呈良性經過,數月數年後可自行消退。通常結外損害首先消退,而淋巴結病可持續多年。伴發免疫異常者,預後不良。
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