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儀

竇儀

竇儀(914年—966年),字可象,薊州漁陽(今天津市薊縣)人,右諫議大夫竇禹鈞長子。五代後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學者。

後晉時期,竇儀登進士第,任景延廣僚屬。仕於後漢後周兩朝,歷任右補闕、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等職。北宋建立後,官至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事,後改任禮部尚書。乾德四年(966年)去世,年五十三。獲贈右僕射

竇儀因學問優博、通曉典故而受宋太祖器重。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統》(即《宋刑統》)三十卷、《建隆編敕》四卷。

基本介紹

  • 本名:竇儀
  • 字號:字可象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914年
  • 去世時間:966年
  • 主要作品:《建隆重定刑統》《建隆編敕》
  • 主要成就:主場修訂宋朝律法
  • 籍貫:薊州漁陽
  • 官職:禮部尚書
  • 追贈右僕射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主持貢舉,宦海沉浮,去世,人物評價,主要著作,軼事典故,恪盡職守,直言敢諫,竇儀識鏡,五子登科,家族成員,長輩,同輩,子嗣,史書文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竇儀十五歲就能寫文章,後晉天福(936年—944年)年間中進士。侍衛軍主將景延廣兼任夔州節度使,上表推薦他為記室。景延廣後來歷任滑、陝、孟、鄆四州節度,竇儀一直任從事。
後晉開運年間,楊光遠占據青州叛亂,當時契丹正南下侵犯,博州刺史周儒出城投降,楊光遠及周儒派人引契丹輕騎在馬家渡渡黃河。當時景延廣掌管禁軍,顏絗主持政事,派遣竇儀入朝上奏。竇儀對執政大臣說:“昨天我與顏絗討論事勢,有些考慮,所以乘驛車晝夜不停趕來。國家如果不派良將控制博州渡口,恐怕周儒一定會引契丹兵渡到東岸與光遠會師,那樣河南就危險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導契丹兵渡過黃河,增置柵欄。
石重貴駐軍黃河上游,派遣李守貞等人率領一萬多人,水陸並進,固守汶陽,占據要害。契丹兵果然攻來,李守貞部把他們打敗,契丹撤軍。後漢初期,召竇儀入朝任右補闕、禮部員外郎。

主持貢舉

後周廣順初年(951年),改任倉部員外郎、知制誥。不久,授任翰林學士。郭威在南御莊宴射,席中賜給竇儀金紫朝服。歷任駕部郎中、給事中,並充任別的職務。
竇儀竇儀
劉溫叟主持貢舉,所錄取的進士有人落選了,朝廷加任竇儀為禮部侍郎,暫代主持貢舉。竇儀上言說:“希望依照後晉天福五年的舊制,廢除明經、童子科。進士省卷,要交納五篇作品以上,不得有神道碑誌之類;帖、經、對、義,有三樣通過為合格;再參加殿試。落第者分為五等:以詞、理非常紕繆的為第五等,殿五舉;其次為第四等,殿三舉;以依次稍微可以的為第三、第二、第一等,允許他們都到次年赴考。學究科,請合併《周易》、《尚書》為一科,各回答三十道墨義題;《毛詩》依舊為一科,也回答六十道墨義題。錄取後,一併減為七選集。各科舉人,第一場考試得了十個否的,殿五舉;第二、第三場得了十個否的,殿三舉;三場內得有九個否的,殿一舉。送考官予以治罪。進士請求任職,加試論策一篇,以五百字以上為準。”郭威採納了這一意見。
不久因父親有病,上表請求解除職務。世宗親自慰撫他,親手賞給金丹,讓他轉交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去世後,歸葬洛陽。詔令賜給他三十萬錢,米麥三百斛。守喪滿期,召他入朝授任端明殿學士。

宦海沉浮

顯德三年(956年),竇儀跟從柴榮進攻南唐,任判行在三司,柴榮因為他餉饋不繼,打算治他的罪,宰相范質解救他才得以免罪。淮南平定後,任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
顯德六年(959年),柴榮駕崩,柴宗訓即帝位,遷竇儀任兵部侍郎,充任別職。不久出使南唐,到了南唐,即將宣示詔命,正好下雪,李景請求在廊檐下拜受,竇儀說:“我接受國家使命,不敢違背舊禮。如果以朝服受淋失容,請等到日後再拜。”李景就在庭中拜受詔命。
建隆元年(960)秋天,升任工部尚書,罷去學士職務,兼任判大理寺。奉詔重新修定《刑統》,成了三十卷。正好翰林學士王著因酒醉失態被貶官。趙匡胤對宰相說:“深嚴之地,應當由宿舊儒臣居住。”范質等人回答說:“竇儀清介重厚,但已經從翰林選任端明殿學士了。”趙匡胤說“:非這個人不能居禁中,你當去表明我的心意,勉令他就職。”當天再次進入翰林任學士。

去世

乾德二年(964年),范質、王溥、魏仁浦等三位宰相都被罷免。過了三天,才任命趙普為平章事。詔令既成,趙匡胤問翰林學士說:“范質等人已被罷免,趙普的任命敕令哪位官員當署名。”翰林學士承旨陶谷當時任尚書,於是建議相位不可以久虛,現在尚書是南省六官之長,可以署敕。竇儀說:“陶谷的陳請並非天下承平時的制度,皇弟開封尹、同平章事,這是宰相的職務。”趙匡胤說:“竇儀的話正確。”就命令趙光義署敕賜給趙普。不久加任竇儀為禮部尚書。
書法作品書法作品
當時御史台建議,想以左右僕射合為表首,太常禮院以東宮三師為表首。竇儀援引典故,以僕射合為表首者有六次,而以三師為表首者沒有根據。朝廷輿論贊同他的觀點。
乾德四年(966年)秋天,主持貢舉。這年冬天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追贈右僕射。竇儀去世後,趙匡胤嘆息著對身邊大臣說:“天為什麼這樣快就奪走我的竇儀啊。”因為可惜尚未重用他。

人物評價

范質:竇儀清介重厚。
趙匡胤:①非斯人不可處禁中。②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
脫脫:竇氏弟昆以儒學進,並馳時望。儀之剛方清介,有應務之才,將試大用而遽淪亡。……數賢雖當創業之始,而進退之際,藹然承平多士之風焉,宜宋治之日進於盛也。
王夫之:王朴、竇儀起自燕、趙,簡質有餘,而講習不夙,隔幕望日,固北方學士之恆也。

主要著作

建隆三年(962年),竇儀等人奏請朝廷建議修訂法律,得到朝廷同意後,由竇儀等人主持其事。次年,編成《宋刑統》三十卷。同年八月謨印頒行。
竇儀等撰《宋刑統》竇儀等撰《宋刑統》
《宋刑統》在內容上沿襲唐律疏議但在律下分213門,律後附唐中期到宋初的敕、令、格、式。在乾德元年(963年)同月謨印頒行,使其成為中國歷史上首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軼事典故

恪盡職守

郭威平定兗州時,打算殺盡脅從者。竇儀告訴馮道、范質,一起向郭威請求,這些人得以免死。顯德年間,趙匡胤攻克滁州,柴榮派竇儀前去登記那裡的府庫財產。趙匡胤還命令親吏拿府庫中絹分給部下,竇儀說:“太尉剛剛攻下此城,即使把庫藏全部分給軍士,誰敢道論呢?現在既然庫藏已經登記,就是國家財產了,沒有詔令不能強取。”後來太祖多次對大臣們稱讚竇儀有執守,想任他為相。趙普忌憚竇儀剛直,於是援引薛居正為參知政事。

直言敢諫

學士王著在酒醉後犯罪,被免官。趙匡胤就對宰相范質說:“宮殿里是森嚴的地方,應當選擇一個品行老成、學問弘博的人來才好。”范質說:“竇儀為人清介厚重,可當重任。”太祖說:“的確非那個人不可。”
有一天,趙匡胤召竇儀起草制書。竇儀到了宮門口,看見趙匡胤身著便服,露額赤腳坐著。竇儀就在宮門口立住,不肯進去。趙匡胤立刻叫人拿了冠帶,穿著好了,竇儀才走進去。竇儀對趙匡胤說:“陛下是開國之君,應當用禮法昭示天下。”趙匡胤聽了正斂神色,稱謝他的建議,自此以後見近臣,不再隨意著裝。

竇儀識鏡

宋太祖起初命令宰相選一個過去從未採用過的年號,替換當今所用的年號(建隆),宰相獻上了“乾德”的年號。易經中有所謂“大哉乾元”,一誠不息天下動。乾德者,元德也。象徵著北宋開國的新新意象。
竇儀畫像竇儀畫像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滅掉後蜀後,後蜀有宮女被送入後宮。一天,宋太祖觀賞她的鏡匣,發現一副舊的銅鏡,銅鏡背面鐫刻有“乾德四年鑄”的字樣。他大為驚奇,取鏡子給宰相看,並問道:“現在怎么已有了(乾德)四年鑄的銅鏡?”宰相等都答不上來。於是,又召見學士陶谷、竇儀詢問此事,竇儀說:“ 此鏡一定是前蜀的東西, 過去前蜀主王衍用過乾德這個年號,銅鏡應是那時候鑄造的。”宋太祖聽了才恍然大悟,並由此感嘆道:“宰相必須用讀書人來當。”此後宋太祖更加重用讀書人了。

五子登科

竇儀學問淵博,治學嚴謹。其弟竇儼、竇侃、竇偁、竇僖,都相繼考中進士。馮道與禹鈞有舊情,曾經贈他詩,有這樣一句:“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大臣們常吟誦這句詩,當時號稱竇氏五龍,又稱“五子登科”。《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即是描寫竇禹鈞與竇儀五兄弟。

家族成員

長輩

曾祖:竇遜,玉田令。
祖父:竇思恭,媯州司馬。
伯父:竇禹錫
父親:竇禹鈞,後周時以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致仕。

同輩

弟:竇儼、竇侃、竇偁、竇僖

子嗣

竇諲、竇諹、竇誥,都登進士第。竇諲官至都官員外郎,竇諹官至秘書丞。

史書文載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傳第二十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