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乳泉,是一所佛寺,位於無錫安鎮膠山寺,修建於50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竇乳泉
- 地點:無錫安鎮膠山寺
- 修建時間:507
- 性質:佛寺
簡介,歷史源流,文獻徵引,
簡介
竇乳泉,寺後大山坡下有泉,此地在梁天監六年(507)為僧廬,建佛寺,踞山北向而有泉出寺背。唐鹹通中,佛寺大加修葺,泉居寺左廡之南,古人以山泉的色與味而命名竇乳。”
歷史源流
徽宗政和年間,授少府監丞,福建武夷山人,號五峰居士翁挺,字士特於建炎二年(1128年),因忤宰相被罷尚書郞,自建康(南京)歸閩,回鄉途中因病在膠山避暑,飲“竇乳泉”後病痊癒,後欲飲山泉而不見竇乳泉,決定以金錢十萬資助挖舊泉,危和設罪並得膠山寺住山益公贊同。益公言,寺有泉,歷數百載,較其色味,與惠泉相似,今己湮沒矣。遂派其徒元淨、慶殊、又沖三人按舊址挖泉,當即坎其山入丈余,得泉眼於岩竇間,且清洌。當即鑿岩石成池,廣四尺、深三尺,蓄泉成池。泉上結宇,榜曰“蒙齋”,池北瀉為伏流,五丈處出於庭,建屋四楹,榜曰“竇乳之門”,庭中鑿大井,便眾汲取,可供百千人飲用,沛然而不竭。泉左有湛然堂、東泉書院、翠屏閣。今存圍以石欄的四方井一眼,2米長、1米寬、0.70米深,這就是當年保存至今的竇乳泉,遺處在膠山寺院的西南角峭岩之下,泉清沏甘例,大旱不竭。
文獻徵引
無錫膠山竇乳泉記
宋五峰居士翁挺撰
膠山在無錫縣東,去惠山四十里。由芙蓉塘西南拔起平陸,聯綿迤邐,高下十數,而後峙為大陸。有泉出其下,曰“竇乳泉”。蓋昔人以其色與味命之。自梁天監,時地為佛廬,踞山北向,而泉出寺背。至唐鹹通中,浮圖士諫改作今寺。依東峰與惠山相望,則泉居左廡之南。水潦旱暵,無所增損,隆冬祈寒不凝不涸。故其山雖不高,泉雖不深,而草木之澤煙雲之氣,淑清秀潤澒洞發越,皆此泉之所為也。然而,疏鑿之初,因陋就簡,決渠引溜,不究其源。閱歲既久,瓴甓弗治,湩乳滲流,淪入土壤。建炎二年(1128年),余罷尚書郞,自建康歸閩,適聞本部有寇,留滯浙河,因來避署茲山,日酌泉以飲,病其湫隘。謂住山益公:能澈而新之,當以金錢十譽笑甩請萬助其費。益公雅有才智,且感余之意,以語其徒元淨、慶殊又沖,三人者,鹹願出力。於是,坎其山入丈余,得泉眼於嵌竇間屏,故壤理缺甃,而泉益清,駛乃琢石於包山為之,池廣袤四尺,深三尺以畜,泉上結宇庇之。榜曰“蒙齋”。池之北瀉,為伏流五丈,有奇以出於庭,跨伏流為屋四楹屬之廡,有扉啟閉之,榜曰“竇乳之門”。庭中始作大井,再尋疏其欞檻,使眾汲,蓋數百千人之用,常沛然而無窮事。既成,益公謂予曰:“寺有泉炒屑,歷數百載。較其色味與惠泉相去不能以寸,而名稱蔑焉。公乃今發揮之,當遂遠聞信物之,顯晦亦有待乎。”予笑曰“水之品題,盛於唐,而惠泉居天下第二,人至於今莫敢易其說,非以經陸子所目。故耶,自承平來,茗飲逾侈,惠山適當,道旁聲利怵迫之,徒往來臨之,又以瓶罌瓮盎挈恥只挨餉,千里諸公貴人之家,至以沃盥焉。泉之德至此益貶矣。今膠山所出,岡阜接而脈理通,固宜為之流。亞獨恨予棄遙婚邁往之跡,介潔之名,非陸子不能與之為重應趨全,然山去郭一,舍蹊隧阻,而涇流陿邑,居者欲游或累歲不能至,況過客哉?比之君子,惠泉若進為於時,故雖清而欲凂,竇乳類夫遠世,俗而自藏者,將愈僻而無悶。以彼易,此泉必難之。而公謂顯晦,有待特以為言,亦期之淺矣。”益公舟凳愉亦笑曰“有是哉,請著之泉上,使游二山之間者有感於斯焉。”遂書以授之。
歲戊申冬,十又一月,癸丑記。
歲戊申冬,十又一月,癸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