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灰釉是燒窯過程中,草木灰等落在瓷胎上產生的釉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灰釉
- 所屬分類:釉汁
窯灰釉是燒窯過程中,草木灰等落在瓷胎上產生的釉汁。
窯灰釉是燒窯過程中,草木灰等落在瓷胎上產生的釉汁。【窯灰釉】在燒窯過程中,草木灰等落在瓷胎上,在高溫下會產生釉汁,這種釉往往呈青色,稱“窯灰釉”。窯灰釉與窯汗一樣,與燒窯歷史並生,它對於人們發明釉料起了啟發作用。...
古代灰釉 東漢時期,我國南方窯場出產的瓷器,無論是青瓷還是黑瓷釉面,均採用灰釉工藝。所謂灰釉是指釉中以鹼土金屬氧化物CaO為主要助熔劑,CaO含量至少都高出10%,這類釉又叫“高鈣釉”。東漢灰釉的配製繼承前朝傳統,依然採用草木灰摻和胎泥配製而成。從考察瓷釉中SiO₂含量的變化,能看出瓷釉配方中胎泥用量...
唐長沙窯灰釉雙耳小瓷罐 唐長沙窯灰釉雙耳小瓷罐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瓷器。
石灰釉是傳統制瓷工藝採用氧化鈣作助熔劑的釉。有人按氧化鈣含量的高低又細分成石灰釉和石灰鹼釉,主要以石灰作二氧化矽的助熔劑。簡介 工藝特色 無灰不成釉,元人蔣祈在其《陶記》中記載“制之之法則石堊煉成雜以搓葉木柿火而毀之”; 清人朱琰在《陶說》中記載,“釉無灰不成。灰出樂平縣,在景德鎮東南...
釉的產生可能是古代壘石烹食時所用含鈣石頭與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貝殼表面美觀質感的啟發,有意識地用貝殼粉作為原料製成。其實,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學會了用岩石和泥巴製成釉來裝飾陶瓷了。後來陶瓷藝人利用窯灰自然降落在坯體上能化合成釉的現象,進而用草木灰作為制釉的一種原料。現...
天然灰釉 天然灰釉(NatureAsh Glaze)是指陶瓷燒成工藝中,不用匣缽、不施釉料,將裸露的陶瓷坯體放在柴燒窯爐中燒制。因明火、草木菸灰與坯體的直接接觸,在坯體表面形成的玻璃質釉層與肌理就是天然灰釉。
釉果,釉果指一種配釉用的瓷石,粉碎後製成的塊狀不一。它與一定量的釉灰配合,則可製成釉。具有較瓷石稍低的熔融溫度和較好的透明度。釉果是景德鎮制瓷釉的主要原料,其中東鄉釉果最佳,產於浮梁縣瑤里鄉,其中上青水下、下青水下、屋柱增、粟米增四處出產最佳,上竹、掃帚塢、楮樹塢三處中上等,蛤蟆石...
釉是覆蓋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質薄層。如:彩釉 1唐三彩,盛行於唐,系素燒胎體塗白,綠,褐,藍色釉,800度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低溫烘燒而成,因彩附於釉面上,故名.最早見於宋代. 3釉下彩,於生坯上彩繪,後施釉高溫燒成,彩紋在釉下,永不脫落.最早見於...
到了漢代又發明了用鉛作助溶劑的紙溫鉛釉,後來陶瓷藝人利用窯灰自然降落在坯體上能化合成釉的現象,進而用草木灰作為制釉的一種原料。現代日用陶瓷生產所用的釉分為石灰釉和長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類似瓷石的一種天然礦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鈣)配製而成,長石釉主要由長石、石英、大理石、高嶺土...
宋青灰釉瓷碗 宋青灰釉瓷碗是一件宋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宋青灰釉瓷碗高4.6厘米,口徑13.2厘米,底徑6.4厘米。
土釉,亦稱“泥釉”,即以大自然中的黃土為主,配以草木灰風化岩石粉末而製成的釉,亦即自然物配釉,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配釉方法,是我國古代製作瓷器的一種重要工藝。從考古資料和有關單位對商周時期原始瓷器所做的研究和測試分析來看,土釉和灰釉是釉發明中最原始的釉料。土釉屬黑瓷系列,與草木灰釉共同組成...
宋四川窯灰青釉雙耳三足瓷爐 宋四川窯灰青釉雙耳三足瓷爐是宋代時期的文物。
釉水中氧化鈣含料降低,使得青釉的流淌性弱,高溫黏度高,氣泡不至變大,從而獲得一種豐滿古雅,猶如美玉一樣的獨特風格,這是釉料配方的一大改進。其次是釉層大大加厚,使釉呈現較深的青色和具有豐滿瑩潤的特色。南宋龍泉青瓷的上釉,才有多次上釉多次素燒的方法,最後入窯正燒。釉層愈厚,素燒與上釉次數愈多,...
氧化銅0.5%、長石13.39%,陳灣27.97%,寒水石2.4%,玻璃粉35.56%,燒石英4.39%,釉灰13.39%,氯化亞錫2.4%,外加食鹽0.5%用作懸浮劑;面釉:鉛晶料28.9%,燒料5.78%,窯渣65.05%,食鹽0.27% 製作原理 此釉奇麗釉面的產生,主要是利用了一種覆蓋在鈞紅釉表面的特製釉料(叫做花釉...
除吉州窯外,廣西地區有仿吉州窯玳瑁釉標本的發現。鷓鴣斑 鷓鴣斑也是一種結晶釉。用含鐵量不同的兩種黑釉,在生坯上掛釉兩次,以稍低於燒制其他結晶釉的溫度焙燒,因較多的鐵元素在釉里結晶,黑色釉面便呈現鷓鴣羽毛一樣的花紋,故名鷓鴣斑。發現 2022年9月28日,溫州朔門古港遺址重大考古發現黑釉瓷。
窯上村地質結構複雜,礦產資源豐富,窯上制陶所需的陶土、煤、土釉、灰釉、石英車盤,耐火石等原料均為就地取材,且儲藏量大,原有80%的人家從事陶瓷生產,其生產工藝古老原始。歷史淵源 窯上古法制陶技藝發祥於明朝洪武年間,專生產民間生產生活用陶器。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命軍征黔,治理南蠻。
由於哥釉瓷細緻、精美,以後各代對它都有仿造。特別是到了清代,還出現了一個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後期,哥釉明顯地不如清前期,顏色越來越深,開片越來越細碎,釉面甚至出現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質也變得疏鬆。名稱由來 相傳宋代龍泉章氏兄弟各主窯事,哥者稱哥窯,為宋代名窯之一。窯名最早見於明初宣德...
通常所見的赤褐色或暗褐色瓷器,釉料中氧化鐵比例為8%左右,如將釉層加厚到1.5毫米時,燒成的釉色即呈純黑。以鐵為呈色劑,塗層厚約1.5毫米,經還原焰焙燒,呈純黑色。簡介 據有關資料記載,我國至遲在東漢時就能燒制黑釉,東晉至南朝初的德清窯,用含鐵6—8%的紫金土配製黑釉,釉面光澤,色黑如漆。東漢...
高溫黃釉 純正的高溫黃釉最早見於唐代瓷器上。【高溫黃釉】以壽州窯為代表,河北、河南一些瓷窯亦有燒造。唐代陸羽《茶經》有“壽州瓷黃”的_記載。唐代高溫黃釉屬於三價鐵離子著色的石灰釉,不含鉛,與明清時期以三價鐵離子為著色劑的低溫鉛黃釉不同。
到了漢代又發明了用鉛作助溶劑的紙溫鉛釉,後來陶瓷藝人利用窯灰自然降落在坯體上能化合成釉的現象,進而用草木灰作為制釉的一種原料。現代日用陶瓷生產所用的釉分為石灰釉和長古釉。石灰釉是用釉果(類似瓷石的一種天然礦物原料)和灰釉(主要成份氧化鈣)配製而成,長石釉主要由石英、長石、大理石、高嶺土...
黃釉最早出現於唐代,正色黃釉為汝窯的高溫黃釉。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時為低溫藍釉,至元代出現高溫藍釉。茄皮紫為高溫顏色釉,根據其呈色的深淺,又有淡茄、深茄之別。青釉具有黃、綠、青等幾種顏色,但多少總能泛出一點青綠色。簡介 繁華清三代 明清時期,朝廷在景德鎮分別設立御器廠(明)和御窯廠(清),...
有時在窯中會進行特別的上釉方法。其中一種例子是上鹽釉,食鹽會加入窯中形成一種雜色的橙皮質地。除了食鹽外其他物質亦會加入窯中,包括硫黃。在柴窯中燃料中的煤灰可以在陶器表面製造出灰釉。燒制過程 溫度及時間 燒制為坯體造成不能逆轉的改變。只有在燒制後工藝品才能稱為陶器。低溫燒制陶器的改變包括燒結,即...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一般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
瓷釉畫(china glaze color)是一種將燒瓷技術與繪畫技藝相結合燒製成的瓷器畫作。基本介紹 瓷:拼音:cí 外文名 china;porcelain。基本字義:用瓷石和高嶺土高溫燒成的一種物質。通常在表面附著釉層。釉:拼音:yòu 外文名 glaze; enamel。基本字義: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是用...
全器滿飾灰藍釉,釉色特殊,於灰白色中隱隱泛出藍、褐等細紋,色彩看似普通,實則泛出高貴典雅的氣息。 灰釉是以氧化鈣為主的一種釉料,氧化鈣的含量在16—20%之間,在1250℃左右的窯溫下燒成。釉面玻璃質感強,硬度高,是我國傳統的瓷釉之一。這件雍正時期的灰藍釉瓶是清宮原藏器物,在清宮官窯器中並不多見...
高溫釉 施於器坯上的軸,在1200℃以上的溫中熔融,冷卻後凝固成玻璃狀物質,即是高溫軸。石灰釉、石灰一鹼釉、長石軸都是高溫釉;加入某種呈色劑即成為高溫顏色釉,如傳統的青軸、黑釉、黃釉、紅釉、藍釉等。高溫黃釉 純正的高溫黃釉最早見於唐代瓷器上,以壽州窯為代表河北、河南一些瓷窯亦有燒造。唐代陸羽《茶經...
瀨戶燒與備前、信樂、常滑等並存,為日本現存最古陶窯之一。但跟大多燒制農民使用 的瓮、壺一類雜物的備前等地比起來,瀨戶則是仿效中國的青瓷及天目燒而生產使用灰釉(黃 瀨戶釉)及黑飴釉(天目釉)的貴重工藝品,自鎌倉時代起就開始製作。而瀨戶窯之所以擁有這樣先進的技術,多是因為自室町時代中期以來,茶的...
爐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有單色釉和多色秞。單色釉指秞面以一類 釉色為主,其中以紅色為主的釉色有瑪瑙紅,雞血紅,硃砂紅等;以藍色為主的釉色有孔雀藍,天藍,月白,天藍等;以綠色為主的釉色有玉清等;以紫色為主的秞色有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以灰色為主的釉色有瓦灰,鴿灰,藍灰,青灰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