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廠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廠村村民委員會
- 廢止年份:2004年
- 設立年份:1983年
- 所在區域:安徽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Yáochǎng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窯廠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
窯廠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因該村內原有一座土窯,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窯廠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58年置潘店公社,窯廠大隊屬之;1969年窯廠大隊劃屬三十鋪公社;1972年窯廠大隊劃回潘店公社...
窯廠村民委員會 窯廠村民委員會是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窯場而得名。歷史沿革 1979年建窯廠大隊,1984年2月,成立窯廠村民委員會,以駐地新華窯廠得名。2006年區劃調整合併,取消該民眾自治組織。
灰窯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窯廠得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早年多石灰窯而得名灰窯村,村民委員會為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故名。歷史沿革 1952年土地改革後稱灰窯村,1958年公社化運動後稱灰窯大隊,1984年經濟體制改革後復名灰窯村,2002年村組建制調整時撤銷,村名...
窯西村村民委員會 窯西村村民委員會,根據其地理方位、地理環境自然形成,故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莊子東邊有個窯廠,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消失於1994年氣候及地理位置因素引起的居民遷徙。
陶西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相傳古代,有一姓陶的從江西至當塗遷來居住,後有四個兒子,分成四大份,以燒窯為生,即窯廠,當地稱其陶家廠,後簡化為“陶廠,因村莊擴大,其為西邊,又因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陶西村,隸屬陶家廠鎮;1958年為東風人民公社(後改為陶...
邵圩村村民委員會 邵圩村村民委員會,根據其居民姓氏自然形成,故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1992年前為邵圩,窯廠兩個村,92年合併為邵圩村委會,因村委會駐地姓邵的人口多而命名。歷史沿革 1992年前為邵圩,窯廠兩個村,92年合併為邵圩村委會,因村委會駐地姓邵的人口多而命名。
湯家窯村村民委員會 湯家窯村村民委員會,解放初期得名。地名含義 所在地大多數居住著湯姓的村民,該村村民在當地建了窯廠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自得名以來名稱未變,沿用至拆遷消失。
岩子窯村民委員會 岩子窯村民委員會,2015年廢止的地名。歷史沿革 2012年前隸屬於響水鄉昭潭村救生組。2012年前隸屬於響水鄉昭潭村救生組。2012年被九華經開區徵收。2015年撤鄉合鎮時為岩子窯村民委員會。地名含義 因該地原為窯廠,且花崗岩較多,故而得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成立村公所,李登勤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兵、民政、調解、婦女等組織。1999年5月,於福亭當選首任直選村民委員會主任。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登勤、李炳...
蔚窯村村民委員會 蔚窯村村民委員會,2004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蔚姓居民在此興辦過窯廠,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0年建蔚窯大隊,屬揮手公社1983年公社改為鄉,蔚窯大隊改為蔚窯村,2004年並村蔚窯村廢止併到揮手村至今。
地名含義 因其該村原有窯廠,且村莊地勢較低,故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10月,隸屬龍二行政村;1956年,隸屬龍二高級社;1958年10月後隸屬龍二生產大隊;1970年,隸屬龍二生產大隊;1984年4月,隸屬紅旗村民委員會;2001年3月,隸屬龍山二村民委員會;2006年4月,隸屬於龍山村村民委員會;現已搬遷廢止。
方紅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因所在行政區域及職能範圍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普子鄉第四報轄境。1951年析置為村。以境內地名香樹壩取名香樹村,因普子析置沙坪鄉而隨劃。1954年1月,又從沙坪析置沙壩鄉,村隨隸。1956年1月,沙壩廢入沙坪鄉,村復隸。1958年人民公社時,取東方紅之意改名方紅,稱...
劉盆窯村把節約土地,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為導向,科學規則,合理布局,劉小莊治理片先後整平復墾土地120畝,有效地增加了人民民眾的經濟收入,被聞集鎮列為土地復懇試點村。劉盆窯村黨支部,村委會高度重視吸收外部資金,增加農民收入,依託外來人員和資金辦起了服裝加工廠和輪窯廠,解決了部分剩餘勞動力,成為我村一個...
缸罐窯 缸罐窯,1990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缸罐窯”指製造缸罐的窯廠。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隸屬於棗陽縣所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缸罐窯為郭巷大隊所轄。1984年棗陽縣行政區劃改革,大隊改村,郭巷大隊命名為郭巷村,缸罐窯隸屬於郭巷村村民委員會所轄1990年開荒墾地自然消失。
雙龍村,隸屬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雙龍村位於核桃鄉北部,大納公路22公里地段。交通便利,信息捷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東低民生村綠化組,南低文坪村壩一組,西低中壩村窯廠組,北低木寨村裕民組,村委會同雙江加油站並排,雙龍村於2004年同高梘村合併而成,全村總面積10.5平方公里,17個村民小組。1288戶...
業遺存分布於歸陽鎮湘江村的敏六、托塘、譚家、洲上到財宏村的江邊、楓樹坪的沿河一帶,每隔50-100米整齊有序地分布在沿河崗地上,長約2千米,寬約0.5千米,總面積約1平方千米,是一處規模龐大的大型制瓷窯場。本次初步調查發現保存較好的窯堆共有10處,其中有2處發現有窯床暴露於江邊的坎面之上,據村民...
2011年末,海棠鎮轄東門、海棠、正西、西橋、大橋、徐家山、唐家灣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0個村民小組。2018年末,海棠鎮轄東門、海棠、正西、西橋、大橋、徐家山、唐家灣7個村,30個村民小組。政府駐東門村。2020年6月12日,撤銷蓼坪鄉、坪壩鄉,將原蓼坪鄉和原坪壩鄉坪壩村、石十兒村、雙馬槽村、窯廠村、...
下窯場是河南省地名,根據建築物而命名。地名含義 以前有個磚窯場,後來人們來此居住成為窯村,因為分為兩個自然村,就分為上下窯廠兩個,該村為下窯廠。歷史沿革 1960隸屬於鹽鎮人民公社耿溝大隊。1961年劃屬石陵人民公社耿溝大隊。1983年5月機構改革,隸屬於石陵鄉耿溝村民委員會。2005年12月鄉鎮機構改革,石陵...
“劉”指姓氏,“窯”指窯廠,“上”指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清代民國初期,屬縣市鎮。解放前,屬山南鎮南林,解放初期屬朱橋鄉。1953年,屬高橋鄉。1956年成立“青錦社”與“岳塆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紅旗公社城鄉大隊。1975年撤區並社,屬城關鎮城鄉大隊。1981年屬黃梅鎮城鄉村民委員會,2007年,屬...
考院村坐落在即墨老縣衙南立法街與中山街交接十字路口東南角處,曾稱東南隅、城裡一村。1956年與後庵村共同成立新勝社,1958年成立考院生產大隊。1960年與後庵村分開,分別建立考院生產大隊、後庵生產大隊。1984年變更為考院村民委員會,考院村名沿用至2021年。現隸屬即墨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 建國初期糧食平均...
李山鄉、邵店鄉合併為李山鄉。2004年9月又將原李山鄉併入組成小甸鎮。2007年並村後轄小甸街道、雙灣、大井、賈莊、築城、魯城、馬集、古樓、李山、魏廟、姚郢、呂圩、楊圩、邵店、唐店、田鋪等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540個村民組。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66714人(2017年)。
木炭窪傳說以前此地開過燒木炭的窯廠,後來人們居住此地成村後,取名木炭凹。 歷史沿革 1958年鄉寧、吉縣合併,稱鄉吉縣。1961鄉寧、吉縣分置。原是光華公社土霍生產大隊木炭窪生產隊。1984年撤消光華公社土霍生產大木炭窪生產隊,改制後成為光華鎮土霍村民委員會木炭窪自然村。後和前土霍合併後取消木炭凹。
村組織機構:全鎮10個村民委員會,1個街道社區,共有村幹部68名,其中女幹部17名,占幹部總數的25%。村幹部中黨員61人,占89.7%。村幹部平均年齡42.5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0人,占58.8%。民間傳說 章廣、常山(下馬)、皇甫地名的傳承頗為精彩;“斬龍腰”演繹著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在常山境內力斬惡龍的故事...
2011年末,高安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1000噸/日,可解決鎮區4個村民委員會以及葛山林場共6400多人的飲水問題。供電 2011年,高安鎮擁有中小水電廠20多座、總裝機容量2萬多千瓦,以及一座11萬伏變電站,農網改造全部完成。園林綠化 2011年,高安鎮已建成高安休閒公園1個。交通運輸 2011年,高安鎮完成高龍...
井田範圍內自然村莊稠密,八公山區轄山王鎮、八公山鎮,土壩孜街道、新莊孜街道、畢家崗街道,共2個鎮3個街道,2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礦區煤礦分布及其他生產情況 工業本礦區距淮南市較近。淮南煤礦為我國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現有生產礦井15對,到2010年建成億噸級煤炭基地礦井生產具有相當機械化水平,...
大頭鋪是建湖縣蘆溝鎮大同村的一個古老莊子,約有600年歷史。莊址原是一個高墩子,地面真高2.1米,東面和南面是東大河,現稱窯廠河,連線蘆溝河。墩子東側有一座七孔木質橋樑,建國後是東邊鄉民步行去建湖的一條主要通道。大頭鋪是三個村民小組的聚居地。主要有陳、張、劉、嵇、祁、沈六大姓氏,共213戶。地...
國民黨統治時期,窯廠關閉,工人失業。解放初期,這裡還是一個自然屯。1952年,原屬路官村的艷粉屯劃出成立艷粉村。1952年9月設艷粉街居民委員會,1955年6月3日,正式組建艷粉街道辦事處。解放後,政府多次對該地區進行改造,地區面貌大為改觀。鐵西區整體改造,使艷粉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時十年,經過棚戶...
潘鋪村位於梅城鎮北端,距縣城2.5公里,境內105國道、合九鐵路穿過。全村轄55個村民組,1296戶,5728人。村黨總支下設3個黨支部,9個黨小組,現有黨員116人。村內有輪窯廠4座、免燒磚廠2家、大米加工廠2家、水泥製品廠2家、小商品經營戶及社會服務業近百家。是我縣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200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
當時磚瓦銷路很好,決定利用村南百餘畝荒地興建窯廠。為了籌措資金,王金書帶頭拿出自己家的全部積蓄。為向城裡的一個戰友借款,王金書騎腳踏車一個月往返村、縣城28天,累計行程千餘公里。真是磨破了嘴,跑斷了腿,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通過借款與村民集資籌措到8萬多元。苦心人,天不負,嘔心瀝血,終於建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