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為內鏡窄帶成像術(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種新興的內鏡技術,它是利用濾光器過濾掉內鏡光源所發出的紅藍綠光波中的寬頻光譜,僅留下窄帶光譜用於診斷消化道各種疾病。NBI內鏡技術主要的優勢在於:不僅能夠精確觀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態,如上皮腺凹結構,還可以觀察上皮血管網的形態。這種新技術能夠更好地幫助內鏡醫生區分胃腸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腸化生上皮,胃腸道炎症中血管形態的改變,以及胃腸道早期腫瘤腺凹不規則改變,從而提高內鏡診斷的準確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窄帶成像內鏡
- 外文名:Narrow Band Imaging,NBI
- 別名:內鏡窄帶成像術
- 功能:更好地生區分胃腸道上皮
- 原理:窄帶濾光器,對不同波長的光限定
簡介,用途,原理,
簡介
內鏡窄帶成像術(NBI)作為一種新興的內鏡技術,已初步顯示出它在消化道良、惡性疾病的診斷價值。NBI的窄帶光譜有利於增強消化道黏膜血管的圖像,在一些伴有微血管改變的病變,NBI系統較普通內鏡有著明顯的優勢。目前,NBI已在多領域廣泛開展,套用範圍除消化道外,還包括耳鼻咽喉、呼吸道、婦科內鏡與腹腔鏡外科等。
用途
具NBI功能的內鏡其外形和常規操作與普通內鏡基本一致,在操作中可隨時切換至NBI模式觀察病灶。對於附帶NBI功能的變焦放大內鏡而言,在對病灶近距離放大觀察後再開啟NBI模式,能更清晰地了解病灶表面的黏膜凹窩形態及血管等,方便對病灶進行定性與靶向活檢。目前,NBI在臨床工作中的套用包括: ① 微小病灶的早期發現與診斷;② 聯合放大內鏡觀察其細微結構,進一步評價其特性並預測組織病理學結果;③ 作為病灶靶向活檢及內鏡下治療的定位手段。
NBI技術的套用大大提高了中下咽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內癌、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結腸早期癌的診斷及檢出率。
NBI圖像中血管和黏膜的顏色對比率明顯更大,易於對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態觀察和評價,尤其是對無經驗的內鏡醫師更易於發現病變。與組織學金標準相比,使用NBI內鏡對IPCL的評價預測腫瘤浸潤深度的精確性可達85%,因此,日本內鏡學會建議在食管鱗癌的篩檢中應常規使用HR-NBI。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癌前病變,使用NBI加放大內鏡聯合檢查Barrett食管,較傳統電子內鏡更容易呈現鱗柱上皮交界處,能更清晰地顯示Barrett上皮血管網的形態,並能較好地對Barrett上皮進行黏膜腺凹形態分型。資料顯示,放大內鏡、NBI加放大內鏡和靛胭脂染色放大內鏡能清楚地顯示上皮腺凹的比例分別為14%、61%和70%。另外,通過活檢證實其對異型增生診斷的準確性分別為42%、73%和79%。表明NBI加放大內鏡優於普通放大內鏡,具有與染色放大內鏡相近的診斷率。
大多數的胃癌被認為來源於一系列黏膜改變,經歷Hp相關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上皮內瘤變到腫瘤。越來越多研究證明,胃黏膜表面微血管結構的觀察可以提高胃癌前病變和早癌診斷的敏感性。放大內鏡結合NBI系統雖然不能取代組織學檢查,但是能預測胃癌的組織學的特徵。NBI放大內鏡通過照射到胃黏膜中腸化上皮頂端可產生淡藍色冠(LBC),人們根據這一特點套用NBI放大內鏡在萎縮性胃炎中識別腸上皮化生的區域。臨床觀察結果顯示,NBI識別腸上皮化生的敏感性為89%,特異性為93%。因此,NBI放大內鏡通過淡藍色冠這一特點,能較準確地發現胃黏膜中的腸上皮化生。
由於放大內鏡在結腸癌的診斷中套用較成熟,且結腸黏膜較薄,微血管易見。因此,NBI系統對結腸疾病的鑑別和診斷幫助較大。NBI系統觀察黏膜表面變化,判斷腫瘤或非腫瘤病變的符合率比普通內鏡和染色內鏡高,敏感性強。NBI對結腸增生性息肉、腺瘤和早期癌的診斷敏感性為95.7% ,特異性為87.5%,準確性為92.7%。
原理
傳統的電子內鏡使用氙燈作為照明光,這種被稱為“白光”的寬頻光譜實際上是由R/G/B(紅/綠/藍)3種光組成的,其波長分別為605nm、540nm、415nm。NBI系統採用窄帶濾光器代替傳統的寬頻濾光器,對不同波長的光進行限定,僅留下540nm和415nm波長的綠、藍色窄帶光波。窄帶光波穿透胃腸道黏膜的深度是不同的,藍色波段(415nm)穿透較淺用於顯示黏膜下血管網,綠色波段(540nm)則能較好地顯示中間層的血管。由於黏膜內血液的光學特性對藍、綠光吸收較強,因此使用難以擴散並能被血液吸收的光波,能夠增加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的對比度和清晰度。因此,NBI具有相當於黏膜染色的功效,套用時僅需按鍵切換無需噴灑染色劑,故被稱為電子染色內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