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突額鸚嘴魚
- 拉丁學名:Scarus ovifrons
- 二名法:Scarus ovifron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輻鰭魚綱
- 目: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科:鸚哥魚科
- 屬:鸚嘴魚屬
分布,深度,特徵,生態,經濟利用,簡介,原始文獻,模式產地,俗名,國內分布,資料來源,
分布
本魚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及台灣等海域。
英文名: Blue humphead parrotfish
俗名: 英哥魚
深度
水深2至20米。
特徵
本魚開始型雌魚,體淡棕紅色,各鱗片具淡黃色緣,頭上半部到胸鰭上方為顏色較深的區域,其後接鄰二個稍斜的平行黃色垂直斑。各鰭條色淡。終端型雄魚,體藍綠色,各鱗片具紅色緣。頭上半部向後延伸的大斑同雌魚相同,僅顏色更加深。雄魚和雌魚皆為凹型尾。體長可達30厘米。
生態
本魚主要棲息於沿岸水域的岩石,形成小群魚群,屬草食性,以藻類為主。
暖水性中下層魚類。多棲息於珊瑚礁或岩礁海域。體長一般為400毫米左右。兩頜牙與鸚鵡的喙相似,因而有“鸚鵡魚”之稱。體色艷麗,變化多樣。
經濟利用
一般做為觀賞魚,可食用,食用時宜用清蒸、紅燒。
簡介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目名:鱸形目
中文科名:鸚嘴魚科
拉丁科名:Scaridae
中文屬名:鸚嘴魚屬
拉丁屬名:Scarus
拉丁種名:ovifrons
定名人:Temminck et Schlegel
年代:1846
中文名:突額鸚嘴魚
原始文獻
Fauna Jap. Pisecs. pts.10-14:73
模式產地
日本
俗名
國內分布
台灣
資料來源
台灣魚類志: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