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掛幛,中國回族經堂大學學生畢業儀式。也是經堂大學經生獲得阿訇資格的標誌。北方地區穆斯林稱之為“掛幛”,南方與西北地區穆斯林稱之為“穿衣”。經堂大學學生按照規定學完必修的經學課程,開學阿訇與寺管人員認為其學業合格,即擇節慶之日(一般為開齋節、古爾邦節或聖紀節),邀集本坊穆斯林及鄰坊阿訇前來為之舉行畢業典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衣掛幛
- 定義:中國回族經堂大學學生畢業儀式
穿衣掛幛,中國回族經堂大學學生畢業儀式。也是經堂大學經生獲得阿訇資格的標誌。北方地區穆斯林稱之為“掛幛”,南方與西北地區穆斯林稱之為“穿衣”。經堂大學學生按照規定學完必修的經學課程,開學阿訇與寺管人員認為其學業合格,即擇節慶之日(一般為開齋節、古爾邦節或聖紀節),邀集本坊穆斯林及鄰坊阿訇前來為之舉行畢業典禮。
穿衣掛幛,中國回族經堂大學學生畢業儀式。也是經堂大學經生獲得阿訇資格的標誌。北方地區穆斯林稱之為“掛幛”,南方與西北地區穆斯林稱之為“穿衣”。經堂大學學生按照規定學完必修的經學課程,開學阿訇與寺管人員認為其學業合格,即擇...
後又師從陝西著名經師胡登洲九傳弟子者萬選、禹月明學習《戛最經注》等,刻苦攻讀,歷經20餘年,後在禹月明門下“穿衣掛幛”,成為陝西格迪目派著名阿訇。1914年起,先後應聘在西安南城清真寺、灑金橋清真寺、北廣濟街清真寺及甘肅...
他出身阿訇世家,青少年時期繼承父業,遍訪名師,學習阿拉伯語文,鑽研伊斯蘭教教義、教法,於1921年在當時北平花市清真寺“穿衣掛幛”(畢業)。後在清水、涿縣、濟南、北京、重慶、台北、香港等地清真寺任職講學,培養了大批經學人才。他...
1943年在回族大寺張阿訇親自主持下穿衣掛幛。1946年首次被搬請到東梁中寺任依麻木,1958年第二次、1979年第三次搬請到東梁中寺任依麻木,在東梁中寺先後三次開學計15年,跨越年代28年。1983年作為社會知名的愛國宗教人士當選為政協第...
1942年,在寧夏同心縣韋州清真寺舉行了“穿衣掛幛”(畢業)儀式,實現了他“立志繼承父輩職業”的夙願。從那時起,蓋世明先後在內蒙古包頭清真寺、呼和浩特清真北寺、鄭州清平里清真寺等處擔任阿訇和阿拉伯語文教師。愛國愛教造諧深 1952...
李鳳珍,已故伊斯蘭教著名學者、經堂教育家、鄭州北大寺原教長哈吉·優素福·謝克選大阿訇為伊斯蘭教事業辛勤耕耘幾十載,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先後有一百四十六位學子在其門下穿衣掛幛後分別受聘於全國各地清真寺任教長,擔負為主言法...
1900年穿衣掛幛後,歷任保定西、北、東各寺,以及定興、易縣等地,阿漢兩通,精於阿拉伯、波斯、德、俄等四種外國語。不久,八國聯軍攻占北京,繼而,英、法、德、意軍以剿滅義和團為名攻陷保定,是年閏八月二十一日下午德軍進入...
1951年春他學有所成,在河南省榮陽縣金寨村吳春雲老阿訇門下穿衣掛幛,他是新中國在榮陽第一個穿衣掛幛的阿訇,掛幛後齊阿訇極積參與社會活動,在寺里一方面任教師教學,一方面配合政府參加禁毒運動,他以阿訇身份上門做工作,以《古蘭...
楊松奎,伊布拉欣,回族,1965年生於山東省濟陽縣,現任四平市清真寺教長。在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下,在清真寺學習,前後跟隨十幾名阿訇。1990年在山東省寧津縣長官清真大寺跟王瑞祥阿訇穿衣掛幛,經省伊協考試獲得了阿訇證書。(畢業),任...
他通曉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刻苦學習經典、教義,1948年他學有所成,品學兼優,遂穿衣掛幛,受聘任平涼買家莊清真寺伊瑪目,後歷任內蒙古沙縣清真大寺、涇源縣惠台鄉拜家村、王家村、寇家村清真寺伊瑪目;1958年清真寺關閉後他到新疆、平涼...
陝西清真大寺,原名寶家寺,於1941年由陝西籍寶子明哈吉創建,原址在東崗西路,1945年再次擴建,占地面積十一畝多,內設永明國小校,聘請馬郁齋阿旬為校長,採取阿、漢文並授的教學方法,培養了一批回族人材,有的穿衣掛幛後,分布在...
現於陝北當阿訇)、何中立(註:已故,《哲倆來尼》字典編著者)三人結伴,跋山涉水徒步兩千餘里,趕到甘肅廣河和臨夏(韓家寺)先後投師楊宗保和著名阿訇馬天民(即俗稱“金溝四師傅”)共習經六年多,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並穿衣掛幛...
年底,本寺社首阿訇目睹其能解天理之奧,才華出眾,念講俱佳,與幾坊社首議定給他穿衣掛幛,從此,他走上了講經傳道,為伊斯倆目獻身的道路,時年二十八歲。赤誠奉獻 1906年,他受家鄉(桑坡)丁大寺之請任開學阿訇。主講伊斯蘭教義...
在大隗鎮清真寺學過經,穿衣掛幛的有:程智乾、程恩義、虎保良、於阿訇、馬作錄、馬占軍等。現在有四位海里凡跟謝阿訇學經,最多的時候有七、八位海里凡。在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期間,謝阿訇都要在清真寺內不辭勞苦辦短訓班,讓穆斯林...
穿衣掛幛習俗及其探源 表話習俗及其探源 參考書目 後記 ……作者簡介 拜學英,回族,1963年6月出生,寧夏涇源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於寧夏科協科普部,九屆涇源縣政協委員、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會員,...
孜孜不倦,刻苦鑽研,真主賜他學業有成,194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與范學正,白清彥,買立慶,買慶堂,曹世勛,閃太傑共七人穿衣掛幛,畢業成名。畢業後,何老先後在博愛大辛莊清真東大寺,清真西寺,安徽蚌埠清真寺,阜陽清真寺,亳州...
學生畢業時授予禮服、掛幛以示祝賀,俗稱“穿衣、掛幛”,然後即可接受其他清真寺的禮聘,也有擔任本寺其他教職的。這種教育經發展,形成西北、山東和雲南三大學派,造就一大批著名的阿訇和伊斯蘭學者,推動明、清時期的譯述活動,產生“...
主講教師認為某一學員已學有所成,具備了擔任小寺開學阿訇的條件,便給予“穿衣掛幛”——為其舉行畢業儀式。如畢業日恰有寺院聘請開學,則由聘請寺院為畢業受聘學員贈送長方形綠布獎旗,稱之為“掛幛”。(馮增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