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外交

穿梭外交

穿梭外交(shuttle diplomacy)

穿梭外交源於亨利·基辛格在1973年十月戰爭之後狂熱的外交方式。為了緊急尋求促使以色列軍隊從埃及和敘利亞領土撤軍的方法,基辛格在7個月裡往返於各方的首都之間,尋求達成有限的目標。對於一個大國政府中有如此資歷的官員來講,這是前所未有的。1974年1月《紐約時報》曾運用“穿梭”一詞來形容這項活動,這似乎已成了難以動搖的完美表述。回顧過去,該術語也被用於表示美國調停者塞勒斯·萬斯在1967年賽普勒斯危機中緊急而成功的努力。在那場危機中希臘和土耳其險些兵戎相見。2008年穿梭外交也被用於秘書長個人特使馬修尼米茲(Matthew Nimetz )負責調解希臘和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間的關於後者國名的談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梭外交
  • 外文名:shuttle diplomacy
  • 時間:1973年
  • 類型:方式
溯源,另一解釋,

溯源

希臘與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間國名之爭的由來:
在聯合國系統的檔案、會議或其他場合中時常會提及“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這個名稱,而且在任何正式情況下不能省略“前南斯拉夫”這個前綴,但來自這個國家的外交官卻常常將其祖國稱為“馬其頓共和國”,就連第62屆聯大主席克里姆也這樣自稱,以致引起了希臘的抗議。

另一解釋

In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huttle diplomacy is the use of a third party to serve as an intermediary or mediator between two parties who do not talk directly. The third party travels ("shuttles") between the two primary parties. Shuttle diplomacy is often used when the two primary parties do not formally recognize each other but still want to negotiate.
在外交和國際關係中,“穿梭外交”用來指某一第三方,在並不直接對話的兩方之間作為中間人負責調停。第三方在這兩者之間代為往來,主要適用於當事雙方互不承認但仍希望進行談判的情況。
The term "shuttle diplomacy" became widespread following Henry Kissinger's term as 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State. Kissinger participated in shuttle diplomacy in the Middle East an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這一術語在亨利·基辛格任美國國務卿時被廣泛使用,形容他在中國以及中東地區的外交經歷。
In a major outbreak of Israel-Hezbollah fighting in 1996, U.S. Secretary of State Warren Christopher conducted shuttle diplomacy, traveling to, among other places, Syria. Having persuaded the Syrians to rein in Hezbollah, Christopher achieved a cease-fire.
199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爆發衝突,時任美國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在多地間輾轉往來,成功說服敘利亞制衡黎巴嫩真主黨行動,最終兩國停火。
In 2008 shuttle diplomacy has been practised by Matthew Nimetz between Greece and the Republic of Macedonia to resolve the Macedonian naming dispute
2008年現任美國大西洋大眾投資公司諮詢師馬修·尼米茲在希臘和馬其頓共和國之間來回奔走,解決改名糾紛。這一事件也是“穿梭外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