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微型皮瓣(small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支微型皮瓣
- 外文名:small perforator flap
- 所屬學科:顯微外科學
- 公布時間:2016年
穿支微型皮瓣(small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
穿支微型皮瓣(small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以穿支血管供養的小面積皮瓣(有時以5cm²為界)。僅用較短的穿支血管蒂就能完成皮瓣移植,因此其切取的血管也較細小。多用於重要...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管徑細小的皮膚穿支血管(穿過深筋膜後口徑≥0.5mm)供血的島狀皮瓣。屬軸型血管的皮瓣範疇。狹義的概念僅指肌皮穿支供養的、不帶深筋膜的皮下組織薄皮瓣。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擴大,廣義的概念指一切由穿過深筋膜的血管所供養的島狀皮瓣。此概念由...
肌間隔穿支皮瓣(septocutaneous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肌間隔穿支血管供養的穿支皮瓣。穿支血管走行於肌間隔,再穿過深筋膜到達皮膚。多存在於肌肉細長的四肢肌間隔的部位,分開肌間隔可見到穿支血管起自深部主幹動脈。由中國解剖學家鐘世鎮於1982年首先提出。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
股前外側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出自《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由股前外側皮瓣改進而來,穿支血管起自旋股外側動脈的降支,穿過股外側肌到達皮膚後而形成的皮瓣。其特點是既可保留皮下脂肪以充填缺損,又可修除皮下脂肪將皮瓣做得很薄,形成真皮下血管...
自由穿支皮瓣(free-style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在任何具有穿支血管的供區部位,均可逆向切取的穿支皮瓣(先解剖出穿支,再向深部追蹤解剖,而不必術前知道該穿支血管的來源)。包括自由游離穿支皮瓣和自由帶蒂穿支皮瓣兩種套用形式。由台灣醫師魏福全於2004年提出穿支皮瓣的設計...
肌皮穿支皮瓣 肌皮穿支皮瓣(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血管經過深層的肌肉後,再穿過深筋膜到達皮膚而形成的皮瓣。多存在於扁平寬闊的肌肉部位,如軀幹和四肢的近段,切開深筋膜後可通過向肌肉深層追蹤解剖獲得較長較粗的血管蒂。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帶蒂穿支皮瓣 帶蒂穿支皮瓣(pedicled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在受區創面周圍設計切取,進行帶蒂局部轉位的穿支皮瓣。具有無需進行顯微外科血管吻合的優點。臨床以偏心設計的穿支血管蒂螺旋槳皮瓣最為常用,可旋轉覆蓋與供區相對180°的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胸背動脈穿支皮瓣 胸背動脈穿支皮瓣(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血管起自胸背動脈,穿過背闊肌淺出後所形成的皮瓣。美國醫師安格利吉安尼(Angrigiani)等於1995年報導,主要用於軀幹和肢體的創面覆蓋。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穿支嵌合皮瓣(chimeric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在同一個血管體區內切取的包含有多個獨立穿支皮瓣但又共同起源於一個較大的上級母體血管蒂的一組穿支皮瓣。肌肉血供為主要血管蒂者(Mathes Ⅰ,Ⅱ,Ⅴ型),最適合設計穿支嵌合皮瓣,術中需確認這些穿支起自肌肉的同一母體血管蒂,如不...
尺動脈近側穿支皮瓣(proximal ulnar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由尺動脈在前臂近側段發出的穿支血管所形成的穿支皮瓣。該穿支血管通常在骨間總動脈的近側發出,肱骨內上髁平面下8cm穿出深筋膜。可做局部轉位修復肘部或游離移植。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脛後動脈穿支皮瓣 脛後動脈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脛後動脈發出的肌間隔或肌間隙穿支血管為蒂的筋膜皮瓣。一般內踝上10cm處的穿支血管較粗大和恆定,臨床使用較多,局部轉位修復小腿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闊筋膜穿支皮瓣(tensor fascia lata perforator flap,tflp,tensor fascia latae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手外科學名詞,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血管起自旋股外側動脈的橫支,穿過闊筋膜到達皮膚而形成的皮瓣。多用於伴有肌腱缺損(如跟腱)的四肢修復。美國醫師戴勒(Deiler)於2000年首先報導。出處 《手...
穿支組合皮瓣 穿支組合皮瓣(combined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顯微外科吻合血管的方法將其拼裝起來進行移植的多個穿支皮瓣的組合。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游離穿支皮瓣 游離穿支皮瓣(free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在身體任何具有穿支血管的部位切取,進行吻合血管游離移植的穿支皮瓣。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鼻煙窩穿支皮瓣 鼻煙窩穿支皮瓣(snuff-box perforator-based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橈動脈鼻煙窩段發出的鼻煙窩穿支為蒂切取的前臂皮瓣。中國醫師張高孟於1992年首先報導。多做局部轉位修復手部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橈動脈近側穿支皮瓣(proximal radial artery perforator-based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橈動脈在前臂近側段發出的穿支血管為蒂而切取的前臂筋膜皮瓣。在肱骨內、外上髁連線下4~6cm的前臂外側肌間隔中(肱橈肌與旋前圓肌之間),可找到橈動脈的近側穿支血管。可做局部轉位修復肘部或游離移植。
《顯微外科實例圖譜:穿支皮瓣》是一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的書籍。本書"溫故知新",做了廣泛的收集和高度的概括,提出了有真知灼見的見解。內容簡介 本書"溫故知新",做了廣泛的收集和高度的概括,提出了有真知灼見的見解。例如:直接穿支、間接穿支、穿支體區、穿支界限、穿支間血管吻合、穿支皮瓣...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術式唐氏分類”正式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唐舉玉教授的姓氏命名,這也是國際顯微外科領域首次用中國人姓氏命名的手術方式。發展歷史 2022年6月,《中華顯微外科雜誌》近日刊發的《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及其衍生術式命名專家共識》一文,確定“特殊形式穿支皮瓣衍生術式唐氏分類”正式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唐舉玉...
橈動脈遠側穿支皮瓣 橈動脈遠側穿支皮瓣(distal radial artery perforator-based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橈動脈在前臂遠側段發出的穿支血管為蒂而切取的筋膜皮瓣。在橈骨莖突上2~7cm,可找到橈動脈數隻遠側穿支血管。多做局部轉位修復手部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腓腸內側動脈穿支皮瓣 腓腸內側動脈穿支皮瓣(medial surae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起自內側腓腸肌動脈,穿過腓腸肌到達皮膚而形成的皮瓣。多用於下肢的創面覆蓋。西班牙醫師卡瓦達斯(Cavadas)等於2001年首先報導。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橈骨莖突部穿支皮瓣(radial styloid perforator-based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橈動脈在橈骨莖突部發出的穿支血管為蒂而切取的筋膜皮瓣。橈動脈在橈骨莖突周圍約發出10支口徑0.1~0.5mm的皮膚穿支。亦可切取不帶皮膚的穿支血管蒂筋膜皮瓣。多做局部轉位修復手部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
臀上動脈穿支皮瓣 臀上動脈穿支皮瓣(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血管起自臀上動脈,穿過臀大肌淺出後所形成的皮瓣。日本醫師光島勛(Koshima)於1993年首先報導,用於骶尾部壓瘡的修復,現亦用於乳房再造。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穿支超薄皮瓣 穿支超薄皮瓣(thinned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由穿支血管供養的真皮下血管網皮瓣。日本醫師光島勛(Koshima)在1992年首先報導。多用於面部、手部創面的修復,以適應其較薄的外形和功能需要。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尺動脈穿支皮瓣 尺動脈穿支皮瓣是2019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燒傷學名詞。定義 由尺動脈發出的穿支供血的軸型皮瓣。發布時間 2019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 《燒傷學名詞》
《穿支皮瓣:口腔頜面與頭頸部的套用》是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悅,劉忠龍,侯勁松,蔣燦華,王慧明 。內容簡介 《穿支皮瓣:口腔頜面與頭頸部的套用》闡述了口腔頜面—頭頸部修復重建的歷史,由傳統皮瓣修復發展到穿支皮瓣等新興修複方式,在介紹穿支皮瓣用於修復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缺損的同時,...
腹壁下[深]動脈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DIEP)是2020年公布的手外科學名詞。定義 穿支血管起自腹壁下深動脈,穿過腹直肌淺出後所形成的皮瓣。日本醫師光島勛(Koshima)等於1989年首先報導,美國醫師艾倫(Allen)等於1994年最早用於乳房再造,是臨床研究和套用最多的穿支皮瓣。出...
掌背動脈穿支皮瓣 掌背動脈穿支皮瓣(dorsal metacarp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以掌背動脈發出的穿支為營養血管蒂的手背皮瓣。多以遠端蒂穿支皮瓣的方式,修復手指創面。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穿支皮瓣顯微外科學彩色圖譜》是201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全書約50餘萬字,其中實物標本彩圖150餘幅,臨床手術照片1300餘幅。本書力爭做到系統性與專題性相結合,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實地照片與文字描述相結合。全書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為概述,介紹穿支皮瓣的含義、血供基礎和臨床套用...
骨間前動脈腕背穿支皮瓣 骨間前動脈腕背穿支皮瓣(anterior interosseous artery perforator flap)是2016年公布的顯微外科學名詞。定義 由骨間前動脈腕背側穿支所供養的前臂背側皮瓣。該背側穿支通常位於腕關節平面上2.5cm處。多以遠端蒂穿支皮瓣的方式修復手部創傷缺損。出處 《顯微外科學名詞》第一版。
《股前外側穿支皮瓣手術圖譜》2014年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陶凱。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片的形式,詳細介紹了股前外側穿支皮瓣的歷史、解剖、套用細節和套用實例,股前外側皮瓣是臨床常用皮瓣之一,可用於修復各部位軟組織缺損(上肢、下肢、胸部、腹部、背部、骶尾部等)。目錄 封面 扉頁 著作權頁 編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