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大,因而,要判斷和預測一國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趨勢,必須要從更大的空間視角或者說從全球視域來切入和觀察。本書即利用空間經濟學的視角,基於對當前世界經濟核心區域(北美、歐洲和東亞)和外圍區域的整體區分,從區域發展、產業結構等多個角度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預測。
基本介紹
- 書名:空間視野看中國經濟大勢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8123235
- 作者:趙偉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未來十年,西部大開發將帶來怎樣的機遇?
沿海發達地區又有怎樣的欠發達問題?
中國到底應該走怎樣的城市化模式?
自然稟賦幾乎相同,
貴州與瑞士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中國產業升級,怎樣才能從可能走向現實?
本書從空間經濟學視角為您一一解讀。
沿海發達地區又有怎樣的欠發達問題?
中國到底應該走怎樣的城市化模式?
自然稟賦幾乎相同,
貴州與瑞士的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中國產業升級,怎樣才能從可能走向現實?
本書從空間經濟學視角為您一一解讀。
作者簡介
趙 偉,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首席教授、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諾丁漢大學中國與全球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GEP)主任。研究興趣涵蓋國際經濟學、空間經濟學及外國經濟史等領域。迄今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Journal of World Trade、《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外學術雜誌發表中、英文論文200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全球空間視野看中國經濟看中國經濟須有全球空間視野
看世界經濟須有成本—收益意識
“後危機”全球三大核心利益得失
“後危機”核心經濟分野:反危機政策反思
“後危機”世界經濟大勢:三大核心視點
中國經濟的希望:三個不可逆轉
第二篇
空間視野看中國城市化中國城市化不算太快
中國城市化:沿海三大區域模式
中國城市化模式之爭
沿海三大區,兩樣的“城市生態”
沿海“城市生態”:兩個基本事實
城市化區域模式形成機理:三個重要視點
京津冀城市化:一個“北京情結”了得
中國城市化:三個空間散點的綜合
問題的提出
城市化:三個專業視點及其缺失
城市化:一個個人“自選擇”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經濟全球化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泛”核心—外圍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綜合視點
第三篇
空間視野看浙江經濟區域層面遭遇三個“後”背景
“後危機”浙江經濟困局
民企老闆“跑路”的深層原因
規範高利貸與金融現代化:歷史何以展開?
民資民企“雙困局”源自製度供給不足
守住自己的鑽石寶地:再論民企老闆“跑路”
破浙江模式困局:看好義烏
浙江模式再審視
浙江經濟:一個區域轉型發展“奇蹟”
浙江制度轉型:四個小區域模式的匯聚
工業化與產業集聚:三條演化線索
區域城市化:新古典“老闆進城”模式
浙江區域經濟開放:由區際化而國際化
浙江模式:何以突圍?
第四篇
空間視野看沿海內陸經濟發達的偏向:沿海案例
發達區域的欠發達問題(上)
發達區域的欠發達問題(下)
發達的發展偏向:一個縣域經濟所顯露的
遼寧工業化富民效應差強人意
開發的功過:聚焦西部
西部發展:制度供給比撥款更管用
西部大開發:十年功過評
西部大開發:下個十年的前瞻
新一輪開發:沿海一個填,內陸一個挖
發展經濟的決策究竟由誰作出為好?
第五篇
空間視野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沒有退路的選擇
轉型升級:沒有先例的戰略
轉型升級:一個泛核心一外圍視野
轉型升級:產業異質性寓意
轉型升級:直接投資異質性寓意
轉型升級:多個異質性的對接?
轉型升級:一個縣域經濟視點
第六篇
空間經濟學漫談空間:經濟學的一個大視野
集聚的邏輯:兩個故事的寓意
貿易成本的效應
集聚與擴散的微觀動因
集聚類型與工資:變化的視角
區位與集聚:理論與現實
空間與區位匹配問題
集聚與集群:同一現象的兩個視野
“一體化”與“集聚”:中國式“混搭”悖論
“一體化”與“集聚”:中國式學術“混搭”的邏輯
集聚的威力
換個視野看經濟開放效應
全球空間視野看中國經濟看中國經濟須有全球空間視野
看世界經濟須有成本—收益意識
“後危機”全球三大核心利益得失
“後危機”核心經濟分野:反危機政策反思
“後危機”世界經濟大勢:三大核心視點
中國經濟的希望:三個不可逆轉
第二篇
空間視野看中國城市化中國城市化不算太快
中國城市化:沿海三大區域模式
中國城市化模式之爭
沿海三大區,兩樣的“城市生態”
沿海“城市生態”:兩個基本事實
城市化區域模式形成機理:三個重要視點
京津冀城市化:一個“北京情結”了得
中國城市化:三個空間散點的綜合
問題的提出
城市化:三個專業視點及其缺失
城市化:一個個人“自選擇”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經濟全球化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泛”核心—外圍視點
中國城市化:一個綜合視點
第三篇
空間視野看浙江經濟區域層面遭遇三個“後”背景
“後危機”浙江經濟困局
民企老闆“跑路”的深層原因
規範高利貸與金融現代化:歷史何以展開?
民資民企“雙困局”源自製度供給不足
守住自己的鑽石寶地:再論民企老闆“跑路”
破浙江模式困局:看好義烏
浙江模式再審視
浙江經濟:一個區域轉型發展“奇蹟”
浙江制度轉型:四個小區域模式的匯聚
工業化與產業集聚:三條演化線索
區域城市化:新古典“老闆進城”模式
浙江區域經濟開放:由區際化而國際化
浙江模式:何以突圍?
第四篇
空間視野看沿海內陸經濟發達的偏向:沿海案例
發達區域的欠發達問題(上)
發達區域的欠發達問題(下)
發達的發展偏向:一個縣域經濟所顯露的
遼寧工業化富民效應差強人意
開發的功過:聚焦西部
西部發展:制度供給比撥款更管用
西部大開發:十年功過評
西部大開發:下個十年的前瞻
新一輪開發:沿海一個填,內陸一個挖
發展經濟的決策究竟由誰作出為好?
第五篇
空間視野看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沒有退路的選擇
轉型升級:沒有先例的戰略
轉型升級:一個泛核心一外圍視野
轉型升級:產業異質性寓意
轉型升級:直接投資異質性寓意
轉型升級:多個異質性的對接?
轉型升級:一個縣域經濟視點
第六篇
空間經濟學漫談空間:經濟學的一個大視野
集聚的邏輯:兩個故事的寓意
貿易成本的效應
集聚與擴散的微觀動因
集聚類型與工資:變化的視角
區位與集聚:理論與現實
空間與區位匹配問題
集聚與集群:同一現象的兩個視野
“一體化”與“集聚”:中國式“混搭”悖論
“一體化”與“集聚”:中國式學術“混搭”的邏輯
集聚的威力
換個視野看經濟開放效應
序言
自序
本書系筆者近年所寫大量學術隨筆與經濟觀察中一個系列的匯集,這個系列大體上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即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這個主題有兩個關鍵字,分別為“空間視野”和“經濟大勢”,即試圖從區域或空間視野切入,把握經濟大勢。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在於為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各種決策者理出選擇的“一級約束條件”。
經濟學是選擇的學問,我們每個人,無論作為單個的個體,還是作為大小群體中的決策者,亦即替別人或機構擔當一份子的責任者,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就是約束條件下的最優選擇問題,而最優選擇的前提,是清楚我們必須直面的約束條件。位於各種約束條件頂端的那些條件,就是所謂大勢,這也是決策者必須直面的一級約束條件。認清了大勢,才可談順勢而為,才可談往哪裡走和怎樣走。經濟學家菲爾普斯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知道向哪裡走路比知道怎樣走路更重要。如果說經濟政策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怎么走路的話,那么政策目標須始終盯牢的問題,便是向哪裡走。
經濟大勢哪裡去看?兩個維度不可或缺:一個是時間維度,就是決策者所處的時代、時段與時點;另一個是空間維度,就是決策者所生活的國家、地區與區位。其中時間維度是無法選擇的,因為你無法決定何時生何時死,也無法像科幻電影中那樣隨意去“穿越”。空間維度是可以選擇的,你多半可以改變你的區位、城市甚至國籍,但改變是有條件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看你的能力和掌握的資源。就這個視點來看,人一輩子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屬於給定時間維度下的空間選擇。同樣就這個視點來看,判斷社會經濟大勢,空間視野不可或缺。歷史地來看,不僅經濟決策者,甚至軍事或政治決策者,選擇的首要約束條件也是空間視野的大勢。一定程度上來說,決策者對於空間大勢的把握與利用,決定著其決策的成敗。這方面的事例可以隨手拈來。
自序空間視野看中國經濟大勢在收攏本系列作品並理出主題之際,一次偶然的機緣觸發了一個詞——“新隆中對”,原本是想把這個詞作為本書副標題的,但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捨棄,以免讀者把我所談的嚴肅話題當成“戲說”。實際上,“戲說”類的文章我也是寫過的,有篇隨筆的標題就叫《大學行政化“戲考”》,以調侃的口吻給時下國內大學愈演愈烈的行政化一個說法。但此處不能用。因為本書所收文章,皆系嚴肅的且和學術沾點邊的,不過是以輕鬆的筆調寫就罷了。
現在說說引出這個想法的“機緣”。恰在編纂本書過程中,忽一日“遊學”到了湖北襄陽。那兒一所大學的朋友們邀我給他們的師生開個講座,我給的題目就是“空間視野看內外經濟大勢”,講座被東道主納入“隆中講壇”系列,一看便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搭上了關係。更令人驚喜而深感意外的是,東道主給我安排的賓館,就位於諸葛亮當年躬耕過的古隆中山坡下,和諸葛亮悟出《隆中對》的“茅廬”就隔了一條馬路。從我客居房間的窗戶望出去,山坡上茅廬遮陰的大樹和武侯祠房脊隱約可見。這激發了我無限的遐想,不由地拿自己正在歸攏的這個系列的幾篇文章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聯想,於是不無吃驚地感悟到,諸葛亮當年的學問,實際上也是沿著空間視野展開的。我從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多半暗合了諸葛亮的一種視野。細想諸葛亮當年講給劉備的《隆中對》,不也是從空間視野分析天下大勢的嗎?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其三分天下的大勢分析: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種空間視野。而我的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是這樣展開的:全球經濟由三大核心主宰,分別為美國、歐盟和東亞,三塊加總起來占世界經濟總量的近80%;東亞經濟有兩大一小主宰,分別為中國及日本(兩大)和韓國(一小),三塊加總占東亞經濟總量的85%以上。中國經濟在兩個層面的核心地位極不穩固。我們的經濟戰略與政策出手之前,必須考量這兩個層面之外的兩個核心經濟體的經濟大勢與政策走向!
當然,類比只能到此為止。一些散論,一點不算太成熟的想法,還不可與那些在中國歷史巨變中叱吒風雲的超一流高人的思想相提並論。這裡我想要說的是,本書自認為有新意的地方,恰在於以空間視野看經濟世界。我還認為,我們當前生活在一個以寬頻網際網路和無處不能的移動網際網路上網的全球化新階段,信息甚至資本在以光的速度流動。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維度在迅速擴大,人的空間選擇機會越來越大。就這個意義而言,相信本書所展現的視野能給讀者一些啟示。
我期待著讀者能分享我的思考,同時提出善意的批評指正。我清楚地知道,本書提出的有些看法並非完美,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
趙偉
2013年7月29日寫於杭州
本書系筆者近年所寫大量學術隨筆與經濟觀察中一個系列的匯集,這個系列大體上圍繞著一個主題展開,即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這個主題有兩個關鍵字,分別為“空間視野”和“經濟大勢”,即試圖從區域或空間視野切入,把握經濟大勢。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在於為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各種決策者理出選擇的“一級約束條件”。
經濟學是選擇的學問,我們每個人,無論作為單個的個體,還是作為大小群體中的決策者,亦即替別人或機構擔當一份子的責任者,每天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經濟學所要解決的,就是約束條件下的最優選擇問題,而最優選擇的前提,是清楚我們必須直面的約束條件。位於各種約束條件頂端的那些條件,就是所謂大勢,這也是決策者必須直面的一級約束條件。認清了大勢,才可談順勢而為,才可談往哪裡走和怎樣走。經濟學家菲爾普斯說得好:這個世界上知道向哪裡走路比知道怎樣走路更重要。如果說經濟政策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怎么走路的話,那么政策目標須始終盯牢的問題,便是向哪裡走。
經濟大勢哪裡去看?兩個維度不可或缺:一個是時間維度,就是決策者所處的時代、時段與時點;另一個是空間維度,就是決策者所生活的國家、地區與區位。其中時間維度是無法選擇的,因為你無法決定何時生何時死,也無法像科幻電影中那樣隨意去“穿越”。空間維度是可以選擇的,你多半可以改變你的區位、城市甚至國籍,但改變是有條件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看你的能力和掌握的資源。就這個視點來看,人一輩子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屬於給定時間維度下的空間選擇。同樣就這個視點來看,判斷社會經濟大勢,空間視野不可或缺。歷史地來看,不僅經濟決策者,甚至軍事或政治決策者,選擇的首要約束條件也是空間視野的大勢。一定程度上來說,決策者對於空間大勢的把握與利用,決定著其決策的成敗。這方面的事例可以隨手拈來。
自序空間視野看中國經濟大勢在收攏本系列作品並理出主題之際,一次偶然的機緣觸發了一個詞——“新隆中對”,原本是想把這個詞作為本書副標題的,但考慮再三最終決定捨棄,以免讀者把我所談的嚴肅話題當成“戲說”。實際上,“戲說”類的文章我也是寫過的,有篇隨筆的標題就叫《大學行政化“戲考”》,以調侃的口吻給時下國內大學愈演愈烈的行政化一個說法。但此處不能用。因為本書所收文章,皆系嚴肅的且和學術沾點邊的,不過是以輕鬆的筆調寫就罷了。
現在說說引出這個想法的“機緣”。恰在編纂本書過程中,忽一日“遊學”到了湖北襄陽。那兒一所大學的朋友們邀我給他們的師生開個講座,我給的題目就是“空間視野看內外經濟大勢”,講座被東道主納入“隆中講壇”系列,一看便知和諸葛亮的“隆中對”搭上了關係。更令人驚喜而深感意外的是,東道主給我安排的賓館,就位於諸葛亮當年躬耕過的古隆中山坡下,和諸葛亮悟出《隆中對》的“茅廬”就隔了一條馬路。從我客居房間的窗戶望出去,山坡上茅廬遮陰的大樹和武侯祠房脊隱約可見。這激發了我無限的遐想,不由地拿自己正在歸攏的這個系列的幾篇文章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聯想,於是不無吃驚地感悟到,諸葛亮當年的學問,實際上也是沿著空間視野展開的。我從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多半暗合了諸葛亮的一種視野。細想諸葛亮當年講給劉備的《隆中對》,不也是從空間視野分析天下大勢的嗎?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就是其三分天下的大勢分析: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我看來,這實在是一種空間視野。而我的空間視野看經濟大勢是這樣展開的:全球經濟由三大核心主宰,分別為美國、歐盟和東亞,三塊加總起來占世界經濟總量的近80%;東亞經濟有兩大一小主宰,分別為中國及日本(兩大)和韓國(一小),三塊加總占東亞經濟總量的85%以上。中國經濟在兩個層面的核心地位極不穩固。我們的經濟戰略與政策出手之前,必須考量這兩個層面之外的兩個核心經濟體的經濟大勢與政策走向!
當然,類比只能到此為止。一些散論,一點不算太成熟的想法,還不可與那些在中國歷史巨變中叱吒風雲的超一流高人的思想相提並論。這裡我想要說的是,本書自認為有新意的地方,恰在於以空間視野看經濟世界。我還認為,我們當前生活在一個以寬頻網際網路和無處不能的移動網際網路上網的全球化新階段,信息甚至資本在以光的速度流動。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維度在迅速擴大,人的空間選擇機會越來越大。就這個意義而言,相信本書所展現的視野能給讀者一些啟示。
我期待著讀者能分享我的思考,同時提出善意的批評指正。我清楚地知道,本書提出的有些看法並非完美,世界原本就是不完美的。
趙偉
2013年7月29日寫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