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分析建模與原理

空間分析建模與原理

《空間分析建模與原理》內容簡介:空間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統(GIS)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評價一個GIS功能的主要指標之一。

基本介紹

  • 書名:空間分析建模與原理
  • ISBN:7030168860, 9787030168863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日)
叢書名: 地理信息系統理論與套用叢書平裝: 208頁
條形碼: 9787030168863
產品尺寸及重量: 26 x 18.8 x 1 cm ; 440 g
ASIN: B00114IK24

內容簡介

建立有效的空間分析模型,為GIS提供更多更強大的功能,已成為當前GIS研究和套用中十分重要的任務。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論
1.1引言
1.2空間數據
1.2.1地理實體的特徵
1.2.2空間數據的類型
1.2.3空間數據的特性
1.2.4空間數據的表示模型
1.3空間分析的定義與內容
1.3.1空間分析的定義
1.3.2空間分析的內容
1.4空間模型與數學模型
1.4.1空間模型
1.4.2空間分析模型
1.4.3數學模型
1.5空間分析與GIS
1.6空間分析與數學基礎
1.6.1數值計算方法
1.6.2圖論
1.6.3分形
1.6.4小波分析
1.7本書內容安排
第2章 數學基礎
2.1一元函式插值與逼近
2.1.1引言
2.1.2 n次代數插值多項式
2.1.3埃爾米特插值多項式
2.1.4分段低次插值
2.1.5樣條函式插值
2.1.6等距B樣條函式插值
2.1.7曲線擬合的最小二乘法
2.2二元函式插值與逼近
2.2.1引言
2.2.2矩形區域上的代數插值逼近
2.2.3矩形區域上的樣條插值逼近
2.2.4矩形區域上的最小二乘逼近
2.2.5三角形區域上的插值逼近
2.2.6移動曲面擬合法
2.3數值微分
2.3.1一元函式的數值微分
2.3.2二元函式的數值微分
2.4圖論基礎
2.4.1圖
2.4.2樹
2.4.3最短路徑和最小生成樹
2.4.4有向圖及其矩陣表示
2.5分形基本理論
2.5.1測度與分維
2.5.2分維估值方法
2.5.3無標度域
2.5.4線狀要素分維估值
2.5.5分形插值
2.6小波分析基礎
2.6.1連續小波變換
2.6.2正交小波基和多尺度分析
2.6.3小波正交分解
2.6.4多進制小波
2.6.5其他
第3章 疊置分析模型
3.1基本概念
3.1.1基本思想
3.1.2空間邏輯運算
3.1.3空間邏輯運算規律
3.2視覺信息疊置分析
3.3矢量數據疊置分析
3.3.1矢量數據疊置分析類型
3.3.2點與點的疊置
3.3.3點與線的疊置
3.3.4點與多邊形的疊置
3.3.5線與線的疊置
3.3.6線與多邊形的疊置
3.3.7多邊形與多邊形的疊置
3.3.8疊置分析中的誤差
3.4多邊形裁剪
3.4.1多邊形裁剪算法
3.4.2多邊形裁剪示例
3.5柵格數據疊置分析
3.5.1非壓縮柵格數據的疊置分析
3.5.2壓縮柵格數據的疊置分析
第4章 緩衝區分析模型
4.1基本概念
4.1.1緩衝區的定義
4.1.2幾個基本概念
4.2緩衝區生成算法
4.2.1點目標緩衝區邊界生成算法
4.2.2線目標緩衝區邊界生成算法
4.2.3面目標緩衝區邊界生成算法
4.3動態目標緩衝區的生成算法
4.3.1動態緩衝區邊界生成算法
4.3.2緩衝區分析特殊情況處理
4.4三維空間目標的緩衝區
4.4.1三維空間目標緩衝區分析的一般定義
4.4.2三維空間點目標的緩衝區分析
4.4.3三維空問線目標的緩衝區分析
4.4.4三維空間面目標緩衝區邊界生成算法
4.4.5三維空間體目標的緩衝區
第5章 統計分析模型
5.1統計圖表分析
5.1.1統計圖
5.1.2統計表
5.1.3基於統計圖表的數據擬合
5.2描述統計分析
5.2.1分布密度
5.2.2均值
5.2.3分布中心
5.2.4距離
5.3主成分分析
5.3.1主成分分析問題的轉化
5.3.2主成分分析問題的求解
5.3.3主成分分析問題的計算過程
5.4聚類分析
5.4.1空間物體的距離
5.4.2系統聚類法
5.4.3動態聚類法
5.4.4判別聚類
5.4.5最小(大)支撐樹聚類方法
5.5關鍵變數分析
5.6典型相關分析
5.6.1典型相關分析基本算法
5.6.2典型相關分析計算步驟
5.7層次分析法
5.7.1層次分析結構模型
5.7.2層次分析結構模型的計算
第6章 網路分析模型
6.1網路分析基礎
6.1.1 網路中的基本元素及屬性
6.1.2網路的空間數據模型
6.2最短路徑分析
6.2.1最短路徑的數學模型
6.2.2最短路徑分類
6.2.3最短路徑的Dijkstra算法
6.2.4 F1oyd算法
6.2.5 A*算法
6.2.6所有點對間的最短路徑
6.3最佳路徑分析
6.3.1最大可靠路徑
6.3.2最大容量路徑
6.3.3最佳路徑的表現形式
6.4資源分配
6.4.1基本概念
6.4.2資源分配目標方程
6.4.3 P-中心定位與分配問題
6.5流分析
6.5.1最大流模型
6.5.2最大流解法——標號法
6.5.3最小費用最大流問題
第7章 DEM表面建模及精度分析模型
7.1數字高程模型概念
7.1.1基本概念
7.1.2規則格網和不規則三角網DEM
7.2 DEM表面建模
7.2.1基於TIN的DEM表面建模
7.2.2基於正方形格網的表面建模
7.2.3基於混合格網的表面建模
7.2.4表面建模的討論
7.3 DEM內插模型
7.3.1整體內插
7.3.2分塊內插
7.3.3逐點內插
7.3.4內插方法的討論
7.4基於正方形格網的DEM精度模型
7.4.1DEM精度評估指標
7.4.2DEM精度試驗
7.4.3DEM精度理論模型
7.5基於正方形格網的高階插值傳遞誤差模型
7.5.1基於不完全雙二次多項式的表面傳遞誤差模型
7.5.2基於雙三次插值多項式的表面傳遞誤差模型
7.6基於TIN的DEM傳遞誤差模型
7.6.1 TIN格網上傳遞誤差表達式
7.6.2 TIN上高程傳遞誤差公式
7.7地形描述誤差模型
7.7.1地形描述誤差概念
7.7.2地形描述誤差擬合模型
第8章 三維地形分析模型
8.1表面積和體積
8.1.1表面積和體積的數學公式
8.1.2表面積
8.1.3體積
8.2坡度和坡向
8.2.1坡度
8.2.2坡向
8.3地形起伏變化因子
8.3.1曲率
8.3.2地表粗糙度
8.3.3格網面元凹凸係數
8.3.4高程變異係數
8.4曲面分維模型
8.4.1曲面的分維數計算
8.4.2分維布朗曲面(fBm)的分維數計算
8.5剖面分析
8.5.1基於正方形格網的剖面線
8.5.2基於TIN的剖面線
8.6可視化分析
8.6.1兩點之間的可視性
8.6.2可視域
8.6.3地物可視化模型
8.6.4可視化分析的套用
第9章 小波分析套用模型
9.1矢量地圖數據的小波壓縮模型
9.1.1基本壓縮模型
9.1.2邊界處理
9.1.3特徵點追蹤
9.1.4矢量地圖數據壓縮模型
9.1.5實驗與分析
9.2矢量地圖數據的多進制小波壓縮模型
9.2.1多進制小波壓縮原理
9.2.2實驗分析和討論
9.2.3地性線提取
9.2.4多進制小波壓縮模型
9.3基於小波的DEM數據簡化模型
9.3.1基於二進制小波的簡化模型
9.3.2基於多進制小波的簡化模型
9.3.3實驗及分析
9.4基於小波的圖形圖像放大模型
9.4.1基於插值的放大模型
9.4.2基於二進制小波的放大模型
9.4.3基於多進制小波變換的放大模型
9.4.4實驗與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