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飛機問世後的一段時間內,飛機對地面通信全靠簡易信號手段。空中飛行員向地面報告情況,或將文字信息空投到地面,或以不同的飛行姿態加以表示;地面對飛行員的指示,則按照事先約定,在地面鋪設信號布板或燃放煙火報知。1910年,美、俄航空兵實現了空對地無線電台單向通信。1919年,英國空軍在飛機上安裝了電子管中波電台,使地空之間從單向無線電通信發展為雙向無線電通信,空軍空空通信進入了以無線電通信為主的時代。1926年,美、蘇兩國首先將飛機上的中波電台改裝為短波電台,使通信的距離顯著增加。1942年,英國在殲擊機上用多波道超短波電台代替單一波道電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軍地面指揮機構之間建立了指揮、情報、協同、氣象、航路及各種性質的有線電和無線電通信,初步形成了空軍通信保障體系。戰後至21世紀初,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散射通信、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等軍事通信技術套用於空軍通信,飛機上安裝了多功能的甚高頻∕特高頻雙頻段電台、短波單邊帶電台等通信設備。隨著指揮通信飛機、空中預警飛機的出現,還在飛機上建立了空中通信樞紐。
20世紀30年代,中國國民黨空軍的地空通信聯絡,主要使用單一波道短波無線電台,空軍參謀機關至各航空隊之間的地面通信,主要使用短波電台和架空明線。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成立前夕組建的戰鬥機、轟炸機混合中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主要運用無線電台和有線電等通信手段,組織實施空中受閱的通信保障。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早期的通信聯絡基本上使用繳獲的美制電台,通過單一波道的短波通信網達成。1954年以後,逐步換用蘇制4波道超短波電台,建立起多波道地空和空空間的超短波通信網。1973年,建成第一個模擬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1981年,建成第一個數字對流層散射通信系統。90年代以來,空軍通信導航裝備在自主研製和引進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步,手段多樣,可基本滿足空軍作戰指揮、戰備訓練和執行特種任務的需要。
按通信聯絡空間,可分為空軍地面通信、空軍地空通信、空軍空空通信。按保障對象,可分為空軍航空兵通信、空軍地空飛彈兵通信、空軍高射炮兵通信、空軍雷達兵通信、技術偵察兵通信、空降兵通信和其他專業兵種通信等。按空軍作戰保障規模和範圍,可分為空軍戰略通信、空軍戰役通信、空軍戰鬥通信。空軍戰略通信是為保障統帥部空軍對空軍戰役乃至戰爭全局實施指揮與控制而建立的通信;空軍戰役通信是為保障戰區空軍、戰役方向和空軍戰役軍團實施戰役指揮而組織的通信;空軍戰鬥通信是為保障空軍戰術兵團、部隊及分隊實施戰鬥指揮而組織的通信。按通信聯絡任務,可分為空軍指揮通信、空軍協同通信、空軍報知通信、空軍後勤通信和空軍裝備保障通信。空軍指揮通信是根據空軍指揮關係建立的,用以保障空軍各級指揮的通信;空軍協同通信是根據協同關係建立的,用以保障軍隊協同動作的通信;空軍報知通信是為迅速傳遞各種情報和敵方突然襲擊的警報信號建立的通信;空軍後勤通信是為保障空軍後方指揮和後勤供應而建立的通信;空軍裝備保障通信是根據裝備保障關係建立的通信聯絡。按通信手段,可分為空軍無線電通信、空軍有線電通信、空軍光通信、空軍運動通信和空軍簡易信號通信。空軍無線電通信主要包括空軍無線電台通信、空軍無線電接力通信、空軍散射通信、空軍衛星通信和空軍移動通信。其中,空軍無線電台通信包括中波無線電台通信、短波無線電台通信和超短波無線電台通信;空軍無線電接力通信,包括超短波接力通信和微波接力通信。空軍有線電通信主要包括被覆線通信、架空明線通信和電纜通信。空軍光通信主要包括大氣雷射通信和光纜通信。
①空軍由多兵種合成,高技術密集,部隊部署高度分散,現代航空兵器飛行高度高、作戰範圍大、活動區域廣、機動性強,通信保障需要滿足全方位、全空域和全縱深的作戰要求。②空軍作戰活動突然性大,戰機稍縱即逝,信息傳遞稍有延誤,就可能導致作戰失利,通信保障必須具備快速反應、靈活應變的能力。③現代空軍作戰行動勤務保障複雜,即使一架飛機出動,也需要及時傳遞指揮控制、協同動作、雷達情報、氣象情報和後勤、裝備保障等多種信息,通信系統必須具有很強的全網、全程調控能力。④空軍航空兵作戰時,無線電通信是地面指揮所對空中飛機和飛機與飛機之間實施指揮協同最有效的手段,空軍通信網必須具備很強的無線電通信對抗能力。⑤空軍通信樞紐及其要素配置分散,且大都暴露於地面,極易被敵偵察、干擾或破壞,造成通信中斷,必須具有多種抗毀生存的戰術技術手段和防護措施,保證通信聯絡暢通。
空軍通信聯絡通常根據上級指示和本級指揮員決心,在參謀長領導下,由通信部門負責組織。主要工作是制定通信保障計畫,規定通信部隊的任務,按照指揮員意圖和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調整通信組織,保證通信聯絡順暢。
組織空軍通信的一般原則:統一計畫,按級負責;全面組織,確保重點;充分準備,快速反應;積極主動,密切配合;以無線電通信為主,多種通信手段結合使用;正確使用應急機動通信力量,掌握通信預備隊;嚴格通信保密,嚴密通信設施防護;周密組織通信裝備保障;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通信力量。空軍通信的組織,應根據空軍參加聯合戰役和空軍戰役戰鬥對通信保障的不同要求建立。
參加聯合戰役時的空軍通信組織通常按照聯合參謀部的統一計畫,由空軍戰役通信部門和通信部隊組織實施。基本方法:依託國防網,對上級加入聯合戰役地面無線電台通信網或專向、無線電移動通信網和地空無線電台通信網;對所屬各參戰部隊綜合運用各種通信手段建立地面通信和地空通信;與其他軍種、兵種部隊建立通信。具體的組織與實施要根據空軍防空作戰,空中進攻作戰,空中封鎖作戰和協同陸軍、海軍、戰略飛彈部隊作戰等不同戰役戰鬥類型和作戰樣式進行。①防空作戰通信。在作戰地幅內空軍各兵種、部隊既有通信組織的基礎上,根據作戰任務、兵力部署、指揮機構配置、指揮協同關係,以及可能利用的通信資源等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以形成完整的通信保障體系。對於多部隊、多機種同駐一個機場的通信,由統一指揮的參謀機關組織協調。組織抗擊多方向、多批次、多梯次空襲的地空通信、空空通信時,重點保障對主要作戰方向、主要批次空中戰機的指揮。空軍航空兵與地面防空兵部隊共同抗擊敵空襲兵器時,嚴密組織相互間的協同通信和識別。②空中進攻作戰通信。重點加強低空、遠距離通信。組織好首次突擊的通信,在原有通信組織的基礎上,周密籌劃,使用高新技術裝備,以多手段、多路由的複式通信組織,實施超常保障。組織實施航空兵深入敵縱深遂行作戰任務時的通信,按照地面指揮所、空中預警飛機、指揮通信飛機和空中編隊的指揮關係及責任區分,充分運用航空數據鏈和多種抗干擾通信設備,保持順暢的通信聯絡。③空中封鎖作戰通信。根據通信保障範圍大、持續時間長等特點,主要組織好空中禁飛、封鎖陸海通道和突擊敵空中封鎖體系的通信。④協同陸軍、海軍和戰略飛彈部隊作戰的通信。根據作戰要求,重點加強掩護海上作戰集團和對地面、海上部隊進行近距離航空火力支援的協同通信和相互識別,嚴密組織空軍作戰小組和目標引導組的通信。
空軍戰役通信組織由空軍或戰役空軍參謀機關統一計畫,本級通信部門和各參戰通信部隊、分隊根據空軍作戰的特點、戰役類型、作戰樣式及擔負的通信任務具體組織實施。通常按照地面通信、地空通信和空空通信的要求組織通信聯絡。基本方法:①地面通信。對上級通信,加入空軍或戰區組織的自動電話交換網、自動數據交換網、人工電話交換網、無線電台通信網、移動通信網、傳真通信網、專用信道、運動通信網和簡易信號通信網。自動電話交換網,依託全軍自動電話交換網,利用民用自動電話交換網,使用空軍自建的有線電、光纜、衛星、接力、散射等信道建立。自動數據交換網,依託全軍公用數據網和空軍自建信道建立。人工電話交換網,依託全軍通信網,使用空軍自建的多種信道,並有計畫地利用民用電話網建立。無線電台通信網和專向,使用各種無線電台建立。移動通信網,使用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集群移動通信系統和移動衛星通信設備,一般依託自動電話交換網實現區域互聯和用戶漫遊,也可以單獨組網建立。傳真通信網,使用各種通信信道和傳真通信設備建立。專用信道,主要使用話音和數據信道建立,如根據任務需要,可以調通指揮專線、雷達情報上報專線等。運動通信網,使用各種交通工具或採取徒步方式建立,可直接傳遞軍用文書和郵件,也可以通過郵政系統轉遞。簡易信號通信網,主要使用信號彈、信號燈、發煙物體、布板等制式工具和就便器材建立。②地空通信。通常由空軍統一組織,各參戰的航空兵部隊分別加入地空超短波無線電台通信網、地空短波無線電台通信網和航空數據鏈系統等。包括地空無線電台塔台指揮網、空軍戰役地空無線電台指揮網、空軍戰術地空無線電台指揮網、航路地空無線電台指揮網、航空兵地空無線電台協同網和空空無線電台協同網、特種任務地空指揮網、航空救生地空指揮網等。對下和對友鄰部隊的地空通信,通常在空軍組織的地空無線電台通信網內實施。③空空通信。各參戰航空兵部隊依託地空通信組織網路建立。
空軍戰鬥通信組織由戰區空軍參謀機關統一計畫,本級通信部門和各參戰通信部隊、分隊根據擔負的通信任務具體組織實施。其通信組織方法基本與空軍戰役通信組織類似。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套用,空軍通信將向綜合化、系統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快速反應能力、協同通信能力、通信對抗能力、機動通信能力和抗毀能力將進一步提高。①在通信技術上,將廣泛採用數位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通信技術、通信保密技術、通信對抗技術,並開發新的通信頻段等,使空軍通信網路和通信技術手段運用日臻完善。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將進一步緊密結合,以提高信息傳遞與處理的自動化水平。在地空通信和空空通信方面,將廣泛採用擴展頻譜技術和自適應天線技術,大力發展空軍數據鏈系統,實現空軍指揮控制系統與武器系統的充分融合。②在通信裝備上,將實現標準化、通用化、模組化、小型化、智慧型化,進一步提高通信系統的互通性。③在通信網路的組織上,組網規模與形式將進一步適應作戰指揮需要,網路設定與結構穩定可靠,網路組織便於調整加強,組網設台更符合客觀條件,並向綜合一體化方向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