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兵通信

為保障空軍航空兵遂行作戰和其他任務建立的通信聯絡。空軍通信的一種。包括空軍航空兵地面通信、地空通信、空空通信。主要任務是保障地面指揮機構對飛機(編隊)的指揮,保障飛機(編隊)指揮員對所屬飛機(編隊)及飛機(編隊)之間的指揮與協同,保障飛機(編隊)與地面相關部隊之間的協同,保障地面指揮機構之間的指揮、協同,以及雷達、氣象等情報的報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軍航空兵通信
  • 外文名:communication of air force aviation
從1903年飛機出現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空軍航空兵通信主要通過目視信號達成。地面使用布板、指揮旗、信號彈、燈光和煙火,為空中飛機傳遞命令,指示目標,進行空地協同。空中飛機則用不同飛行姿態、信號彈示意動作,遇有複雜內容還依靠投通信袋和通信鴿。1910年,俄、美兩國首先在飛機上安裝無線電火花發報機,實現了空對地無線電單向通信。1919年,英國空軍飛機開始裝備電子管中波電台,地空之間實現了無線電雙向通信。1926年,蘇聯和美國將中波電台更新為短波電台,使通信質量、距離大大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空軍航空兵通信得到發展。1942年,英國空軍在殲擊機上使用石英晶體多波道超短波電台代替單一波道短波電台,增大了信道容量,增強了通信穩定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空軍航空兵通信始於1949年8月15日,第一個戰鬥機、轟炸機混合中隊裝備使用了美制的短波、超短波電台。1950年6月建立第一支空軍航空兵部隊,通信聯絡主要使用單一波道的短波通信網。1954年後逐步將美制單一波道的短波電台換裝成蘇制4波道的超短波電台,建立起多波道地空和空空超短波通信網。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裝備中國自行生產的多波道、全固態超短波電台。80年代以後,超短波甚高頻/特高頻雙頻段機載電台和對空指揮電台、短波單邊帶電台和短波跳頻電台等陸續裝備使用。
空軍航空兵作戰活動空間廣闊,通信必須具有全方位、立體保障能力;空軍航空兵作戰隱蔽突然,戰機稍縱即逝,通信保障必須迅速高效;空軍航空兵部隊部署分散,機動性強,通信保障必須固定保障與機動保障相結合;空軍航空兵作戰指揮和戰鬥勤務保障複雜,通信保障必須穩定可靠。
根據各機種任務性質、指揮範圍、機載通信設備和各項保障要求,以機場為基點組織實施通信保障。①空軍航空兵地面通信。一般通過自動電話交換網、自動數據交換網、人工電話交換網、無線電台話(報)網、移動通信網、傳真通信網及專用信道建立。②空軍航空兵地空通信和空空通信。一般通過超短波無線電台通信網、短波無線電台通信網、指揮引導數據傳輸網及簡易信號通信網實施。③空軍航空兵機場通信。按照保障任務,普遍設定指揮、協同、航行氣象、雷達情報、電話交換、數據交換、傳真電報、移動通信等台站,分別加入上述地空通信網、空空通信網和地面通信網。多機種的航空兵機場,還根據不同機種的需要,增設不同數量的通信網和電路。空軍航空兵在本機場起飛降落或在機場空域內飛行時的通信,使用本機場對空指揮頻道;在戰區(航空管制區)或跨戰區(航空管制區)飛行時的通信,通過加入上級組織的對空指揮頻道實施;特種飛機(如空中預警飛機、指揮通信飛機、空中加油飛機、電子戰飛機等)的通信,通常使用既設的對空指揮頻道,必要時使用專設的對空指揮頻道實施;各種飛機飛出所在戰區(航空管制區)空域時的通信,地面、空中雙方按照上級規定或預先協定,適時轉換不同區域的對空指揮頻道,相關地面指揮所之間需確保對空指揮引導交接的通信順暢。
隨著現代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空軍航空兵通信將由模擬通信向數字通信、保密通信、抗干擾通信發展,由有限波道向寬頻段、專網專頻、多手段結合發展,將逐步實現通信、識別、指揮引導一體化。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