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飛彈制導

控制和導引空空飛彈按照一定的飛行路線,準確到達空中目標的過程。制導方式,通常按制導信息傳輸手段、制導信息來源、飛彈飛行階段進行分類,以及採用幾種制導方式聯合使用的複合制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空飛彈制導
  • 外文名:guidance of air-to-air missile
  • 適用範圍:軍事技術
  • 所屬學科:軍事
按制導信息傳輸手段,分為有線制導和無線制導。①有線制導。用導線將載機控制飛彈飛行的指令傳給飛彈。1944年4月,德國研製的X-4型飛彈,是世界上最早採用有線制導的空空飛彈。該型飛彈發射離機的同時點燃曳光管,飛行員根據飛彈相對目標的偏差,發出電脈衝控制信號,通過載機與飛彈連線的導線傳輸給飛彈,控制飛彈飛向目標。這種制導方式抗干擾能力強,但飛彈的射程、飛行速度和使用場合都受到限制,現只用於反坦克飛彈。②無線制導。利用無線電波獲得制導信息,控制飛彈按一定導引規律飛向目標。這種制導方式受氣象條件影響小,但抗無線電干擾能力差。
按制導信息來源,分為自主制導、遙控制導和尋的制導。①自主制導。飛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制導設備產生控制信號,在整個飛行過程中不需要從目標或載機接收信息,獨自將飛彈導向目標。包括慣性制導和程式制導。②遙控制導。載機和飛彈分別安裝遙控制導設備,由載機制導設備測定目標和飛彈的相對位置,形成控制信號並傳送給飛彈,控制飛彈飛向目標。包括有線傳輸指令的目視指海灶令制導、波束制導、無線電指令制導和電視制導等。③尋的制導。由裝在飛彈導引頭上的接收器接收目標輻射或散射的能量,自動形成制導指令控制飛彈飛向目標詢訂芝。又稱自動導引。導引頭接收目標輻射或散射的能量有多種形式,如紅外線、無線電波、雷射和可見光等。根據目標輻射或散射電磁波能量的來源,尋的制導又分為主動尋的制導、半主動尋的制導和被動尋的制導三種類型。主動尋的制導,一般採用無線電制導,由記凝殃淋飛彈上導引頭髮出照射目標的電磁波,並接收目標反射回來的電磁波,發射後自動跟蹤和飛向目標,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半主動尋的制導,一般採用無線電制導或雷射制導,由飛彈外部的照射源發出照射目標的能量,飛彈導引頭接收從目標反射回來的能量,藉以導引飛彈飛向目標;被動尋的制棗組騙導,一般採用紅外導引頭或無線電導引頭,也有採用電視導引頭或利用可見光跟蹤目標,沒有專用的照射源,由彈上導引頭接收目標本身輻射或散射的能量,藉以導引飛彈飛向目標,也具有“發射後不管”的特點。
按飛彈飛行階段,分為初制導、中制導和末制導。初制導,又稱發射制導、主動段制導,即飛彈由發射到進入正常軌道段進行的制導。中制導,又稱中途制導,即飛彈由進入正常軌道到彈道末段前進行的制導。末制導,又白頁槓稱末端制導,即飛彈在飛行末段的制導。
複合制導是採用兩種以上制導方式的制導。它可以綜合利用幾種制導方法的優點,彌補不足,提高制導精度。常用的複合制導有以下幾種:自主制導-主動尋的制導,如美國的AIM-120A中距離空空飛彈;自主制導-遙控制導,如法國的“米卡”攔截和格鬥飛彈,採用雷達尋的和紅外尋的導引頭可以互換使用,兼顧中距離、遠距離攔截和近距離格鬥的雙重任務;自主制導-遙控制導-主動尋的制導,用於攻擊遠距離活動目標,飛彈在初始飛行階段採用自主制導,中段飛行階段採用遙控制導,當飛彈離載機較遠而接近目標時則轉用主動尋的制導。
早期的空空芝催滲趨飛彈主要為雷達波束制導、紅外被動制導。設備比較簡單,只能尾追攻擊機動性很小的轟炸機類目標。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主要有紅外被動尋的制導和雷達半主動尋的制導。紅外被動尋的制導使用了探測器製冷技術,能從尾後攻擊作機動飛行的目標,擴大了攻擊範圍。雷達半主動尋的制導多採用連續波體制,能中距離攔截和全天候使用。60年代中期以後,除繼續研製中距離攔截飛彈外,開始研製近距離格鬥與遠距離攔截飛彈。中距離攔截飛彈仍採用雷達半主動尋的制導,但改用脈衝都卜勒和單脈衝體制,具有下視下射能力。近距離格鬥飛彈基本是紅外被動尋的制導,多採用中紅外波段的探測器,可以全向攻擊。遠距離宙陵臭攔截飛彈,採用半主動脈衝都卜勒雷達-主動雷達複合制導,如美國的“不死鳥”AIM-54A/C。未來空空飛彈制導技術的發展,主要反映在導引頭的改進上,將研製新一代高精度元件、組件和各類探測器,發展光纖數據傳輸等技術,提高計算機信號處理和數據處理能力。重點研製集各種制導方式優點為一體的複合制導,朝多元探測和矢量控制方向,提高電子對抗、全天候連續作戰、隱蔽作戰或間接瞄準發射、遠距離投擲、對付稠密多目標和假目標的能力方向,以及“發射後不管”和智慧型化、小型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