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飛彈
飛行器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的飛彈。殲擊機的主要空戰武器,也用作殲擊轟炸機、強擊機的空戰武器。空空飛彈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引信、動力裝置、彈體與彈翼等組成。它與機載火力控制、發射裝置和測試設備等構成空空飛彈武器系統。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它與機載火控系統、發射裝置和檢查測量設備構成空空飛彈武器系統。空空飛彈分為近距格鬥飛彈、中距攔射飛彈和遠距攔射飛彈。近距格鬥飛彈多採用紅外尋的制導,射程一般為幾百米至20千米,最大過載30~40g,主要用於近距格鬥,也能攻擊視距以外的目標,具有較高的機動能力。中距攔射飛彈多採用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具有全天候、全方向作戰能力。射程一般約為10餘千米到上百千米。遠距攔射飛彈採用
複合制導,具有全天候、全方向作戰能力。載機能連續發射數枚飛彈,對上百千米以外的數個目標實施攻擊。遠距攔射飛彈,在短時間內,可將全部飛彈發射出去,分別攻擊上百千米以外的數架敵機。
組成
空空飛彈主要由制導裝置、戰鬥部、動力裝置和彈翼等部分組成。制導裝置用以控制飛彈跟蹤目標,常用的有紅外尋的、雷達尋的和複合制導等類型。戰鬥部用來直接毀傷目標,多數裝高能常規炸藥,也有的用核裝藥。其引信多為紅外、無線電和雷射等類型的近炸引信,多數飛彈同時還裝有觸發引信。動力裝置用來產生推力,推動飛彈飛行,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彈翼用以產生升力,並保證飛彈飛行的穩定。
工作原理
飛彈在截獲目標並滿足其它發射條件後被發射,脫離載機,火箭發動機工作一定時間便停止,飛彈進入慣性飛行段。在飛行過程中,制導系統不斷測量、計算目標與飛彈的相對位置,由偏差形成控制信號,使舵機工作,操縱舵面偏轉,控制飛彈飛向目標。當飛彈接近目標符合引信工作條件時,引信引爆戰鬥部,毀傷目標。飛彈的制導方式不同,控制信號的形成方式也有所不同。紅外尋的制導是把探測到的目標熱輻射變換成電信號,經放大,選頻與基準相位信號比較,得到誤差信號,形成控制指令。
雷達尋的制導是飛彈上的雷達接收目標回波信號,進行計算判斷,形成控制信號。這種制導根據雷達發射機的所在位置不同分為主動、半主動兩種。主動式的雷達發射機裝在飛彈上,半主動式的雷達發射機裝在載機上。複合制導有兩種以上的制導裝置,彈道初始段一般採用程式控制或慣性制導等,中段為半主動雷達制導,末段為主動雷達制導。
響尾蛇飛彈
“響尾蛇”AIM—9是世界上第一種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紅外裝置可以引導飛彈追蹤熱的目標,如同響尾蛇能感知附近動物的體溫而準確捕獲獵物一樣。美國“響尾蛇”系列共有12型,早期的“響尾蛇”性能低下,如越南戰爭中發射100枚,只命中10枚,一次還敵我不分地打下了自己的飛機。AIM—9L屬系列中的第三代,被稱為“超級響尾蛇”,1977年生產,彈長2.87米,直徑127毫米,速度M2.5,最大
射程18530米,可全方位攻擊目標,最善於近距格鬥,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成本低,“發射後不用管”。據不完全統計報導,在多次局部戰爭中,被它擊落的飛機有200多架。該彈於1983年停產,被更先進的飛彈取代。
“響尾蛇”彈長2.87米,彈徑0.127米,射程18.53千米,最大飛行速度每秒850米,全彈品質對不同型號差別很大,B型最小,為75千克,D型最大為89千克,最大有效射程迎頭攻擊不大於12千米,尾追攻擊約7千米。“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系列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即AIM-9M系列。該系列彈長2.94米,彈徑0.156米,彈重8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2倍音速,戰鬥部重13.9公斤,殺傷半徑6~8公里,射程15公里,單發殺傷力機率為50%~70%,作戰反應時間6~10s,火力轉移時間4s,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武器。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後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鬥部、動力裝置、彈翼和舵面所組成。各型號的“響尾蛇”飛彈,它們的氣動布局和結構組成均無改變,主要是結構尺寸稍有變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進。AIM-9飛彈各型號均採用普通裝藥的破片殺傷戰鬥部,用來摧毀目標。該型飛彈採用紅外尋的制導,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有很大提高,選用鐳射引信,提高了炸點精確度,既具有近距離格鬥的能力,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被多國部隊大量裝備。
霹靂-8
霹靂-8近距格鬥飛彈是我國第一種引發世界關注的空對空飛彈,這種飛彈是在以色列"怪蛇"3飛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根據外電的報導,以色列在20世紀80年代末向我國提供了少量"怪蛇"3飛彈並轉讓了相關技術,彌補了我國在高機動性近距格鬥飛彈方面的空白。很長時間以來,霹靂-8飛彈一直處於嚴格保密的狀態,外界極少了解其裝備部隊的狀況,直到1995年後才逐漸撩開神秘的面紗。說來也怪,霹靂-8的首次亮相居然是以地對空飛彈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在1991年3月舉行的新加坡
亞洲防務展上,CATIC展出了由霹靂-8H和715-I雙管37毫米高炮組成的彈炮合一系統。展會上的材料把霹靂-8H描述為一種高機動性的紅外線制導飛彈,攜帶10千克的高爆破片戰鬥部,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程15000米。 90年代初期,根據當時我國空軍的發展規劃,將用殲-8C和殲-7E、殲-10戰鬥機實現"高低搭配",霹靂-8即是殲-8C和殲-7E的主要近距格鬥武器。和當時的"響尾蛇"飛彈相比,霹靂-8具備三大優勢:一是使用了推力更大的火箭發動機,機動性更強;二是安裝了高性能紅外線導引頭,具備大離軸角發射能力;三是能夠與頭盔瞄準具相連線,飛行員可以"指哪打哪",增強了贏得空戰的幾率。目前,根據公開的圖片和影視信息,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都裝備了霹靂-8近距格鬥飛彈,具體機型有殲-7E、殲-8B和殲-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