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

穴:1、洞,窟窿;2、人體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乾經過的地方;3、舊藝人稱在市場或廣場上表演時所占的一塊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穴
  • 外文名:Point
  • 漢語拼音:xué(二聲)
  • 結構:上下結構
  • 部首:穴
  • 筆畫數:5畫
  • 注音:ㄒㄩㄝˊ
  • 五筆:PWu
  • 倉頡:JC
  • 鄭碼:WO
  • 筆順編號:44534
  • 四角號碼:30802
  • UniCode:CJK
  • 筆順:點、點、橫鉤、撇、捺
字形本義,漢字信息,詞性變化,漢英互譯,方言集匯,古籍解釋,

字形本義

穴:《鄭崗訓字》『二「廠」所成,一廠攔地遮天,二廠封天蓋地;石洞土室。』
古訓:穴,《說文》『土室也』。廠,《說文》『山石之厓巖,人可居。』《集韻》『屋無壁也。』。
註:石,厓下方塊,必為石頭。穴,多指石土所成。

漢字信息

漢字演變
穴
“穴”的演變如圖所示。
基本字義
1、洞,窟窿。孔~;石~;~居;~隙;龍潭虎~。
2、人體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乾經過的地方。~位。
3、舊藝人稱在市場或廣場上表演時所占的一塊地方。掌~的(指地主或班主);走~;~頭。
4、姓。
5、穴,亦為“孔隙”的意思。
詳細解釋
1、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蓋物;下面兩邊表示洞孔。本義:土窟窿,地洞。
2、同本義。
穴,土室也。——《說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
出自穴。——《易?需》。註:“陰之路也。”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墨子·辭過》
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鐘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
3、墓穴;埋棺材的坑。
臨其穴。——《詩·秦風·黃鳥
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詩·王風·大車
又如:壽穴(生前造的墓穴)。
4、動物的窩。
狐狸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漢·王粲七哀詩
又如:穴巢(鳥獸藏身的窩巢);虎穴;蟻穴。
5、指敵人或奸人盤踞、藏匿的地方。
上官欲察州里之豪,不能不假耳目,而奸人常為之穴。——清·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
又如:穴群(謂聚眾盤踞);穴巢(喻敵人或匪徒盤踞、活動的場所)。
6、地道。
審知穴之所在,鑿穴迎之。——《墨子》
又如:穴土(挖地道);穴師(挖地道的士兵);穴地(挖地道)。
7、水道。
江河既導,萬穴俱流。——《文選》
8、醫學上指人體上可以針灸的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密集或較粗的神經纖維經過的地方。也叫穴道、穴位。《靈柩·九針十二原》對腧穴的解釋: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者也。
如:阿是穴,既是指皮表壓痛點,無具體名稱,無固定位置,以壓痛點作為針灸部位。
9、穴道:是人類及動物共有的電位最高的皮下電場區,是神經主幹和神經末梢經過的地方,是人類和動物身體中電勢能最高的地方,這部分破壞或者壞死,以及外力破壞及阻礙,都會引起麻、脹、癢、痛、酸等症狀,甚至會產生組織、器官、循環和心腦不適、還可導致殘疾、衰竭、窒息及死亡等症,穴道是活體中重要的電場,也是與大腦密切聯繫場所。人體總計穴位有720個,醫用402個,其中有活穴和死穴之分,其中死指不致死的穴為72個,致命為36個,總計108個;
死穴歌訣: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髮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髮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衝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衝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衝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衝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衝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衝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衝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衝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詞性變化

1、穴居;穴藏。
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左傳》
又如:穴居野處(形容人類未有房屋前的生活狀態);穴處(居住山洞);穴保(穴居裸體)。
2、挖鑿;洞穿。
穴土而入。——《墨子·備穴》
如:穴矛(開鑿地道的工具);穴垣(在牆上挖洞);穴胃(穿通胃壁);穴室樞戶(穿室破戶)。

漢英互譯

穴——aperture,delve,hole,

方言集匯

1、粵語:jyut6
2、客家話:[梅州腔]hiet8,[海陸豐腔]hiet8,[陸豐腔]hiat8,[台灣四縣腔]hiet8,[東莞腔]het8,[沙頭角腔]het8,[客英字典]hiet8,[寶安腔]het8,[客語拼音字彙]hed6、hiad6。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𥤢《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說文》土室也。《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詩·大雅》陶復陶穴。《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玉篇》孔穴也。《孟子》鑽穴隙相窺。
《廣韻》窟也。《易·需卦》出自穴。
訓為側。《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官名。《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為官名,使取蟄獸。
地名。《書·禹貢》鳥鼠同穴。《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於鍚穴。《注》鍚穴,麇地。《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左思·蜀都賦》嘉魚出於丙穴。《注》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韻會》古穴切。《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注》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為冠為戴,在旁直射為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為抱,向外為背,有氣刺日為鐍。鐍,抉傷也。
葉胡桂切。《曹植·七啟》采英奇於側陋,宣皇明於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集韻》戸橘切。《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