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鳴小說里顯示出的純熟,分寸把握的得當,結局的處理,語言的地道和優美,人物關係和心理活動的準確,都是超乎尋常的,第一流的,讀了,只想讓人由衷地讚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穴居之城》
- 作者::趙光鳴 著
- 類別::圖書 > 小說 > 中國當代小說
- 價格::29.00
- 語種::中文
- ISBN::9787546914091
- 出版社::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 頁數::209頁
- 開本::16開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編輯推薦,目錄,前言,
編輯推薦
趙光鳴對人生的生活具備一種真正屬於藝術家的整體性意象。這種意向的內涵不是別的,那就是人生的漂泊與人的精神的。
目錄
石坂屋
兩間房
西邊的太陽
穴居之城
附錄:“底層”的艱辛與溫暖——讀趙光嗚的《穴居之城》
兩間房
西邊的太陽
穴居之城
附錄:“底層”的艱辛與溫暖——讀趙光嗚的《穴居之城》
前言
自序
我和我的文學
這是我的第14本書,所選的4部中篇小說,分別代表我的小說創作的各個時期,這也基本上是我迄今為止全部的文學歲月。我的文學道路的起步,始於20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那時不過30歲出頭,年輕氣盛,好高騖遠,覺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走向老邁,心態平和下來,認真回顧來路,發現人一生能做的事情其實非常有限,而能把有限的一兩件事情做好做到圓滿,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寫了這么多年,我對文學的敬畏感不僅沒有絲毫減弱,反而更加加重。與其他行業相比,我覺得文學這個行當里出現傑出人才的難度要大得多,魯迅那樣的大師級的作家可能一個世紀也出不了一個,正因為如此,對自己適當地降低期望值是明智的。人應當清楚自己的條件和局限,做不了大作家,甚至做不了比較優秀的作家,但通過努力做一個獨特的作家還是可能實現的。
我的獨特之處在於我的底層生活經驗,不僅出身於底層,而且有較長時間生活在底層。這就是我的長處,還有一點,就是我以平民身分為榮,始終難以融人所謂高貴者流的生活。在底層的人間煙火中,我感到溫暖自如,如魚得水。而我所熟悉的流浪漢故事,大多發生在
謀生不易、度日艱難的底層人民中間。我認為這樣的人生遭際,是文學天然的沃土,非常接近文學的本質。由於較早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的創作在關注對象、選材、敘述方式等各個方面,就有著比較明確的取向,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輕易改變初衷,不去趕這樣那樣的時髦,寂寞是寂寞了一點,但內心還是平靜和充實的。這自信來源於對底層文學的認知,無論時代怎樣的發展,社會如何巨變,紮根底層人民生活的文學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們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二十多年來,我在我的小說寫法上做過一些變化的嘗試,在題材上,從當代生活向歷史的縱深處探索,最遠的故事到達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西域,同時還嘗試突破民族的局限,意圖開拓新的文學疆域。在敘述手法上,也認真借鑑過一些外國小說的技巧,小說形式的探索是小說家永遠的課題,但是我覺得在小說創作上,創新和變化都是由作家這個創作主體決定的,一個作家敘述的基本調子和底色是很難改變的,所以不要硬去充先鋒派。
獨特其實也意味著局限,我的全部創作都在這樣一個範圍的制
約之內,這就是我的宿命。
突圍到一個新天地的可能是存在的,但對於已經沒有多少鬥志和激情的老人來說,這種可能只在想像中存在。我已經竭盡全力了,也就這樣一番光景,聊可自慰,那些做不到的事情,還是不想為好。
我的另一本書,短篇小說集《大鳥》和本書幾乎同時出版。兩本書上的插圖,都是我胡亂凃鴉的,難登大雅之堂,一個從來沒有學過繪畫的人,畫得不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但我的目的不是請求原諒,而是希望駁得讀者諸君一笑。
這就是我的自序。
趙光鳴
2010年11月3日匆筆
我和我的文學
這是我的第14本書,所選的4部中篇小說,分別代表我的小說創作的各個時期,這也基本上是我迄今為止全部的文學歲月。我的文學道路的起步,始於20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那時不過30歲出頭,年輕氣盛,好高騖遠,覺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現在走向老邁,心態平和下來,認真回顧來路,發現人一生能做的事情其實非常有限,而能把有限的一兩件事情做好做到圓滿,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寫了這么多年,我對文學的敬畏感不僅沒有絲毫減弱,反而更加加重。與其他行業相比,我覺得文學這個行當里出現傑出人才的難度要大得多,魯迅那樣的大師級的作家可能一個世紀也出不了一個,正因為如此,對自己適當地降低期望值是明智的。人應當清楚自己的條件和局限,做不了大作家,甚至做不了比較優秀的作家,但通過努力做一個獨特的作家還是可能實現的。
我的獨特之處在於我的底層生活經驗,不僅出身於底層,而且有較長時間生活在底層。這就是我的長處,還有一點,就是我以平民身分為榮,始終難以融人所謂高貴者流的生活。在底層的人間煙火中,我感到溫暖自如,如魚得水。而我所熟悉的流浪漢故事,大多發生在
謀生不易、度日艱難的底層人民中間。我認為這樣的人生遭際,是文學天然的沃土,非常接近文學的本質。由於較早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的創作在關注對象、選材、敘述方式等各個方面,就有著比較明確的取向,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輕易改變初衷,不去趕這樣那樣的時髦,寂寞是寂寞了一點,但內心還是平靜和充實的。這自信來源於對底層文學的認知,無論時代怎樣的發展,社會如何巨變,紮根底層人民生活的文學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們是永遠不會過時的。
二十多年來,我在我的小說寫法上做過一些變化的嘗試,在題材上,從當代生活向歷史的縱深處探索,最遠的故事到達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西域,同時還嘗試突破民族的局限,意圖開拓新的文學疆域。在敘述手法上,也認真借鑑過一些外國小說的技巧,小說形式的探索是小說家永遠的課題,但是我覺得在小說創作上,創新和變化都是由作家這個創作主體決定的,一個作家敘述的基本調子和底色是很難改變的,所以不要硬去充先鋒派。
獨特其實也意味著局限,我的全部創作都在這樣一個範圍的制
約之內,這就是我的宿命。
突圍到一個新天地的可能是存在的,但對於已經沒有多少鬥志和激情的老人來說,這種可能只在想像中存在。我已經竭盡全力了,也就這樣一番光景,聊可自慰,那些做不到的事情,還是不想為好。
我的另一本書,短篇小說集《大鳥》和本書幾乎同時出版。兩本書上的插圖,都是我胡亂凃鴉的,難登大雅之堂,一個從來沒有學過繪畫的人,畫得不好是可以得到原諒的,但我的目的不是請求原諒,而是希望駁得讀者諸君一笑。
這就是我的自序。
趙光鳴
2010年11月3日匆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