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聖拳是明朝年間(公元1577年)由中國新疆崑崙山伊斯蘭教大伊瑪目(伊斯蘭教傳聖人)“穆爾世孜”歷經千里,來到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清真寺傳講“伊斯蘭古蘭經典”時期,向清真寺阿訇(主寺頭人)馬素福傳授了此拳劍,至明朝後期(公元1637年)傳入寧夏固原縣撒門回族莊清真寺,相傳至今,共歷經了十一代回族拳師繼承掌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聖拳
- 出生地:新疆崑崙山
- 職業:1577年
- 性別:男
套路組成,風格特點,實戰要法,基本功法,拳譜,各路名稱,歷史,
套路組成
“穆聖拳”全套共分有四路。它的主要組成有:穆聖接都瓦、穆聖看經書、穆聖掛經、湯瓶功法、伊瑪尼指功、阿米乃收拳以及單拳法、雙拳法、單掌法、雙掌法、肘膝法、腳腿法、擒拿法、摔地法和各種步型、步法、身法、手法、眼法綜合而成,是具有穆斯林特色的拳術質乘。
風格特點
“穆聖拳”的起式和收式都以穆民拳勇者“接都瓦”為標誌,體現了穆民拳勇者的禮拜、真主的教意。穆聖拳起言到:“穆聖拳法賽金剛”、“獅子起縱奪倒牆”。是具有樸實、勇猛、實用性強的運動風格。它要求做到“手、眼、身、步法”形成一條龍,處處貫穿,上下靈活,功架精悍,在習練中要求銜接堅固,姿態舒展大方,以剛為主,剛而不僵,動中有靜,眼隨勢行,拳腳齊發,手到步落,手法細而明確,精神充沛,動作協調一致為特點。
實戰要法
“穆聖拳”擊打拳言到:“不招不打、連招待打、固守待進、一步搶身、守中有攻、攻中有守”,以“快、準、狠”在最短的時間將敵人放倒制服,是穆聖拳在實戰搏鬥中的主要法。總之,穆聖拳能錘鍊人體,增強大腦反應靈敏,有利於在實踐中防身護體,出手迎敵。
四、穆聖拳的基本功法:
基本功法
凡習練“穆聖拳”者,能專心致意的盤功練氣,在練功前必須按照“伊斯蘭教義式向西禮拜”,然後依照下列基本功進行訓練。
1、基本腳腿法(共包括10種)2、基本拳掌法(共包括14種)3、基本肘膝法(共包括8種)4、基本功架法(共包括8種)5、基本步型法(共包括5種)。
拳譜
穆聖拳法聖人傳,凡者此拳通古蘭;
阿布戴斯淨自身,每日迎西拜真主;
湯瓶清心靜心懷,玄妙無窮在其中;
行通穆拳要為善,防身護體增人壽;
世人莫看勢法單,多踢多練是根源;
名日穆林奧無邊,代代相傳穆聖拳。
各路名稱
預備勢、起勢:
第一趟:穆聖出陣拳(共包括30式)
第二趟:穆聖闖關拳(共包括26式)
第三趟:穆聖封山拳(共包括18式)
第四趟:穆聖統兵拳(共包括26式)
歷史
穆斯林武術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聖人所創始。隨後賜於他的大將女婿“阿里巴巴·歐邁勒”繼承掌握,並在聖教中習練流傳。在公元七世紀的阿拉伯衛教戰爭軍事攻防中使用,為維護聖教的勝利統一奠定了基礎。至元朝年間使阿拉伯穆斯林武術傳入中國西域地帶一些穆斯林之中。
穆斯林武術傳入中國之後,在長期的實踐中吸收了中國武術技術多樣精華,進一步了騎馬射箭、舞刀弄槍、廝打格鬥,按照運動力學、攻防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總結稱為“中國西域穆斯林武術”流派。其代表拳種主要有:穆聖拳(穆林拳)、教門拳、查拳、十趟彈腿、七步弓·八步轉、湯瓶功法、回回十八肘、回回踏腳等;兵器有:穆聖劍(阿力劍、魚尾劍)、龍爪鉤(系穆斯林屠宰牛羊所用的鐵掛鈎轉化而成)、三節鏈(系穆聖騎馬鞭轉化而成)、魚尾長槍、五虎群羊棍等,更是帶有明顯的穆斯林武術特色。其創始先師有明朝新疆崑崙山伊斯蘭教大伊瑪目“穆爾世孜”聖人傳流的“穆聖拳、穆聖劍”,還有西域虔信伊斯蘭教的“查拳”創始人“查密爾”拳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