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1972年10月23日出生於伊朗設拉子,畢業於設拉子大學社會學專業,伊朗導演、編劇、製片人。
1991年,編導個人首部短片《Friday》,從而進入演藝圈。1995年,自編自導的短片《Ten Seconds More》發行。2002年,由其編導的個人首部長片《奔向黎明》獲得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2005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浮城記》獲得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2009年,由其編導的電影《白草地》入圍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2011年,憑藉電影《再見伊朗》獲得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2013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手稿不會燃燒》獲得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2017年,由其編導的電影《謊言》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2020年,自編自導的電影《無邪》獲得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罕默德·拉索羅夫
- 外文名:Mohammad Rasoulof(英語)、محمد رسولاف(伊朗語)
- 別名:穆哈默德·拉素羅夫
穆罕默德·拉素羅夫
穆罕默德·拉蘇洛夫 - 國籍:伊朗
- 出生地:伊朗設拉子
- 出生日期:1972年10月23日
- 星座:天秤座
- 畢業院校:設拉子大學
- 職業: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美術
- 代表作品:浮城記
白草地
手稿不會燃燒
無邪
再見伊朗 - 主要成就: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
演藝經歷
個人生活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無邪》 | 電影 |
2017年 | 《謊言》 | 電影 |
2013年 | 《手稿不會燃燒》 | 電影 |
2011年 | 《再見伊朗》 | 電影 |
2009年 | 《白草地》 | 電影 |
2008年 | 《禁止收看》 | 紀錄片 |
2005年 | 《浮城記》 | 電影 |
2002年 | 《奔向黎明》 | 電影 |
1999年 | 《Evening Party》 | 短片 |
1997年 | 《The Glass House》 | 短片 |
1995年 | 《Ten Seconds More》 | 短片 |
1994年 | 《Seven Dreams》 | 短片 |
1993年 | 《The Pin》 | 短片 |
1991年 | 《Friday》 | 短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無邪》 | 電影 |
2019年 | 《紅色掀背車》 | 電影 |
2019年 | 《Son-Mother》 | 紀錄片 |
2017年 | 《謊言》 | 電影 |
2013年 | 《手稿不會燃燒》 | 電影 |
2011年 | 《再見伊朗》 | 電影 |
2009年 | 《白草地》 | 電影 |
2008年 | 《禁止收看》 | 紀錄片 |
2005年 | 《浮城記》 | 電影 |
2002年 | 《奔向黎明》 | 電影 |
1999年 | 《Evening Party》 | 短片 |
1997年 | 《The Glass House》 | 短片 |
1995年 | 《Ten Seconds More》 | 短片 |
1994年 | 《Seven Dreams》 | 短片 |
1993年 | 《The Pin》 | 短片 |
1991年 | 《Friday》 | 短片 |
製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無邪》 | 電影 |
2019年 | 《紅色掀背車》 | 電影 |
2019年 | 《Son-Mother》 | 紀錄片 |
2017年 | 《謊言》 | 電影 |
2013年 | 《手稿不會燃燒》 | 電影 |
2011年 | 《再見伊朗》 | 電影 |
2009年 | 《白草地》 | 電影 |
2008年 | 《禁止收擊夜廈看》 | 紀錄片 |
2005年 | 《浮城記》 | 電影 |
2002年 | 《奔向黎明》 | 電影 |
1999年 | 《Evening Party》 | 短片 |
1997年 | 《The Glass House》 | 短片 |
1995年 | 《Ten Seconds More》 | 短片 |
1994年 | 《Seven Dreams》獄櫻炒 | 短片 |
1993年 | 《The Pin》 | 短片 |
1991年 | 《Friday》 | 短片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20 |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最佳影片 | 《無邪》 | 獲獎 |
2017 | 第48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謊言》 | 獲獎 |
2013 | 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提名 |
2013 | 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弗朗索瓦·查萊獎特別提及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09 | 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5 | 第9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提名 |
2005 | 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5 | 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第54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9屆阿德萊德電影節-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銀匾牌獎最佳劇本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44屆根特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14屆葉里溫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21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34屆耶路撒冷電影節-Wilf家族基金會獎特別提及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11屆里斯本&埃什托里爾電影節-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4 | 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手稿不會燃燒》 | 提名 |
2014 | 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訶德獎特別提及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3 | 第21屆漢堡電影節-政治電影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3 | 第40屆特柳賴德電影節-銀質勳章 | ---- | 獲獎 |
2012 | 第33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特別提及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2 | 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2 | 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2 | 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2 | 第41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迪奧拉普特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編劇工會評審會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會電影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7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8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12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25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0 | 第33屆丹佛電影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獎最佳劇情片 | 《白草地》 | 獲獎 |
2010 | 第31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獲獎 |
2010 | 第9屆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劇情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9 | 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評審會特別獎 | 《白草地》 | 獲獎 |
2009 | 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7 | 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獲獎 |
2007 | 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劇本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13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特別提及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最佳劇本 | 《浮城記》 | 獲獎 |
2003 | 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 | 《奔向黎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第11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2 | 第6屆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學院基金獎 | ---- | 獲獎 |
2011 | 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7 | 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被埋沒的寶藏 | 《浮城記》 | 獲獎 |
2007 | 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最佳視覺效果 | 《浮城記》 | 獲獎 |
人物評價
人物爭議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無邪》 | 電影 |
2019年 | 《紅色掀背車》 | 電影 |
2019年 | 《Son-Mother》 | 紀錄片 |
2017年 | 《謊言》 | 電影 |
2013年 | 《手稿不會燃燒》 | 電影 |
2011年 | 《再見伊朗》 | 電影 |
2009年 | 《白草地》 | 電影 |
2008年 | 《禁止收看》 | 紀錄片 |
2005年 | 《浮城記》 | 電影 |
2002年 | 《奔向黎明》 | 電影 |
1999年 | 《Evening Party》 | 短片 |
1997年 | 《The Glass House》 | 短片 |
1995年 | 《Ten Seconds More》 | 短片 |
1994年 | 《Seven Dreams》 | 短片 |
1993年 | 《The Pin》 | 短片 |
1991年 | 《Friday》 | 短片 |
製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20年 | 《無邪》 | 電影 |
2019年 | 《紅色掀背車》 | 電影 |
2019年 | 《Son-Mother》 | 紀錄片 |
2017年 | 《謊言》 | 電影 |
2013年 | 《手稿不會燃燒》 | 電影 |
2011年 | 《再見伊朗》 | 電影 |
2009年 | 《白草地》 | 電影 |
2008年 | 《禁止收看》 | 紀錄片 |
2005年 | 《浮城記》 | 電影 |
2002年 | 《奔向黎明》 | 電影 |
1999年 | 《Evening Party》 | 短片 |
1997年 | 《The Glass House》 | 短片 |
1995年 | 《Ten Seconds More》 | 短片 |
1994年 | 《Seven Dreams》 | 短片 |
1993年 | 《The Pin》 | 短片 |
1991年 | 《Friday》 | 短片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20 |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最佳影片 | 《無邪》 | 獲獎 |
2017 | 第48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謊言》 | 獲獎 |
2013 | 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提名 |
2013 | 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弗朗索瓦·查萊獎特別提及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09 | 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5 | 第9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提名 |
2005 | 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5 | 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第54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9屆阿德萊德電影節-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銀匾牌獎最佳劇本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44屆根特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14屆葉里溫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21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 | 《謊言》 | 提名 |
2017 | 第34屆耶路撒冷電影節-Wilf家族基金會獎特別提及 | 《謊言》 | 獲獎 |
2017 | 第11屆里斯本&埃什托里爾電影節-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4 | 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手稿不會燃燒》 | 提名 |
2014 | 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訶德獎特別提及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3 | 第21屆漢堡電影節-政治電影獎 | 《手稿不會燃燒》 | 獲獎 |
2013 | 第40屆特柳賴德電影節-銀質勳章 | ---- | 獲獎 |
2012 | 第33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特別提及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2 | 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2 | 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2 | 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2 | 第41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迪奧拉普特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編劇工會評審會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會電影獎 | 《再見伊朗》 | 獲獎 |
2011 | 第47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8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12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25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0 | 第33屆丹佛電影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獎最佳劇情片 | 《白草地》 | 獲獎 |
2010 | 第31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獲獎 |
2010 | 第9屆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劇情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9 | 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評審會特別獎 | 《白草地》 | 獲獎 |
2009 | 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 | 《白草地》 | 提名 |
2007 | 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影片 | 《浮城記》 | 獲獎 |
2007 | 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劇本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13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特別提及 | 《浮城記》 | 獲獎 |
2005 | 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最佳劇本 | 《浮城記》 | 獲獎 |
2003 | 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 | 《奔向黎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 | 第11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 | 《謊言》 | 提名 |
2012 | 第6屆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學院基金獎 | ---- | 獲獎 |
2011 | 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 | 《再見伊朗》 | 提名 |
2011 | 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 | 《再見伊朗》 | 提名 |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07 | 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被埋沒的寶藏 | 《浮城記》 | 獲獎 |
2007 | 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最佳視覺效果 | 《浮城記》 |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