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拉索羅夫

穆罕默德·拉索羅夫

穆罕默德·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1972年10月23日出生於伊朗設拉子,畢業於設拉子大學社會學專業,伊朗導演、編劇、製片人。

1991年,編導個人首部短片《Friday》,從而進入演藝圈。1995年,自編自導的短片《Ten Seconds More》發行。2002年,由其編導的個人首部長片《奔向黎明》獲得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2005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浮城記》獲得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2009年,由其編導的電影《白草地》入圍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2011年,憑藉電影《再見伊朗》獲得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2013年,自編自導的電影《手稿不會燃燒》獲得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2017年,由其編導的電影《謊言》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2020年,自編自導的電影《無邪》獲得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罕默德·拉索羅夫
  • 外文名:Mohammad Rasoulof(英語)、محمد رسول‌اف(伊朗語)
  • 別名:穆哈默德·拉素羅夫、穆罕默德·拉素羅夫、穆罕默德·拉蘇洛夫
  • 國籍:伊朗
  • 星座:天秤座
  • 出生地:伊朗設拉子
  • 出生日期:1972年10月23日
  • 職業:導演、編劇
  • 畢業院校:設拉子大學
  • 代表作品浮城記白草地手稿不會燃燒無邪再見伊朗
  • 主要成就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
演藝經歷,個人生活,主要作品,導演作品,編劇作品,製片作品,獲獎記錄,人物評價,人物爭議,

演藝經歷

1991年,自編自導個人首部短片《Friday》,從而進入演藝圈。1995年,編導的短片《Ten Seconds More》發行。1999年,自編自導的短片《Evening Party》發行。2002年,自編自導的個人首部長片《奔向黎明》獲得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2005年,由其編導的劇情電影《浮城記》獲得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最佳影片,並提名第9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2008年,擔任紀錄片《禁止收看》的導演,該片記錄了伊朗民眾的資訊與言論自由現狀。2009年,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白草地》入圍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最佳影片,該片講述了主人公收集被悲傷苦難纏繞的人們的眼淚的故事。
2011年,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再見伊朗》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懷孕的伊朗維權女律師想方設法逃離伊朗的故事,他憑藉該片獲得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2012年,獲得第6屆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學院基金獎。2013年5月,由其編導的劇情電影《手稿不會燃燒》獲得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9月,獲得第40屆特柳賴德電影節銀質勳章。
2017年,自編自導的劇情電影《謊言》獲得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2020年,由其擔任編導的劇情電影《無邪》獲得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該片以四個伊朗男警察為主角,對死刑進行了四種不同角度的解讀。

個人生活

穆罕默德·拉索羅夫2012年至2017年一直居住在德國漢堡市。他有一個名叫巴朗·拉索羅夫的女兒。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20年
無邪
電影
2017年
《謊言》
電影
2013年
電影
2011年
電影
2009年
白草地
電影
2008年
《禁止收看》
紀錄片
2005年
浮城記
電影
2002年
《奔向黎明》
電影
1999年
《Evening Party》
短片
1997年
《The Glass House》
短片
1995年
《Ten Seconds More》
短片
1994年
《Seven Dreams》
短片
1993年
《The Pin》
短片
1991年
《Friday》
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20年
《無邪》
電影
2019年
《紅色掀背車》
電影
2019年
《Son-Mother》
紀錄片
2017年
《謊言》
電影
2013年
《手稿不會燃燒》
電影
2011年
《再見伊朗》
電影
2009年
《白草地》
電影
2008年
《禁止收看》
紀錄片
2005年
《浮城記》
電影
2002年
《奔向黎明》
電影
1999年
《Evening Party》
短片
1997年
《The Glass House》
短片
1995年
《Ten Seconds More》
短片
1994年
《Seven Dreams》
短片
1993年
《The Pin》
短片
1991年
《Friday》
短片

製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20年
《無邪》
電影
2019年
《紅色掀背車》
電影
2019年
《Son-Mother》
紀錄片
2017年
《謊言》
電影
2013年
《手稿不會燃燒》
電影
2011年
《再見伊朗》
電影
2009年
《白草地》
電影
2008年
《禁止收看》
紀錄片
2005年
《浮城記》
電影
2002年
《奔向黎明》
電影
1999年
《Evening Party》
短片
1997年
《The Glass House》
短片
1995年
《Ten Seconds More》
短片
1994年
《Seven Dreams》
短片
1993年
《The Pin》
短片
1991年
《Friday》
短片

獲獎記錄

國際A類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20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最佳影片《無邪》獲獎
2017第48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7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謊言》獲獎
2013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手稿不會燃燒》提名
2013第66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費比西獎《手稿不會燃燒》獲獎
2011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再見伊朗》提名
2011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導演《再見伊朗》獲獎
2011第6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弗朗索瓦·查萊獎特別提及《再見伊朗》獲獎
2009第5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最佳影片《白草地》提名
2005第9屆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浮城記》提名
2005第36屆印度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孔雀獎最佳影片《浮城記》獲獎
國際B類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5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浮城記》 獲獎
2005第43屆希洪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浮城記》 提名
其他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7第54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謊言》獲獎
2017第9屆阿德萊德電影節-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7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7第5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銀匾牌獎最佳劇本《謊言》獲獎
2017第44屆根特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7第14屆葉里溫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謊言》獲獎
2017第21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謊言》提名
2017第34屆耶路撒冷電影節-Wilf家族基金會獎特別提及《謊言》獲獎
2017第11屆里斯本&埃什托里爾電影節-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4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手稿不會燃燒》提名
2014第28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訶德獎特別提及《手稿不會燃燒》獲獎
2013第21屆漢堡電影節-政治電影獎《手稿不會燃燒》獲獎
2013第40屆特柳賴德電影節-銀質勳章----獲獎
2012第33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特別提及《再見伊朗》獲獎
2012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再見伊朗》提名
2012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2第4屆密爾沃基電影節-最佳導演《再見伊朗》獲獎
2012第41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迪奧拉普特獎《再見伊朗》獲獎
2011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編劇工會評審會獎《再見伊朗》獲獎
2011第48屆安塔利亞金橘國際電影節-青年評審會電影獎《再見伊朗》獲獎
2011第47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劇情片單元-金雨果獎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1第8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1第12屆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1第25屆弗里堡國際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0第33屆丹佛電影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獎最佳劇情片《白草地》獲獎
2010第31屆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白草地》獲獎
2010第9屆翠貝卡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白草地》提名
2009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評審會特別獎《白草地》獲獎
2009第6屆杜拜國際電影節-亞非電影單元-最佳影片《白草地》提名
2007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影片《浮城記》獲獎
2007第11屆阿萬卡電影節-最佳劇本《浮城記》獲獎
2005第13屆漢堡電影節-影評人獎《浮城記》獲獎
2005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特別提及《浮城記》獲獎
2005第34屆蒙特婁新電影節-最佳劇本《浮城記》獲獎
2003第21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水晶神鳥獎-最佳處女作《奔向黎明》獲獎
亞太電影大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7第11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謊言》提名
2012第6屆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學院基金獎----獲獎
2011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再見伊朗》提名
2011第5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再見伊朗》提名
獨立電影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7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被埋沒的寶藏《浮城記》獲獎
2007第13屆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最佳視覺效果《浮城記》獲獎

人物評價

穆罕默德·拉索羅夫是一位富有才華的藝術家,多次選擇在電影中站出來捍衛自由、人道主義價值觀和個人尊嚴,他通過電影表達對伊朗的愛,用豐富的電影文化帶給觀眾關於人類生活狀況的動人故事。在電影《浮城記》中,擔任導演的他將寧靜與混亂、幽閉與廣闊相對比,給觀眾帶來難忘的視覺效果。在其執導的電影《白草地》中,他巧妙地編織了詩歌、神話、隱喻和荒誕,講述一個寓言般的故事。擔任電影《再見伊朗》導演的他通過極簡的敘事風格展現了德黑蘭的局勢,也展現了人權人士的力量。在電影《手稿不會燃燒》中,作為導演的他通過小心翼翼的寓言手法抨擊了腐敗、審查制度和國家暴力,他平和地用自然主義講述著酷刑、綁架和謀殺,給觀眾帶來更加毛骨悚然的觀影體驗。(德國電影學院院長烏爾里希·馬特斯、德國漢堡市文化與傳媒部部長Carsten Brosda、製片人Helge Albers、Chlotrudis獨立電影獎、翠貝卡電影節、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綜合評)

人物爭議

2010年3月,穆罕默德·拉索羅夫和賈法·帕納西等伊朗影人因電影涉嫌抨擊伊朗政府被伊朗政府逮捕;12月,他被判處6年有期徒刑及禁拍電影20年。2011年10月,經穆罕默德·拉索羅夫抗訴後改判為1年有期徒刑,禁拍電影20年,隨後他繳納金錢獲得保釋。2017年9月,他從特柳賴德電影節返回伊朗時,被伊朗政府沒收了他的個人護照。2019年7月,再次因電影涉嫌抨擊伊朗政府被伊朗政府判處1年有期徒刑、2年旅行禁令以及終身禁拍電影。2020年3月,被伊朗政府傳喚服刑,隨後,柏林國際電影節、坎城國際電影節、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漢堡電影節、阿姆斯特丹紀錄片節、歐洲電影學院、德國電影學院、義大利電影學院等相繼發表聲明表達對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的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