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日瑪尼石經牆

穆日瑪尼石經牆

穆日瑪尼石經牆,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格蒙鄉,雅礱江岸,距石渠縣城約55千米,唐朝至清朝時期文物。

穆日瑪尼石經牆由無數刻滿各種佛教經典和各種佛菩薩等圖案造像的石塊堆積而成,石經牆全長約450米,寬9~15米,高2~2.5米。穆日瑪尼石經牆由刻滿各種佛教經典和各種佛菩薩等圖案造像的石板堆積而成,牆體內有各種石刻佛像近千尊,並刻有梵文和藏文的無數經文,以及數以億計的大大小小瑪尼石板。除此之外,還刻有古老的苯教經文、咒語和神像等。穆日瑪尼石經牆,是藏民族史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瑪尼石經牆。牆體內有各種石刻千手千眼觀音、度母、宗喀巴大師、蓮花生大師等各種佛像近千尊,並刻有無數藏文經文,是藏民族刻繪藝術長廊,充分顯示了古代藏民族雕刻藝術水平。穆日瑪尼石經牆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穆日瑪尼石經牆經過歷代穆日活佛和廣大百姓的不斷堆砌增擴,是一千多年來藏民族文化歷史的發展見證,對研究格薩爾文化在石渠和康區古老民族文化史亦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13年3月5日,穆日瑪尼石經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穆日瑪尼石經牆
  • 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格蒙鄉,雅礱江岸
  • 所處時代:唐至清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586-4-089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穆日瑪尼石經牆時代為7~8世紀。
穆日瑪尼石經牆最初被稱為奔瓊玉喀瑪尼,為嶺國小氏族的皇家供奉聖物。被格薩爾王奉為皇家聖物的穆日瑪尼被特別珍視、保護和擴建。十八世紀,怙主第一世穆日活佛日綽·仁增江措仁波切發大願維修、擴建此瑪尼牆。

遺址特點

穆日瑪尼石經牆位於石渠縣格蒙鄉,距石渠縣城約55千米,海拔約4300米,座落在雅礱江岸的草地,時代為7~8世紀。穆日瑪尼石經牆由無數刻滿各種佛教經典和各種佛菩薩等圖案造像的石塊堆積而成,石經牆全長約450米,寬9~15米,高2~2.5米。穆日瑪尼石經牆由刻滿各種佛教經典和各種佛菩薩等圖案造像的石板堆積而成,牆體內有各種石刻佛像近千尊,並刻有梵文和藏文的無數經文,以及數以億計的大大小小瑪尼石板。除此之外,還刻有古老的苯教經文、咒語和神像等。

文物遺存

穆日瑪尼石經牆有各種石刻千手千眼觀音、度母、宗喀巴大師、蓮花生大師等佛像、護法近千尊,並刻有古老的梵文石經和藏文《大藏經》《賢劫經》《般若八千誦》《解脫經》《金剛經》《蓮師祈請七誦》《蓮師意樂成就祈請文》《蓮師消除障道祈請文》等經文,還有數以億計的大大小小瑪尼石板,以及古老的苯教經文、咒語和藏傳佛教歷史上著名高僧的人物造像,如蓮花生大師、宗喀巴大師、米拉日巴尊者等等。神像等。
穆日瑪尼石經牆石刻經文和雕像在雕刻技法上採取平面浮、剪底陽刻、線刻等多種手法,並隨形構圖,因材施刀,鑿印刀痕剛勁有力而又輕鬆自如,多線上刻和平面浮雕中追求特殊的裝飾效果,因而,雕刻出的作品形體準確,線條明快,刀法嫻熟,風格多樣,具有濃厚的藏民族特點。

歷史文化

文化活動
2008年底,針對穆日瑪尼牆的歷史文物價值,四川省文物局,四川博物院副院長魏學峰、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馬家郁研究員等專家參加的專題考古論證活動,並給出了詳盡明確的論證意見和建議。

文物價值

穆日瑪尼石經牆,是藏民族史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瑪尼石經牆。牆體內有各種石刻千手千眼觀音、度母、宗喀巴大師、蓮花生大師等各種佛像近千尊,並刻有無數藏文經文,是藏民族刻繪藝術長廊,充分顯示了古代藏民族雕刻藝術水平。穆日瑪尼石經牆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穆日瑪尼石經牆經過歷代穆日活佛和廣大百姓的不斷堆砌增擴,是一千多年來藏民族文化歷史的發展見證,對研究格薩爾文化在石渠和康區古老民族文化史亦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3月5日,穆日瑪尼石經牆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渠縣穆日瑪尼文保協會
2023年10月初,由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文廣旅局,石渠縣民政局指導和監督管理下,成立為”石渠縣穆日瑪尼文保協會“。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穆日瑪尼石經牆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格蒙鄉,雅礱江岸。
雅礱江

交通信息

自駕: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穆日瑪尼石經牆,路程約55千米,用時約6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