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戰役

稷山戰役是萬曆朝鮮之役其中一場戰役 - 農曆明朝正史為:萬曆大帝朝鮮之役 ; 方面朝鮮稱壬辰之亂,朝鮮語: 임 진 왜 란 (壬辰倭亂),日語:文祿·慶長の役)是1592年1598年(大:明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 日本文祿元型態至年慶長三年)間,日本豐臣政權與大:明,朝鮮王朝之間爆發的戰爭,明朝也是萬曆三大征之一。

基本介紹

  • 名稱:稷山戰役
  • 時間:明末
  • 參戰方:明軍  朝鮮
  • 結果:中朝聯軍勝利
簡介,原因,經過,

簡介

稷山戰役:
明軍:5千人
朝鮮政府軍:2千人
朝鮮僧兵:1千人
中朝聯軍總指揮官:解生(明軍將領)
副將:楊登山。塞擺等
日軍:第3軍團1萬4千人
軍團長:黑田長政
副將:伊達政宗,後藤基次,林道利等
結果:中朝聯軍勝利,擊斃日軍6千餘人,聯軍傷亡2千5百餘人

原因

5千明軍大部分都的當年戚繼光在北方練兵留下了骨血,使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3次連發火槍,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出現的連發火槍,這是日軍的裝備所不能比的。

經過

南原失守後,全州守將陳愚忠貪生怕死,沒有與日軍打一仗,就帶領手下的3000兵馬,撤出了全州,導致加藤清正率領的日軍又路大軍,兵不血刃,沒有付出任何代價就攻占了朝鮮戰略要地全州。
日軍因此士氣高漲,氣焰囂張,一路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迅速攻占了朝鮮黃石山,金州,公州等重鎮,朝鮮李氏王朝都城王京的外圍屏障全部被日軍占領,要守住這座孤城,顯得越來越困難。
九月六日,明軍第一路軍統帥命令總兵解生率領2000精銳部隊,前往稷山北部駐守,以鞏固王京的前沿陣地。
九月七日,明將解生率領的明軍與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黑田長政和伊達政宗率領的日軍第三軍團在稷山北部相遇,雙方發生了激戰。
稷山北部的土地在明軍的馬蹄踐踏之下,發出隆隆聲響,解生撥出大刀揮到前方,他那匹駿馬被明軍大隊馬匹的洪流一衝,像發了瘋一樣朝日軍狂奔而去,日軍根本不可能被這驚天動地的喊殺聲所嚇倒,畢竟他們也是見過大場面的,當砍人如同砍冬瓜。他們紛紛拔出武士刀,排山倒海般朝明軍撲來,狂奔的馬蹄濺起了漫天塵沙,擋住了所有人的視線……
解生果然是一員猛將,渾身上下都好象被傾盆的大雨淋過,水滴從臉胛迅速地流淌下來,他握刀的手不知道是被汗水還是鮮血浸濕,他不顧一切地撕下一塊衣襟,把刀柄與手緊緊地纏在一起,躍入了敵陣,日軍的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鮮血交雜著空中飄散的塵埃,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觀……
明軍的後續部隊陸續趕到,快速加入了戰團,日軍沒有生力軍的加入,敗象逐漸顯露出來,日軍在黑田長政與伊達政宗的指揮下,且戰且退,逃到了稷山,堅守不出。與明軍耗時間,看誰耗得贏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