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名念佛,佛學術語,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名念佛
- 屬性:佛學術語
稱名念佛,佛學術語,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
稱名念佛,佛學術語,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於晝夜間,一心專注,或一萬聲,乃至十萬聲。如是歲月既久,則念念不斷,純一無雜,臨命終時,定見彼佛現身迎接,決得往生極樂世界矣。(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1...
三種念佛 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稱名念佛是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觀想念佛有二種,一種是觀想佛的塑畫像,名觀像念;一種是觀想佛的三十二相及功德,名觀相念;實相念佛是諦觀諸法實相,此實相即是佛法身。
四種念佛說 稱名念佛 即《阿彌陀經》所說的持名念佛。唯繫心一佛,專心稱念名號,念念相續之法。觀像念佛 於佛的塑畫等像,諦觀分明,如《思惟要略法》雲;‘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坐禪三昧經》也作如是說。
由上可見,修持念佛三昧之下手處,即是“惟尊一行,修習正定”“繫心一佛,專稱名字”以是之故,念佛三昧又名一行三昧也。般舟三昧 又念佛三昧,亦名“般舟三昧”。以般舟之行,證入三昧故。梵語“般舟”譯中文為“佛立”。此法出《般舟三昧經》。期七日或九十日專念阿彌陀佛,常行不間斷,且無休息。以仗...
念佛(niàn fó),詞語,是對阿彌陀佛名號的反覆念誦,以此作為往生淨土的手段,出自《贈念法華經僧》。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1、對阿彌陀佛名號的反覆念誦,以此作為往生淨土的手段。2、[chant the name of Buddha;pray to Buddha] 信佛的人念“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隔壁的毛奶奶吃齋念佛一輩子。引證...
《佛光大辭典》乃專注一心,稱念佛菩薩之名號。法華經普門品(大九·五六下):‘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一心而稱佛名也。法華經普門品曰:‘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五方便念佛門》,佛教著述。隋智撰。一卷。述五種禪法和五種念佛法門,及修行次第。簡介 五種禪為:一、凝心禪;二、制心禪;三、體真禪;四、方便隨緣禪;五、息二邊分別禪。念佛五門為:一、稱名念佛三昧門;二、觀相滅罪念佛三昧門;三、諸境唯心念佛三昧門;四、心境俱離念佛三昧門;五、性起圓通...
第一章 念佛法門的發展 念佛法門的起源 念佛法門的四個系統 念佛法門在中國的弘傳 第二章 念佛三昧初探 念佛三昧的三種意義 念佛法門的起源與開展 散心稱名念佛 定心稱名念佛 觀相念佛 功德法身念佛 實相念佛 法界念佛 念佛的身語意 念佛的信願行 念佛三階 五方便念佛門 念佛之病 念佛三昧的功德利益 第三章 ...
9.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淨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淨業。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採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1)自坐蓮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
又《台宗二百題》卷10載,散心念佛之力,能滅除重罪,而得往生極樂。FROM:【《簡明淨土宗詞典》(林克智編著)】散心念佛,不定往生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
就是說“即念佛心是佛”。念佛的這個心當下就是佛,當下就與佛一體,與佛成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而我們的妄念就是凡夫。為什麼說念佛心就是佛呢?念佛的心就是覺悟的心,妄念就是凡夫的心。一行三昧的基本要求就是,我們要明白和相信念佛的心就是佛,在此前提下“繫念一佛,專稱名號”。這與淨土宗持名念佛...
第一,凡是他力宗無不向淨土的三部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尋求基本經典,但融通念佛宗卻基本依據《華嚴經》和《法華經》,而把淨土三部經作為‘傍依’經典。這大概是因為本宗以天台、華嚴的教理解釋稱名念佛而使其更深遠的緣故。第二,他力宗在判釋教相的過程中,不是依照龍樹...
五念門方法其實是:禮拜信願往生、稱名念佛、觀想念佛、發菩提心廣度眾生。 五方便念佛門 智顗五方便念佛門:稱名往生念佛三昧門,觀相滅罪念佛三昧門,諸境唯心念佛三昧門,心境俱離念佛三昧門,性起圓通念佛三昧門。五種念佛由淺入深。第一稱名念佛,第二觀相念佛,第三第四實相念佛,第五發菩提心。智顗認為,深層...
一、一心觀佛之相好,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此二者即觀想念佛),或一心稱佛名(稱名念佛),修行法,謂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二、為此三種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禪定,或佛身現前,或法身實相。謂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謂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謂之‘發得’。觀無量壽...
若有臨命終人,家中眷屬,乃至一人,為是病人高聲念一佛名。是命終人,除五無間罪,餘業報等,悉得消滅。是五無間罪,雖至極重,動經億劫,了不得出。承斯臨命終時,他人為其稱念佛名,於是罪中,亦漸消滅。何況眾生自稱自念,獲福無量,滅無量罪。”作品注釋 (1)名號:“名”是相對此人本體而起,...
因為慧日三藏對於淨宗有過深入的研究,在修學淨土法門上頗有心得,提倡稱名念佛之法,所以對承遠的教導也多側重於這方面,這從他以《無量壽經》授予承遠,教修念佛三昧這點上可以見得。在慧日三藏座下,承遠打下了堅實的淨宗理論基礎,修持淨土法門的理念與方式也得以鞏固。也正因此,後來承遠才敢毅然決然地回到衡山...
淨土宗主要宗旨是以修行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彌陀的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引導修行者往生極樂淨土。此宗的實踐修行法門是念佛,特別是稱名念佛。念佛法門原有三種︰(1)稱名念佛,口稱佛名。(2)觀想念佛,觀佛相好功德。(3)實相念佛,觀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實相道理。稱名念佛,又稱散心念佛。觀想、實相二種,...
佛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原是稱名念佛或持咒時用以記數之隨身法具。又稱數珠、珠數、誦珠、咒珠、佛珠。其梵文原語凡有四:(一)缽塞莫,意譯數珠。(二)阿叉摩羅,珠鬘之義。(三)念誦鬘之義。(四)意譯為珠之貫線。佛珠數目據《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所載以1080顆為最上。最常用的108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