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念佛說
稱名念佛
即《阿彌陀經》所說的持名念佛。唯繫心一佛,專心稱念名號,念念相續之法。
觀像念佛
於佛的塑畫等像,諦觀分明,如《思惟要略法》雲;‘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坐禪三昧經》也作如是說。
觀想念佛
是以心觀佛相好的一種念佛方法。這是以前者‘觀像念佛’為基礎。也就是先以雙眼諦觀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後,再到靜處閉目憶念觀想,如《坐禪三昧經》說:‘還至靜處,心眼觀佛令意不轉,繫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觀想佛像不明,則須再以眼取佛相好。’《觀佛三昧海經》也有詳細說明,如是心住、出定、入定、 恆見諸佛悉在目前;開目、閉目、處處無非極樂。《觀無量壽經》第十六觀即是此觀。慧遠大師當時以介影圖為觀像,再修般舟三昧者,亦屬於此觀。
實相念佛
又名法身觀佛,乃觀自身一切萬法的真實自性的念佛觀。一切法本無自性,故此觀超越生、減、空、有、能、所等觀念,並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等相,而專念真實自性本淨的真佛。如《文殊般若經》所說:‘不生、不減,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又‘系緣法界一相,是名一行三昧。’《華嚴經》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時,即一切佛。’‘若我欲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此不以眼見色身,也不以心觀相好,而是觀佛身自無所有故,心、佛、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種念佛說
- 實質:實相念佛。
- 其一:稱名念佛
- 其二:觀像念佛
- 其三:觀想念佛
- 其四:實相念佛
生三無差別的念佛法,評論,
生三無差別的念佛法
即為實相念佛。
評論
以上四種念佛,從淺至深,次第瞭然。持中最淺易,實相念佛則是深法。但雖‘後後深於前前’,然實際上是‘前前徹於後後’。持名雖在初門,然意念無盡,若能持名至‘能’、‘所’情消,‘有’、‘無’見盡,契合清淨本然之體,持名即是實相。故僅持名,亦‘即淺即深’的前後相徹了。所以歷代祖師均以持名一行具足百行,涵蓋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河微塵一切行門,攝無不盡,萬行兼收。一句彌陀,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入門最易,是徑路之中,徑而又徑。不論上中下根,但是能念,無不成功。二千年來,淨土宗的持名念佛,在祖師大德們積極的提倡下,已成為最普遍而深入民間的修行方法。其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含容,為民間信仰最深遠的宗門,非其他各宗所能望其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