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仙靈毗

種仙靈毗

《種仙靈毗》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寫作者自己種仙靈毗的原因、經過等,既表達了對永州氣候環境的厭惡、得病後的痛苦,更表達了渴盼病癒期望自己總有一天再出去為國家、為人民做一番事業的急切心情。這首詩在寫作上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緊扣詩題選材,詳略取捨別有用心,語言富有表現力,人物情狀栩栩如生,其情其景宛如歷歷在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種仙靈毗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種仙靈毗1
窮陋闕自養2,癘氣劇囂煩3
隆冬乏霜霰4,日夕南風溫。
杖藜下庭際5,曳踵不及門6
門有野田吏7,慰我飄零魂。
及言有靈藥8,近在湘西原9
服之不盈旬,蹩躠皆騰騫10
笑抃前即吏11,為我擢其根12
蔚蔚遂充庭,英翹忽已繁13
晨起自采曝,杵臼通夜喧。
靈和理內藏14,攻疾貴自源。
雍覆逃積霧15,伸舒委余暄16
奇功苟可徵17,寧復資蘭蓀18
我聞畸人術19,一氣中夜存。
能令深深息,呼吸還歸根。
疎放固難效20,且以藥餌論。
痿者不忘起21,窮者寧良言?
神哉輔吾足,幸及兒女奔。

注釋譯文

注釋譯文

1.仙靈毗(pí):書名淫羊藿,葉青似杏,葉上有刺,莖如粟桿,根紫色,有須。《證類本草》:“淫羊藿,味辛寒,……益氣力,強志,堅筋骨。”
2.闕(quē):空缺,虧損。
3.癘(lì)氣:中醫學名詞,即“疫癘”。古人認為疫癘之氣不同於六淫之邪,乃自然界別有一種“異氣”傷人致病,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
4.霰(xiàn):雪珠。
5.藜(lí):藜科植物名,莖可制杖,這裡指拐杖。
6.踵(zhǒng):腳後跟,曳踵:拖著腳跟用小步子走。
7.野田吏:管理荒田的小官。
8.及言:言及。
9.湘西原:瀟水西邊的原野。
10.蹩(bié)躠(xiè):本指跛者行走貌,在此指行走艱難者。騰騫(qiān):騰,跳躍;騫,高舉、飛起。騰騫:指行走迅捷。
11.笑抃(biàn):抃,指鼓掌表示歡欣。笑抃,邊笑邊拍手,非常高興的樣子。
12.擢(zhuō):抽,拔。
13.蔚蔚(wèi):茂盛貌。 英翹:傑出的人才。這裡指生長得特別茂盛的仙靈毗。
14.靈和:靈驗而溫和。藏:同“髒”。
15.雍覆:即擁覆。
16.伸舒:枝葉舒展。委:丟棄。或 通“萎”,衰敗。 余暄:日光的溫暖。
17.徵(zhēng):證驗,證明。
18.蘭蓀(sūn):即菖蒲;《證類本草》:昌蒲,味辛溫,無毒,主風寒濕痹,不得屈伸。
19.畸(jī)人:不和於世俗的異人。
20.疎(shū)放:無拘束。
21.痿(wěi)者:中醫學病名。指肢體萎弱,筋脈弛緩的病症。

白話譯文

因為窮困潦倒,也很少保養,南方的癘厲之氣又非常可怕。
隆冬季節,這裡不下霜,也不下露,黃昏的時候仍然感到南風溫熱。
我扶著藜杖走下庭前,拖著麻木的兩腿很難走到門口。
門口有一個管理荒田的官吏,同情我飄零的樣子。
對我說起有一種靈妙的草藥,就在近處湘西的原野上。
服用它不要十天的功夫,瘸瘸拐拐的人都會行步如飛。
我聽說後便拍手稱好地來到小吏的面前,請他為我取來這種草藥的根。
於是沒多久便堆滿了我的庭院,花枝高起種上了許許多多。
早晨起來我便自己采了去曬乾,然後在夜間用杵白把它搗碎。
靈藥溫和能夠調理內臟,治療疾病就貴在治其本源。
擁覆其上,可以將內中積壓的霧氣排除,伸展舒活,可以將積余的燥熱消散乾淨。
如果這種草藥的奇功可以奏效,那就沒必要再用菖蒲一類的藥了。
我聽說有一種畸人的方術,他吸一口氣可以一直活到半夜。
他要求人深深地呼吸,人生的氣息要從腳跟開始。
我是一個疏放懶惰的人,也沒法仿效這種方術,只好通過服藥來治理病根。
即使是得了風痹的人也不忘記要能站起來,即使我是個貧窮的人也更不用說會有這種想法。
但願這草藥的功效是那樣地神奇,可以治療好我的腳病,讓我能象小兒女般奔跑如飛。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元和四年(809年)冬。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曰:“仆自去年八月來,痞疾稍已,往時間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行則膝顫,坐則脾痹。”可知被貶永州時,由於心情抑鬱幽獨,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纏身,以至有時不得不終日與草藥為伴,並寫《種仙靈毗》一詩以記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五言敘述詩不過短短一百七十字,主題鮮明有力、耐人深思,文字表達生動活潑、扣人心弦。讀過《種仙靈毗》,可以了解到,詩人在勞動人民創造歷史活動的影響和推動下,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作指導,比較尊重人民民眾的實踐經驗,尊重科學,促進祖國醫藥學的發展。
“窮陋闕自養,癘氣劇囂煩”,說明詩人自已平時很重視修養,但還是患了疾病。“隆冬乏霜霰,日夕南風溫”,說自己患病的根由,是因氣候不正常。“杖藜下庭際,曳踵不及門”,是說詩人患的病,醫治了很長時間,而且虛弱還無力走出門外。“門有野田吏,慰我飄零魂”,詩人在門吏的介紹下,服食仙靈毗,不到十天,跛足就好了。
接下來幾句,說詩人心中十分高興,遂叫前吏去挖回仙靈毗的根,種於庭院,不久繁植起來,採摘曝曬,收藏以備醫病治療之用。還說治病須“靈和理內藏,攻疾貴自源”的道理。“靈和理內藏,攻疾貴自源”,強調調理內臟的功能,是根除疾因的重要方法,深符祖國醫學認為“一切都是臟腑發病”的理論。“奇功苟可徵,寧復資蘭蘇”,藥物以療效信驗為佳,不必侈求珍貴之品。他尊重氣功修練對頤養身心的作用,但深知性格疏放,難受功法約束,自覺服餌藥物為宜。
“我聞畸人術,一氣中夜存。……”幾句,他曾聽說畸人踵息之術,可以強身。但又自認賦性疏放,難以學習,只有堅持服藥一法。最後”“痿者不忘起,窮者寧復言?”是一篇主旨,既希望醫好風痹病,使行動方便;更希望擺脫謫居困境,獲得自由。看結尾幾句詩意,柳宗元對仙靈毗的藥效是很推崇的,竟感嘆道: “神哉輔吾足,幸及兒女奔。”
這篇詩就是一則精采的醫案,記載他服用仙靈毗,治癒他的腳氣病的經過,為醫學者研究仙靈毗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根據;詩篇反映了作者學習民間醫藥經驗,以及在困苦環境中與疾病作鬥爭的精神。

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二十三:子厚五言古,較應物有同有異。......至如......窮陋闕自養”......等篇,則經緯綿密,氣韻沉鬱,與應物大異。
清代學者何焯《義門讀書記》:“幸及兒女奔”,結少味。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793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與韓愈共事。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司馬。十年後,又改任柳州刺史,卒於任所時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世人以“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寫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柳河東集》三十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