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禪師

稠禪師

少林武術名揚天下,早已超越一般佛學的意義,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但少林武術緣何而起因誰而立,佛教界、武術界一直存有爭議,先後竟有達摩跋陀岳飛宋太祖十三棍僧等多種說法,因此當安陽師範學院教授馬愛民經過研究認定,武傳少林的是少林二祖、來自安陽的稠禪師時,業界反響強烈。它讓早已湮沒在歷史洪流中的高僧稠禪,連同塵封1500多年的那段歷史,重新被世人用當今的眼光審視研讀。

基本介紹

  • 本名:俗姓孫
  • 別稱:僧稠
  • 所處時代:南北朝
  • 出生地: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
  • 出生時間:480年
  • 去世時間:560年
少林武術名揚天下,早已超越一般佛學的意義,成為中華文明的象徵。但少林武術緣何而起因誰而立,佛教界、武術界一直存有爭議,先後竟有達摩、跋陀、岳飛、宋太祖和十三棍僧等多種說法,因此當安陽師範學院教授馬愛民經過研究認定,武傳少林的是少林二祖、來自安陽的稠禪師時,業界反響強烈。它讓早已湮沒在歷史洪流中的高僧稠禪,連同塵封1500多年的那段歷史,重新被世人用當今的眼光審視研讀。
高僧稠禪引領武林傳奇
稠禪師生於鄴下(今安陽一帶),俗家姓孫名溪,原法名為禂禪師,許是“稠”、“禂”字形相近,古人傳抄時誤將“禂”寫作“稠”,後人便將之稱為“稠禪”,但也傳說有高僧將法衣掛在稠樹之上,生下了稠禪師,此說雖有牽強附會之嫌,倒似為稠禪師後來成為一代高僧找到了慧根。
時間上溯到1500年前,正值北魏孝文帝時期,稠禪師在鄴下出生,許是出身貧寒家庭,為躲避兵役或純粹餬口,小小年紀就出家到鄴下武安定晉禪院做了沙彌。寺院開銷剛開始是由國家供給,在那個戰亂頻仍的時代,國家對佛教的尊崇更甚於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廟院被當權者賜以巨額的財富和田產,修行者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公務員,不僅免除兵役徭役衣食無憂,還有可能藉此出人頭地,許多貧苦百姓不堪生活壓力,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到寺廟去。
當時的鄴下尚武之風盛行,一為禪修之餘強身健體,二為深山老林防野獸襲擊,三為寺廟間爭奪產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寺廟本身擁有自己的財富和田產,往往成為農民起義軍搶掠的目標,僧人們需要武裝起來以保護寺產甚至自衛。據說稠禪師小時候因為長得瘦弱,經常受同輩沙彌的欺辱,於是學佛之餘苦練武功,終於成為拳捷驍武、備通經史的文武全才,史書記載稠禪師“橫踏壁行”、“躍首至梁”、“以杖驅虎”,儼然電影作品中內功、輕功、拳術、棍術皆精且德才兼備的武學宗師。
關於稠禪師學武還有一段傳說。據說他體弱不堪侵擾,曾跪倒在定晉禪院的伽藍大殿里,緊閉殿門,抱著大力金剛的腳苦苦祈禱,六天之後終於感動神靈,恍惚中吃了金剛送給的一缽肉筋,果然臂力大增,武藝超群,伸手提起寺前的石獸揮舞成風,原先凌辱他的那些沙彌嚇得跪在地上請他饒恕,從此武師稠禪聲名鵲起、名冠鄴下。如果一定要在當代找一個人比擬稠禪在武術方面的聲名和造詣,恐怕只有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堪與一比。
稠禪師離開定晉禪院,先到林州天平山習武修行,28歲到巨鹿景明寺受戒,後又到定州嘉魚山、趙州漳洪山和鵲山禪修,33歲到少林寺拜少林首任寺主跋陀為師學習佛法時,已經是佛法高深的禪宗大師。傳說為驗證稠禪師的定力,佛祖借稠禪師坐禪時偷偷化為絕色美女,從後邊將其攬在懷裡,稠禪師竟不為所動,可見定力匪淺。
跋陀又名佛陀,天竺(印度)人,北魏孝文帝時來中國傳播佛教,深受孝文帝敬重。跋陀非常器重這位來自鄴下的弟子,曾稱讚稠禪師“蔥嶺以東,禪學之最”,親自為之悉心度化,他甚至在稠禪師到少林寺不久就甘願讓賢,藉口“年漸遲暮”遷居少林寺外,直到圓寂。
稠禪傳武少林光大武學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史載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後,先在洛陽建造寺院,因為跋陀性喜幽靜,又在嵩岳少室山下敕建寺廟,即現在所稱的少林寺,跋陀是少林寺的創立者和第一位寺主(相當於後世的住持)。
遙想當年,鄴下寺廟面臨的困境,嵩山上初建的少林寺同樣面臨,環境逼迫少林寺僧人需要武裝起來。而馬愛民教授證實,同樣來自印度的高僧達摩和跋陀,所傳播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雖同屬禪宗卻並非一系,且二人本身並不會武功,達摩離開嵩岳時少林寺尚未建成,所謂達摩傳武少林的說法應系後世杜撰,而高僧跋陀執掌少林寺時間太短,距稠禪入主少林寺的北魏延昌年間(公元512-515年)只有10多年,而史載稠禪師死後數十年的隋唐時期少林寺已有武僧出現,因此將鄴下尚武之風傳入少林並紮下根基的,只能是這位武功高強的二祖稠禪師。
論佛法,稠禪師被稱為“北方禪法之祖”;論武藝,稠禪師起身可躍過高塔,持杖可以驅趕猛獸,雙手可拎起重達千鈞的石獅,如此德藝雙馨的稠禪師掌門,自然受到少林僧眾的歡迎。二祖稠禪師執掌少林先後長達10多年,鄴下寺廟禪武兼修的傳統在他的主持下在少林寺落地生根,少林寺宣佛法以度惡人、傳武藝防人作惡的兩面做派,想來應該起源於稠禪師掌門少林時期佛武雙修的個人品格。
即便是在稠禪師晚年駐錫龍山雲門寺甚至圓寂之後,鄴下寺院與400里外的少林寺往來頻繁,不少稠禪師在雲門寺收下的徒子徒孫,後來又帶著一身武藝來到少林寺,成為少林寺歷史上有名的高僧,從而讓少林寺禪武雙修的風尚從未斷絕。
少林武術以拳法、棍術和功法(輕功,氣功)為主,馬愛民認為稠禪師輕功極佳,史載他可以“橫踏壁行”、“躍首至梁”;至於棍術,“以杖驅虎”、“以杖截虎”的記載不止一次,沒有一定的技法斷然不可;拳法方面,則與鄴下寺院盛行的“角力”關係密切,雖然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明稠禪師創立少林武術套路,但是少林武術套路的形成應該受稠禪師的很大影響。
佛法講究四大皆空才能出離三界,嵩岳位於群強逐鹿的中原地區,少林寺當然也免不了受塵世紛擾,稠禪師一心求法,於北魏孝明帝後期離開了少林寺,隱遁深山繼續禪修,從此再沒有回過少林寺,但是少林寺雖幾經磨難尚武之風卻從此延綿不絕,後來少林武術逐漸發展成熟,不僅名揚海內還漂洋過海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外國人眼中中華文明的代名詞。
僧稠摩崖石刻遺蹟
河北磁縣文物保護部門近日在磁縣西部山區白土鎮進行文物普查時,意外發現了一處北齊摩崖石刻。經當地文物專家初步考證為北齊時期鄴下高僧僧稠的遺蹟,距今已有1460餘年歷史。
此處摩崖石刻位於白土鎮北羊城村東山上,山勢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進入。摩崖刻字處為一大塊磨光石面,刻有八個大字:“故齊稠禪大師隱跡”,字跡清晰,筆法遒勁,保存完好。大字旁邊還有數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說稠禪大師在此修行。
“從摩崖石刻字看,我們斷定為北齊時期高僧僧稠在此隱跡時所刻。”邯鄲歷史學會會長、文史專家劉心長說。據《續高僧傳》記載,鄴西80里的龍山上建有雲門寺,為北齊高僧僧稠弘傳禪法之地。在磁縣白土鎮北羊城村東北約2里的山上有一處寺廟遺址,殘存有一些古碑刻、建築石塊等,當地人稱為“稠禪寺”,至今還流傳著關於高僧僧稠的傳說。據文物專家推斷,這個寺廟遺址有可能是雲門寺所在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