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端忠墓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長嶺鄉撞畈村,墓前立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程端忠墓”的大理石石碑,系南宋朝廷為表彰忠烈程端中所敕建。
2013年,程端忠墓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程端忠墓
- 地理位置: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長嶺鄉撞畈村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序號:583
- 編號:7-0583-2-067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建立時代:宋
- 占地面積:約3500m2
地理位置,文物遺存,文物保護,歷史,
地理位置
程端忠墓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長嶺鄉撞畈村程端忠墓園。
文物遺存
闊大的程端忠墓坐西南朝東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四周用塊石圍砌,占地面積約2畝。墓高2.5米,長5米,條石結構。墳前後各立大理石墓碑一塊,前碑高1.65米,寬0.75米,碑文:“皇清同治六年歲次丁卯仲冬月重立,宋伊川之子六安知軍諱端忠謚忠烈程公之墓”,並署有“皇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歲次丁卯六英霍合族重建”字樣。
碑前置噸許石制香爐一尊,豎八方石柱2根(拴馬柱),石人、石馬、石獅各二。墓右即是左聖寺。墓前20米立一高大忠烈牌坊,坊前10米開外有半畝圓塘,是為飲馬池。建炎四年,為紀念端忠,當地居民和朝廷在墓房還建忠烈祠,祠內有副高宗手書的對聯:“三川一門兩夫子,六安千古幾知軍”。歷經數百年風雨,左聖寺和忠烈祠幾度被毀占,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墓地毀壞嚴重,地面建築幾乎無存,但墓旁的古松古柏依然蒼翠,永遠陪伴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不懼強寇,為國盡忠,慷慨赴死,以身殉國的愛國主義精神也將長存於民眾心中。
現在的程端忠墓園現存忠烈祠和左聖寺,經重修後整齊肅穆,墓園緊連祠寺,邊籬是用水泥磚石做成的花瓣形圍牆,園內左後側有約60厘米高老碑一方緊靠墳冢,之前有兩米高重修碑及墳冢,兩邊有兩根約1.2米高的石栓馬柱。
文物保護
為紀念這位不朽的民族英雄,從2000年開始,在當地政府的關心下,由程氏後裔和當地村民共同努力,先後投資幾十萬元,對程端忠墓進行修復和重建,使程端忠墓及其附屬建築基本重現昔日風采。
2007年,金寨縣委、縣政府將程端忠墓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程端忠墓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舉對程端忠墓的保護、開發與利用,將具有積極意義。加強文物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對文化旅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此處也已成為對後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旅遊觀光的一處絕佳之地,可謂“蓮花山腳天葬下,端公忠烈傳千古”。
2013年世程聯(南京)工作座談會議紀要中報導了保護程端忠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投資了1千萬,由先政負責牽頭出資,道興會長負責700萬(包括前期投入200萬)、先政出資100萬、副會長會傑出資100萬、學民副會長出資100萬。
歷史
程端忠,諡號忠烈,宋代理學宗師程頤之長子,哲宗時進士。程端忠為南宋抗金名將,公元1129年,與宋高宗率兵於長嶺布陣,激戰數日,大敗金兵。高宗要愈戰愈勇的程端中將來犯之敵逐出境外,卻因援兵未至,被困敵圍,情形萬分危急。為護主救駕,程端忠夫婦與皇帝、皇后互換龍鳳袍,引開金兵,高宗安然脫身,而端中卻不幸戰死陣中,首級掛城三天,為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史記載:“端中血戰失其首而不伏地,金兵駭服。朝廷念其功節顯著,賜金頭合軀而厚葬。”
據傳,安葬之日出棺13口,路過勝利村蓮花組一棺,天氣突然烏雲密布,雷霆大作,暴雨傾盆,致蓮花山山體滑坡,將棺木連同送葬隊伍一同埋葬,該地因而得名“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