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1) 稈 gān
形聲。繁體從禾,從旱,旱亦聲。“旱”指用盾牌抵擋毒辣陽光以保護莊稼。“禾”指莊稼。“禾”與“旱”聯合起來表示“要保護的莊稼本體、基幹”。本義:禾莖。同本義。後泛指草木的莖 [stalk]
稈,禾莖也。――《說文》
稻穰謂之稈。――《廣雅》
(2) 稈 gān
又如:稈草(作飼料的禾莖雜草);
麥稈;麻稈兒。今
贛語謂稻草為“稈”。
(3) 稈 gǎn
稻麥等植物的莖:麥~兒。麻~兒。
高粱~兒。煙~。葦~。
易混淆的字:桿
泛指禾本科植物的莖。專指其中節間中空者。參見“莖”。
【字形】篆
【構造】形聲兼會意字。乾也兼表義。篆文從禾,乾聲。隸變後楷書寫作稈。異體作稈,從旱聲。如今以稈為正體。
【本義】《說文·禾部》:“稈,禾莖也。從禾,旱聲。稈,稈或從乾聲。”本義為莊稼的莖。
【演變】稈,本義指莊稼的莖:或取一秉~焉|萁~空虛|高粱~|玉米~|麻~|麥~禾~。
【組字】稈,如今可單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禾部。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字部】稈 ·康熙筆畫:
8 ·部外筆畫: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旱切,音笴。同稈。《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秉稈焉。《注》秉,把也。稈,槀也。
(稈)《集韻》古旱切,音笴。與桿同。《博雅》稻穰謂之稈。《說文》禾莖也。引春秋傳:或投一秉稈。今左傳昭二十七年作或取一秉稈。
稈筆畫
讀音
翻譯
字 | 現代北京音(漢語拼音) | 中古音 | 構擬上古音 | 英義 |
稈 | gǎn | kanX | /*kˁarʔ {*kˁa[r]ʔ}/ | straw of grain |
組詞
朝鮮語
讀音
異體字
稈gǎn用於“麥稈”“麻稈”“煙稈”等。
稈“稈”的異體字。
【簡繁關係】“稈”是形聲字,形符是禾,聲符是旱,本義為禾莖,後來泛指草木植物的莖。《說文·禾部》:“稈,禾莖也。”“稈”是形聲字,形符是禾,聲符是乾,與“稈”同義。《說文·禾部》:“稈,稈或從乾。”《異體字表》把“稈”作為“稈”的異體字廢除。
【兩岸異同】在台灣,“稈”是常用字,用法與大陸“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