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稅法新編》根據我國最新(截止到 2013 年 7 月)稅收法規,結合“營改增”及“出口貨物勞務”的最新稅法規定進行編寫。根據稅法課程的特點,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闡述了我國現行稅收體系的基本內容。全書共分為 18 章,內容包括稅法概論、增值稅法、消費稅法、營業稅法、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及教育費附加規定、關稅法與船舶噸稅法、資源稅法、土地增值稅法、城鎮土地使用稅法與耕地占用稅法、房產稅法、車輛購置稅法和車船稅法、印花稅法、契稅法、菸葉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徵收管理法、稅務行政處罰與行政救濟。另外,在本書各章節中,除基本法規和實施細則外,在引用其他法規檔案時均註明了文號、出處,方便讀者在實際套用時檢索、查閱。 本書的特色在於:條文注釋清晰,內容闡述透徹;案例豐富,套用性強。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財政學專業、
會計學專業、金融學專業等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廣大稅務人員、註冊稅務師、註冊會計師和企業會計及財務管理人員的學習參考書和繼續教育培訓教材。
目錄
第1章 稅法概論 1
1.1稅收 1
1.1.1稅收的概念 1
1.1.2稅收的產生與發展沿革 1
1.1.3稅收的特徵 2
1.1.4稅收法律關係 3
1.1.5稅收制度與稅法的關係 3
1.2稅法 4
1.2.1稅法的概念 4
1.2.2稅法的作用 4
1.2.3稅法的原則 5
1.3稅法的構成要素 6
1.3.1納稅人 6
1.3.2徵稅對象 6
1.3.3稅率 7
1.3.4稅收優惠 7
1.3.5納稅環節 7
1.3.6納稅期限 7
1.3.7納稅地點 7
1.3.8總則、罰則和附則 7
1.4我國現行稅法體系 7
1.4.1我國現行稅法體系概述 7
1.4.2稅法分類 8
第2章增值稅法 12
2.1增值稅概述 12
2.1.1增值稅的概念 12
2.1.2增值稅的類型 12
2.1.3增值稅的計稅方法 13
2.1.4增值稅的特點 13
2.1.5我國增值稅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14
2.2增值稅的徵收範圍和納稅人 14
2.2.1增值稅的徵收範圍 14
2.2.2增值稅的納稅人與扣繳義務人 17
2.3增值稅的稅率和徵收率 19
2.3.1增值稅的稅率 19
2.3.2增值稅的徵收率 20
2.4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1
2.4.1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21
2.4.2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28
2.4.3銷售固定資產的稅額計算 29
2.4.4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 30
2.5出口貨物勞務退(免)稅 31
2.5.1出口貨物勞務退(免)稅基本政策 31
2.5.2出口貨物勞務 31
2.5.3增值稅退(免)稅辦法 33
2.6增值稅的稅收優惠 39
2.6.1增值稅起征點 39
2.6.2增值稅減免 39
2.7.1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基本規定 44
2.7.2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領購與開具 45
2.7.3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報稅與繳銷 47
2.7.4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與稅額抵扣 48
2.8營業稅改徵增值稅 48
2.8.1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 49
2.8.2應稅服務 49
2.8.3增值稅的稅率和徵收率 50
2.8.4應納稅額的計算 51
2.8.5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減免 54
2.8.6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徵收管理 55
2.9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55
2.9.2增值稅的納稅期限 56
2.9.3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57
2.10案例分析 57
第3章消費稅法 69
3.1消費稅概述 69
3.1.1消費稅的含義 69
3.1.2消費稅計稅方法 70
3.1.3我國消費稅的特點 70
3.1.4消費稅的作用 71
3.2消費稅的徵稅範圍和納稅人 72
3.2.1消費稅的徵稅範圍 72
3.2.2消費稅的納稅人 72
3.3消費稅的稅目和稅率 73
3.3.1消費稅的稅目 73
3.3.2消費稅的稅率 75
3.4消費稅的計稅依據 77
3.4.1從價定率計稅方法的計稅依據 77
3.4.2從量定額計稅方法的計稅依據 80
3.4.3複合計稅方法的計稅依據 80
3.5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81
3.5.1生產者自產自銷
應稅消費品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81
3.5.4進口應稅消費品的應納稅額的計算 84
3.6出口應稅消費品退(免)稅 85
3.7消費稅的稅收優惠 87
3.7.1消費稅的稅額減征 87
3.8消費稅的納稅申報 88
3.8.1消費稅的納稅環節 88
3.8.3消費稅的納稅期限 89
3.8.4消費稅的納稅地點 89
3.8.5消費稅的徵收機關與申報繳納 89
3.9案例分析 90
第4章營業稅法 98
4.1營業稅概述 98
4.1.1營業稅的概念 98
4.1.2營業稅的特點 98
4.1.3營業稅的產生和發展 99
4.2營業稅的徵稅範圍和納稅人 99
4.2.1營業稅的徵稅範圍 99
4.2.2營業稅的納稅人 101
4.3營業稅的稅目和稅率 102
4.3.1營業稅的稅目 102
4.3.2營業稅的稅率 104
4.4營業稅的計稅依據 104
4.5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09
4.5.1營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09
4.6營業稅的稅收優惠 111
4.6.1營業稅的起征點 111
4.6.2營業稅的稅收優惠 111
4.7營業稅的納稅申報 118
4.7.1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118
4.7.2營業稅的納稅期限 119
4.7.3營業稅的納稅地點 119
4.7.4營業稅的納稅申報 119
4.8案例分析 120
5.1.1城市維護建設稅的概念 126
5.1.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產生和發展 126
5.1.3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特點 127
5.1.4城市維護建設稅的作用 127
5.1.5城市維護建設稅的徵稅範圍 128
5.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計稅依據和稅率 128
5.2.1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 128
5.2.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計稅依據 128
5.2.3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稅率 128
5.3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29
5.4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稅收優惠 129
5.5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申報 129
5.5.1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期限 129
5.5.2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地點 130
5.5.3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申報 130
5.6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規定 130
5.6.1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 130
5.6.2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的基本法律規定 131
5.7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的納稅申報 132
5.8案例分析 132
第6章關稅法與船舶噸稅法 137
6.1關稅概述 137
6.1.1關稅的產生和發展 137
6.1.2關稅的概念和特點 138
6.1.3關稅的分類 139
6.2關稅的徵稅對象和納稅人 141
6.2.1關稅的徵稅對象 141
6.2.2關稅的納稅人 141
6.3關稅的稅則和稅率 141
6.3.1關稅的稅則 141
6.3.2關稅的稅率 142
6.3.3原產地規則 143
6.4.1一般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144
6.4.2特殊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146
6.4.3出口貨物的完稅價格 146
6.4.4完稅價格相關費用的核定 147
6.5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48
6.5.1進出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 148
6.5.2進境物品應納稅額的計算 148
6.6關稅的稅收優惠 149
6.6.3臨時減免稅 150
6.7關稅的納稅申報 150
6.7.1關稅的繳納 150
6.7.2關稅的保全和強制執行 150
6.7.3關稅的退還 151
6.7.4關稅的補征和追征 151
6.8船舶噸稅 151
6.8.1船舶噸稅的徵稅對象 152
6.8.2船舶噸稅的徵稅範圍 152
6.8.3船舶噸稅的納稅人 152
6.8.4船舶噸稅的稅率 152
6.8.5船舶噸稅的計稅依據 153
6.8.6船舶噸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53
6.8.7船舶噸稅的稅收優惠 153
6.8.8船舶噸稅的納稅申報 154
6.9案例分析 154
第7章資源稅法 161
7.1資源稅概述 161
7.1.1資源稅的概念 161
7.1.2資源稅的特點 162
7.1.3資源稅的立法原則 163
7.2資源稅的納稅人、徵稅範圍和稅率 164
7.2.1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 164
7.2.2資源稅的徵稅範圍 164
7.2.3資源稅的稅率 165
7.3資源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167
7.3.1資源稅的一般計稅方法 167
7.3.2從量定額的銷售數量確定 167
7.3.3代扣代繳計稅規定 168
7.4資源稅的稅收優惠 168
7.4.1資源稅的減征、免徵規定 168
7.4.2新舊政策銜接的具體徵稅規定 169
7.4.3出口應稅產品不退(免)資源稅的規定 169
7.5資源稅的納稅申報 169
7.5.1資源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169
7.5.2資源稅的納稅期限 169
7.5.3資源稅的納稅地點 170
7.6案例分析 170
第8章土地增值稅法 176
8.1.1土地增值稅概念 176
8.1.2我國土地增值稅的特點 176
8.1.3土地增值稅的立法原則 177
8.2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徵稅範圍和徵稅對象 178
8.2.1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 178
8.2.2土地增值稅徵稅範圍 178
8.2.3土地增值稅的適應稅率 181
8.3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 182
8.3.1應稅收入的確定 182
8.3.2扣除項目的確定 182
8.3.3評估價格及有關規定 184
8.4.1增值額的確定 186
8.4.2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86
8.4.3轉讓土地使用權和出售新建房及配套設施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87
8.4.4出售舊房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88
8.4.5特殊售房方式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188
8.5稅收優惠 189
8.5.1建造普通標準住宅的稅收優惠 189
8.5.2國家徵用收回的房地產的稅收優惠 189
8.5.3個人轉讓房地產的稅收優惠 189
8.6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189
8.6.1土地增值稅的申報納稅程式 189
8.6.2土地增值稅的納稅時間和繳納方法 191
8.6.3土地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191
8.6.4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申報 192
8.6.5相關責任與義務 192
8.6.6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增值稅的清算管理 193
8.7案例分析 197
9.1城鎮土地使用稅法 204
9.1.2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義務人 205
9.1.3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徵稅範圍 206
9.1.4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06
9.1.5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收優惠 207
9.1.6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徵收管理 213
9.2耕地占用稅法 214
9.2.1耕地占用稅基本原理 214
9.2.2耕地占用稅的納稅義務人 215
9.2.3耕地占用稅的徵稅範圍 215
9.2.5耕地占用稅的稅收優惠 216
9.2.6耕地占用稅的徵收管理 217
9.3案例分析 217
第10章房產稅法 223
10.1房產稅概述 223
10.1.1房產稅基本原理 223
10.1.2房產稅的納稅義務人與徵稅對象 224
10.1.3房產稅的徵稅範圍 225
10.2房產稅的計稅依據與稅率 225
10.2.1房產稅的計稅依據 225
10.2.2房產稅的稅率 226
10.3房產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27
10.3.1從價計征的計算 227
10.3.2從租計征的計算 227
10.4房產稅的稅收優惠 227
10.5房產稅的納稅申報 229
10.5.1房產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29
10.5.2房產稅的納稅期限 229
10.5.3房產稅的納稅地點 229
10.6案例分析 229
第11章車輛購置稅法和車船稅法 234
11.1車輛購置稅法 234
11.1.2車輛購置稅的納稅義務人 235
11.1.3車輛購置稅的徵稅對象與徵稅範圍 235
11.1.4車輛購置稅的稅率與計稅依據 236
11.1.5車輛購置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37
11.1.6車輛購置稅的稅收優惠 239
11.1.7車輛購置稅的徵收管理 239
11.2車船稅法 241
11.2.1車船稅基本原理 241
11.2.2車船稅的納稅義務人、徵稅範圍 243
11.2.3車船稅的稅目與稅率 243
11.2.4車船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45
11.2.5車船稅的稅收優惠 248
11.2.6車船稅的徵收管理 248
11.3案例分析 249
第12章印花稅法 255
12.1印花稅概述 255
12.1.1印花稅的概念 255
12.1.2印花稅的特點 255
12.1.3印花稅的立法原則 256
12.2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徵稅範圍和稅率 257
12.2.1印花稅的納稅義務人 257
12.2.2印花稅的徵稅範圍 258
12.2.3印花稅的稅率 259
12.3印花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61
12.3.1印花稅計稅依據的一般規定 261
12.3.2印花稅計稅依據的特殊規定 263
12.3.3印花稅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264
12.4印花稅的稅收優惠 264
12.5印花稅的納稅申報 266
12.5.1印花稅的繳納方法 266
12.5.2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繳納印花稅的其他有關規定 267
12.5.3印花稅票 267
12.5.4責任和義務 268
12.5.5違章處理 268
12.5.6印花稅的納稅環節 269
12.5.7印花稅的納稅地點 269
12.5.8管理與處罰 269
12.6案例分析 270
第13章契稅法 278
13.1契稅概述 278
13.2契稅的計算 279
13.3契稅的納稅申報 281
13.3.1契稅優惠的一般規定 281
13.3.2契稅優惠的特殊規定 281
13.3.3契稅的徵收管理 283
13.4案例分析 284
第14章菸葉稅法 288
14.1菸葉稅概述 288
14.2菸葉稅的計算 289
14.3菸葉稅的納稅申報 289
14.4案例分析 290
第15章企業所得稅法 292
15.1企業所得稅概述 292
15.1.1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292
15.1.2企業所得稅的特徵 292
15.1.3企業所得稅的作用 293
15.2企業所得稅的徵稅範圍、徵稅對象和納稅人 293
15.2.1企業所得稅的徵稅範圍 293
15.2.2企業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293
15.2.3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294
15.3企業所得稅的稅率、計稅依據和所得來源確定原則 295
15.3.1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295
15.3.2企業所得稅計稅依據 295
15.3.3所得來源的確定原則 295
15.4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296
15.4.2間接計算法 302
15.5資產的稅務處理 303
15.6企業所得稅額的計算 307
15.7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312
15.8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314
15.8.1企業所得稅的納稅期限 314
15.8.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地點 314
15.9案例分析 315
第16章個人所得稅法 325
16.1個人所得稅概述 325
16.1.1個人所得稅概念 325
16.1.2個人所得稅法的產生與發展 325
16.1.3個人所得稅的特點 327
16.2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和所得來源地 327
16.2.1居民納稅人與非居民納稅人的判定標準 327
16.2.2對無住所的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徵稅的規定 329
16.2.3個人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330
16.3個人所得稅的徵稅對象與適用稅率 330
16.3.1個人所得稅的徵稅對象 331
16.3.2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 338
16.4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341
16.4.1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 341
16.4.2不同所得項目應納稅額的計算 342
16.4.3境外所得已納稅額的扣除 350
16.4.4個人所得稅的特殊計稅方法 351
16.5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363
16.5.1個人所得稅的免稅優惠 363
16.5.2個人所得稅的減征優惠 364
16.5.3個人所得稅的暫免徵收 365
16.6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申報 366
16.6.1自行申報納稅 366
16.6.2源泉扣繳納稅 368
16.7案例分析 369
第17章稅收徵收管理法 376
17.1稅收徵收管理法概述 376
17.1.1稅收徵收管理法的概念、立法目的和適用範圍 376
17.1.2稅收徵收管理法的適用主體及其權利與義務的設定 377
17.2稅務管理 378
17.2.1稅務登記管理 379
17.2.2賬簿、憑證管理 382
17.2.3發票管理 383
17.2.4納稅申報管理 384
17.3稅款徵收 387
17.3.1稅款徵收概述 387
17.3.2稅款徵收的措施 389
17.4稅務檢查 395
17.4.1稅務檢查範圍 395
17.4.2稅務檢查的特點 395
17.4.3稅務檢查的方法 396
17.4.4稅務機關在稅務檢查中的權利和義務 396
參考文獻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