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長城遺址(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長城遺址(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秦長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西吉縣、固原縣。

2001年6月25日,秦長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長城遺址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西吉縣、固原縣 
  • 所處時代:戰國 
  • 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主要建築,伊金霍洛旗秦長城,彭陽縣秦長城,西吉縣秦長城,固原縣秦長城,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開始在北邊修築長城。秦宣太后詐殺義渠戎王后,秦攻占了義渠大量土地,為了防備其殘餘勢力捲土重來而修築了長城。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始皇命蒙恬北逐匈奴,並修築長城於黃河以北的陰山山麓。秦始皇長城位置向更北發展。此時,秦昭王長城的防禦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其作為第二道防線應該還在被利用。
西漢時期,漢高祖經白登之圍後,與匈奴定和親之議。此時上距秦昭王長城的修築時間僅六七十年,其保存情況也必然相當完好,因此漢修繕並沿用了秦昭王長城。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固原設立州郡級軍政建制鎮戎軍,固原成為宋朝防禦西夏的第一門戶。鎮戎軍“請自隴山以東,循古長城塹以為限”,這裡的“古長城塹”即戰國秦長城。宋夏戰爭時期,曹瑋主政鎮戎軍時修築並利用過這段戰國秦長城,而且在其沿線挖掘壕塹,以阻止西夏騎兵南下。
北宋慶曆元年至四年(1041年~1044年),宋夏雙方在固原長城沿線發生過數次規模較大的戰爭,固原戰國秦長城“內城”,在宋夏戰爭時期被修築利用過。
秦長城遺址
秦長城遺址

主要建築

伊金霍洛旗秦長城

伊金霍洛旗戰國秦長城遺址位於納林陶亥鎮,牆體貫穿納林陶亥鎮全鎮,總長41.319公里,多為自然石片堆砌而成,壘砌規整,石片之間既無引泥,又無白灰,屬於乾砌石牆。

彭陽縣秦長城

彭陽段戰國秦長城由甘肅靜寧縣進入寧夏西吉縣,途徑原州區,於河川鄉黃河村黃家莊進入彭陽境。縣境長城分布在2鎮2鄉10村20多個村民小組,全長約80多公里。彭陽戰國秦長城現存較好的是自陽鎮白岔村段和孟源鄉玉源村段。殘存高度2~13米不等,基寬7~10米,頂寬2米,夯土層0.1~0.3米。在縣內長城塬、孟塬塬、白岔等地設有多處長城烽火台,殘存最大的長14米,底部周長73米,頂部直徑約5米。在長城沿線的交通要塞和視野開闊的地方築有城障和烽火台,澇池張溝圈的長城大拐角處有一小城障,城障呈長方形,東西長120米、南北寬60米,殘存角墩基座周長60米,殘高17米。另一座城障在白岔村姚灣,修建在南距長城約90米的小山頂上長85米、寬46米、殘高3米。烽火台或二、三里,或四、五里不等,多呈圓錐堆積,分布在白馬廟、黨岔、姚灣等地。

西吉縣秦長城

西接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境內的秦昭王長城,東與固原市原州區境內的秦昭王長城相接。長城經原州區滴滴溝後,經馬蓮川水庫進入西吉縣,經西吉縣東坡、保林村、明榮村進入西吉縣興隆鎮,經興隆鎮單家集村、玉橋村、黃岔村、東台村出寧夏境進入靜寧縣原安鎮境北峽口,基本呈東西走向。
境內秦昭王長城牆體,長44.293千米,現存21段,實際殘存僅為10.712千米,牆體遺蹟極少,僅有自西吉縣將台鄉至馬蓮鄉張保塬村之間牆體保存較好,基寬6~10米,高1.5~3.6米。境內秦昭王長城相關建築遺址,主要有城堡、烽燧等。城堡現僅存將台堡遺址,位於西吉縣將台鄉明台村南100米處,始建於秦昭王時期,城址平面基本呈正方形,東西長70米,南北寬68米,南垣設有一門。
烽燧多建在長城沿線的高地上,其中保存較好的有東山烽燧、王少台山烽燧、西山烽燧、疙瘩梁烽燧、東坡山烽燧、西坪山烽燧、北山烽燧、南山烽燧、硝河烽燧、夏寨烽燧。

固原縣秦長城

固原戰國秦長城西起於甘肅岷縣,從閆廟村進入固原市西吉縣東台村,出馬蓮河河谷,即進入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在張易鎮西的長城內側築有一城障,呈東南至西北長方形。至黃堡東,長城轉折為東北方向進入紅莊,有一處較大城障,其北側緊貼長城,長城已成為一條土壠,其他三面無任何城垣夯築痕跡。
孫家莊長城內側築有城障。吳家莊段戰國秦長城有城障、敵台、修築城牆的壕塹。閆家莊地界長城牆體清晰且保存尚好,有修築規模較大的城障,墩台遺址清晰,發現有繩紋板瓦片等遺物。長城村境內長城牆體高大,敵台凸出牆體,間距200多米,城障在長城牆體內數十米處,遺蹟清晰。
明莊西段始,長城走向分為兩道,即“內城”與“外城”。內城從明莊越過銀(川)平(平涼)公路,經海堡、郭莊、十里舖村,過清水河(蕭關古道)至河對岸陳家沙窩。外城走向形成一個不規則弓形狀,經喬窪過清水河到鄭家磨,之後折向東南至陳家沙窩,與內城合二為一。內城城墩和城牆修築高大、寬厚,牆體基本沒有中斷,保存相對完整。牆體修築過程內外取土,外城牆壕形成深塹,內城牆壕成為寬闊的平地。城墩布局有序,大致每200~230米1個城墩。明莊、海堡等多處築有城障,其外城牆大都早已夷為平地,成為農田。內外城牆在陳家沙窩會合後,進入固原東部山地,沿駱駝河東南進入彭陽縣境內。

保護措施

1985年、1988年,彭陽縣秦長城遺址被彭陽縣人民政府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彭陽縣人民政府劃定彭陽縣秦長城遺址保護範圍。
1994年7月20日,伊金霍洛旗秦長城遺址被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公布為全旗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5月2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伊金霍洛旗秦長城遺址為全區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6月25日,秦長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伊金霍洛旗秦長城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彭陽縣秦長城位於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固原縣秦長城西起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從閆廟村進入固原市西吉縣東台村,進入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
戰國秦長城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伊金霍洛旗秦長城遺址:從鄂爾多斯站出發,路程大約56千米,約需59分鐘。
自駕前往固原秦長城遺址:從固原站出發,路程大約9.5千米,約需21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