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詔文陶量,秦代量器。1963年出土于山東鄒城市嶧山鎮邾國故城內。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詔文陶量
- 出土地點:山東鄒城市嶧山鎮
- 館藏地點:山東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秦
簡介,歷史,價值,
簡介
這件陶量通高9.2厘米,口徑20.5厘米,容量為兩千毫升,為泥質夾砂灰陶,陶質細密堅硬,粗筒形直口,平沿,腹壁斜直,平底,製作規整。
腹部外壁印有篆書秦詔文二十行四十字:“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內底和口沿處分別鈐印“騶”字戳記,應為製作陶量工匠的姓氏。詔文中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由此證明這件陶量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
歷史
邾國是東周時期著名方國之一,據《左傳》、《史記》記載,西周始封,邾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遷於嶧,至二十九世為楚所滅,在此建都400餘年。邾滅後,故城仍為當地政治、經濟中心,直至北齊年間淪為廢墟。邾國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齊遷徒共延續了1100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以來封建割劇的局面,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採取了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重大改革措施。這件秦詔文陶量就是統一度量衡制度的見證。
價值
全國發現完整的秦代陶量甚為罕見。所幸鄒城市就發現出土完整的秦詔文陶量四件,分別珍藏在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和鄒城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