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趙於長平

《秦攻趙於長平》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秦攻趙於長平
  • 出處:《戰國策》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秦攻趙於長平
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將退兵;不親,則且遂攻之。”
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周子謂齊王曰:“不如聽之以卻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燕之計過矣。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則明日及齊、楚矣。且夫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齊、楚兩國起兵救趙。秦王盤算道:“如今齊、楚前來救趙,如果他們團結一致,寡人退兵未遲;假如他們一盤散沙,則乘勢攻之。”
這時,趙軍糧食告急,派人向齊國借糧,可是齊王不理睬。謀臣周子對齊王說:“大王不如把糧米暫借趙國,讓他擊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會無所忌憚,不會退去。這樣,就正中了秦國的計策,而齊、燕就失策了。而且趙對於燕、齊兩國來說,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這正象牙齒跟嘴唇的關係,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今日趙國罹難,明日滅亡之禍就會降臨到齊、楚身上。因此救援趙國就好比捧著漏瓮、澆滅燒焦的鍋一樣,實在是十萬火急。再說救趙是一種高尚的國際義舉,擊退秦國,也可以張揚名聲,不去顯示正義張揚威名,卻一味地吝嗇糧食,這確實是戰略決策的錯誤啊。”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