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攻寧邑,戰國時期秦攻魏寧邑之戰。秦趙“長平之戰”後,秦進圍趙都邯鄲,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因魏楚救趙,秦罷邯鄲之圍轉攻魏,取寧邑(今河南修武),更名安陽。
基本介紹
- 名稱:秦攻寧邑
- 定義:戰國時期秦攻魏寧邑之戰
秦攻寧邑,戰國時期秦攻魏寧邑之戰。秦趙“長平之戰”後,秦進圍趙都邯鄲,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因魏楚救趙,秦罷邯鄲之圍轉攻魏,取寧邑(今河南修武),更名安陽。
秦攻寧邑,戰國時期秦攻魏寧邑之戰。秦趙“長平之戰”後,秦進圍趙都邯鄲,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因魏楚救趙,秦罷邯鄲之圍轉攻魏,取寧邑(今河南修武),更名安陽。...
《秦攻魏取寧邑》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作品原文 秦攻魏取寧邑 秦攻魏,取寧邑,諸侯皆賀。趙王使往賀,三反不得通。趙王憂之,謂左右曰:“以秦之強,得寧邑,以制齊、趙。諸侯皆賀,吾往賀而獨不得通,此必加兵我,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
《秦拔寧邑》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作品原文 秦拔寧邑 秦拔寧邑,魏王令之謂秦王曰:“王歸寧邑,吾請先天下構。”魏魏王曰:“王無聽。魏王見天下之不足恃也,故欲先構。夫亡寧者,宜割二寧以求構;夫得寧者,安能歸寧乎?”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
《秦罷邯鄲》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作品原文 秦罷邯鄲 秦罷邯鄲,攻魏,取寧邑,吳慶恐魏王之構於秦也,謂魏王曰:“秦之攻王也,王知其故乎?天下皆曰王近也。王不近秦,秦之所去。皆曰王弱也。王不弱二周,秦人去邯鄲,過二周而攻王者,以王為易制也。王亦知弱之...
⒉先強後弱,秦穆公稱霸西戎 ⒊用人不疑,孟明視大敗晉國 ⒋誘義渠,大敗合縱聯軍 ⒌破蜀國,秦惠文王智送“屙金牛”⒍真真假假武關之約 ⒎坐山觀虎鬥,陳軫巧計挫韓魏 ⒏遠交近攻,范雎制定外交方略 第二章 安內圖強 ⒈羊皮換賢,秦穆公重用百里奚 ⒉變法圖強,秦孝公遷都變法 ⒊平內患,獻公歸國 ...
公元前277年,魏無忌的同父異母兄魏安釐王圉繼承王位,魏圉妒賢忌能,排擠魏無忌,便封魏無忌於魏的東部邊境,當時稱為“寧邑”。國際大事 高句麗國 公元前277年,羅馬便派兵擊敗了一些抵抗勢力,許多城邦加入了羅馬同盟。公元前277年,高句麗國成立。東明王為首的開國功臣們聲稱自己是繼承檀君的血統的。公元...
秦攻魏,取寧邑 趙太后新用事 魏策 文侯與虞人期獵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 魏公叔痤為魏將 魏公叔痤病 魏惠王死 齊、魏戰於馬陵 田需貴於魏王 秦、楚攻魏,圍皮氏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 秦敗魏於華,走芒卯而圍大梁 秦敗魏於華,魏王且入朝於秦 華陽之戰 秦將伐魏 魏王欲...
秦攻趙平原君使人請救於魏 希寫見建信君 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客見趙王 秦攻魏取寧邑 趙太后新用事 秦使王翦攻趙 西門豹為鄴令 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 魏公叔痤病 齊魏戰於馬陵 田需貴於魏王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 秦敗魏於華魏王且入朝於秦 華軍之戰...
秦攻趙於長平 秦攻趙平原君使人請救於魏 希寫見建信君 樓緩將使 客見趙王 秦攻魏取寧邑 趙太后新用事 秦使王翦攻趙 魏策 西門豹為鄴令 魏文侯與田子方飲酒而稱樂 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 魏公叔痤病 齊魏戰於馬陵 田需貴於魏王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梁王魏嬰觴諸侯於范台 秦敗魏於華 華軍之戰 ...
二齊欲攻宋/422 四五國伐秦無功/426 五樓緩將使/432 六虞卿請趙王/433 十二馮忌請見趙王/435 十三客見趙王/437 十四秦攻魏取寧邑/439 十八趙太后新用事/442 十九秦使王翦攻趙/446 卷二十二魏一 三樂羊為魏將/448 四西門豹為鄴令/449 五文侯與虞人期獵/449 六魏文侯與田子方/450 七魏武侯與諸大夫/...
二 齊欲攻宋 / 422 四 五國伐秦無功 / 426 五 樓緩將使 / 432 六 虞卿請趙王 / 433 十二 馮忌請見趙王 / 435 十三 客見趙王 / 437 十四 秦攻魏取寧邑 / 439 十八 趙太后新用事 / 442 十九 秦使王翦攻趙 / 446 卷二十二 魏一...
制媾在秦(趙策三:秦趙戰於長平)204 王亦過矣(趙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於趙)205 伏事辭行(趙策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206 物傷其類(趙策四:秦攻魏取寧邑)207 交淺言深(趙策四:馮忌請見趙王)209 貴而慘死(趙策三:平原君謂平陽君)210 郎中為冠(趙策三:建信君貴於趙)210 買馬待工(...
二 齊欲攻宋 / 422 四 五國伐秦無功 / 426 五 樓緩將使 / 432 六 虞卿請趙王 / 433 十二 馮忌請見趙王 / 435 十三 客見趙王 / 437 十四 秦攻魏取寧邑 / 439 十八 趙太后新用事 / 442 十九 秦使王翦攻趙 / 446 卷二十二 魏一...
制媾在秦(趙策三:秦趙戰於長平)王亦過矣(趙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於趙)伏事辭行(趙策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物傷其類(趙策四:秦攻魏取寧邑)交淺言深(趙策四:馮忌請見趙王)貴而慘死(趙策三:平原君謂平陽君)郎中為冠(趙策三:建信君貴於趙)買馬待工(趙策四:客見趙王)癘人憐王(楚策...
制媾在秦(趙策三:秦趙戰於長平)王亦過矣(趙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於趙)伏事辭行(趙策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物傷其類(趙策四:秦攻魏取寧邑)交淺言深(趙策四:馮忌請見趙王)貴而慘死(趙策三:平原君謂平陽君)郎中為冠(趙策三:建信君貴於趙)買馬待工(趙策四:客見趙王)癘人憐王(楚策...
第二章 齊欲攻宋 第四章 五國伐秦無功 第五章 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第六章 虞卿請趙王 第十二章 馮忌請見趙王 第十三章 客見趙王 第十四章 秦攻魏取寧邑 第十八章 趙太后新用事 第十九章 秦使王翦攻趙 第二十二篇 魏策一 第三章 樂羊為魏將而攻中山 第四章 西門豹為鄴令 第五章 文侯與虞人期獵 第...
寧姓發源於春秋時衛國之寧邑,得姓不久,便風光顯赫,見諸史冊者有寧俞(寧武子)及其子寧相等,另有被放逐於秦的衛國大夫寧跪,這樣寧跪子孫和秦寧公之支庶便在陝西相融合,另寧戚仕於齊,子孫便落籍山東。戰國時,有周威王師、趙國中牟(今屬河南)人寧越,秦時有魏(今河北臨漳)人寧昌,東陽(今安徽天長)...
制媾在秦(趙策三:秦趙戰於長平)王亦過矣(趙策三:魏使人因平原君請從於趙) 伏事辭行(趙策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物傷其類(趙策四:秦攻魏取寧邑) 交淺言深(趙策四:馮忌請見趙王) 貴而慘死(趙策三:平原君謂平陽君)郎中為冠(趙策三:建信君貴於趙) 買馬待工(趙策四:客見趙王)癘人憐...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陽 東周與西周戰 東周與西周爭 東周欲為稻 昭獻在陽翟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 楚攻雍氏 周最謂呂禮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溫人之周 或為周最謂金投 周最謂金投 石行秦謂大梁造 謂薛公 齊聽祝弗 蘇厲為周最謂蘇秦 謂周最日仇赫之相宋 為周最謂魏王 謂周最...
2、出自姬姓。據《姓氏急就篇·注》及《姓氏考略》所載,文王之子衛康叔之後有衛成公,成公封其子季〓於寧邑(今河南修武),子孫以邑為氏(實與①相矛盾,寧俞為衛成公時忠臣,成公不可能把一地封於兩人,與古制不符)。3、出自嬴姓。據《元和姓纂》所載,寧與秦同姓,秦襄公曾孫謚寧公,支庶以謚...
趙欲存之平原君謂平陽君秦攻趙於長平秦、趙戰於長平秦圍趙之邯鄲齊將攻宋,而秦陰禁之五國伐秦無功虞卿請趙王秦攻魏,取寧邑趙太后新用事魏 策文侯與虞人期獵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魏公叔痤為魏將魏公叔痤病魏惠王死齊、魏戰於馬陵田需貴於魏王秦、楚攻魏,圍皮氏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梁王魏嬰觴諸侯於...
開通共城、寧邑到韓國上黨的道路,讓這條路經過安成,進出的商賈都要納稅,這就等於魏國又把韓國的上黨做為抵押。如果有了這些稅收就足能使國家富足。韓趙兩國必定要感激魏國、愛戴魏國、尊崇魏國、尊崇魏國、懼怕魏國,韓國一定不敢反叛魏國,這樣,韓趙就成為魏國的郡縣了。魏國得到韓趙作為郡縣,衛、大梁、河外...
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 史舉非犀首於王 魏惠王起境內眾 齊魏戰於馬陵 田需貴於魏王 秦楚攻魏 龐蔥與太子質於邯鄲 秦敗魏於華走芒卯 秦敗魏於華魏王且入朝 華陽之戰 齊欲伐魏 秦使趙攻魏 魏王問張旄日 穰侯攻大梁 白珪謂新城君日 長平之役平都君 芮宋欲絕秦趙之交 秦拔寧邑 秦罷邯鄲攻魏 信陵君殺...
一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章 二 秦攻宜陽章 三 東周與西周戰章 四 東周與西周爭章(原連上為一章)五 東周欲為稻章 六 昭(獻)〔�〕在陽翟章 七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章(原連上為一章)八 楚攻雍氏章 九 (周最)〔祝弗〕謂(石)〔呂]禮章 十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章 十一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春秋時,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到衛國去,回來路過寧邑,住在一家客店裡。店主姓嬴,看見陽處父相貌堂堂,舉止不凡,十分欽佩,悄悄對妻子說:“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來,隨時留心,都沒找到一個合意的。今天我看陽處父這個人不錯,我決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陽處父的同意,離別妻子,跟著他...
一 秦興師臨周而求九鼎章 二 秦攻宜陽章 三 東周與西周戰章 四 東周與西周爭章(原連上為一章)五 東周欲為稻章 六 昭(獻)〔�〕在陽翟章 七 秦假道於周以伐韓章(原連上為一章)八 楚攻雍氏章 九 (周最)〔祝弗〕謂(石)〔呂〕禮章 十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章 十一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沂州:《十道志》曰:沂州,琅琊郡,置在臨沂縣。《禹貢》徐州之域也。春秋時齊地。秦置琅琊郡。北宋·李昉等奉敕撰《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一·州郡部七·河北道上至卷一百七十二·州郡部十八·嶺南道》如下:懷州:《十道志》曰:修武,本寧邑也。幽州:《十道志》曰:幽州,范陽郡。《禹貢》冀州之域。
吾自京師歸,偕吾叔佐聚族彥之尤,考歷傳之跡,與叔祖蔚文洎叔選、輔,弟作賓等,協力同心,將大獻公八子所派散居旌邑、寧邑、宣邑、太邑、昌化等邑,共數十餘處,合併而修之,幸為之敘。自宋唐以上,仍襲舊編,示有所本,不敢專也;自嘉靖以來,則詳始末,明有所征,不敢略也。”余聞而韙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