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蘇梅爾浣熊

科蘇梅爾浣熊

科蘇梅爾浣熊(學名:Procyon pygmaeus)是浣熊科、浣熊屬動物。皮毛主要是棕褐色,散布著深色頭髮。眼睛周圍有厚厚的深色皮毛面具,四周各有鮮明的白色皮毛。它們的尾巴呈金色調,並被6到7個深色毛皮環分割。科蘇梅爾浣熊是浣熊屬的最小成員。成年雄性的平均體重為3.58±0.52千克,雌性平均體重3.28±0.18千克,雄性比雌性重約11%。成年科蘇梅爾浣熊的平均頭部和身體總長為75.5厘米,約占大陸物種總長的90%。同樣,雄性的平均尾巴長度為24.4厘米,雌性的平均尾巴長度為24.2厘米。它們的犬齒大小在性別之間差異很大,雄性犬齒的平均長度為10.8毫米,雌性犬齒的平均長度僅為9.9毫米。

只分布在墨西哥的科蘇梅爾島,通常棲息於紅樹林沼澤和其他沿海地區,雜食性,主要以螃蟹為食,也吃水果、昆蟲、青蛙和蜥蜴為食。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極危(CR)。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社會行為,攝食行為,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瀕危原因,保護措施,物種危害,

動物學史

科蘇梅爾浣熊是根據Merriam(1901)、Goldman(1950)、Hall(1981)、Lazell(1981)和Helgen & Wilson(2005)將其命名為Procyon pygmaeus。體型和顱骨特徵足以將科蘇梅爾浣熊視為一個獨立的物種(Merriam 1901、Goldman 1950、Jones & Lawlor 1965)。來自McFadden(2004)和García-Vasco(2005)的形態計量學數據也支持了科蘇梅爾浣熊是真正的侏儒和獨立物種的說法。mtDNA的分析表明,該物種在遺傳上與尤卡坦半島北美浣熊(Procyon lotor)(即最接近的同類種群; McFadden等,2008)不同。Helgen & Wilson(2003)認為科蘇梅爾浣熊成為加勒比海地區浣熊中唯一有效的分類種群。

形態特徵

科蘇梅爾浣熊在外觀上與北美浣熊Procyon lotor)相似。皮毛主要是棕褐色,散布著深色頭髮。眼睛周圍有厚厚的深色皮毛面具,四周各有鮮明的白色皮毛。它們的尾巴呈金色調,並被6到7個深色毛皮環分割。科蘇梅爾浣熊是浣熊屬的最小成員。成年雄性的平均體重為3.58±0.52千克,雌性平均體重3.28±0.18千克,雄性比雌性重約11%。成年科蘇梅爾浣熊的平均頭部和身體總長為75.5厘米,約占大陸物種總長的90%。同樣,雄性的平均尾巴長度為24.4厘米,雌性的平均尾巴長度為24.2厘米。它們的犬齒大小在性別之間差異很大,雄性犬齒的平均長度為10.8毫米,雌性犬齒的平均長度僅為9.9毫米。

棲息環境

科蘇梅爾浣熊偏愛紅樹林林和沙質地區,但也存在於半常綠和半落葉的熱帶森林和農業地區。不同植被類型的豐度差異很大。大多數數量生活在該島的沿海地區,並且該島中部的大部分無科蘇梅爾浣熊或密度很低。科蘇梅爾浣熊可能生活在人類住宅區附近,或鋪砌和未鋪砌的道路上。

生活習性

社會行為

科蘇梅爾浣熊大部分是夜間活動,儘管有時在白天也可以看到它們。它們建造巢穴作為庇護所,但是與大多數其他浣熊物種不同,它們由於具有亞熱帶棲息地而不會冬眠。科蘇梅爾浣熊有能力爬樹。後腳可以旋轉180度,這使它們可以從樹頂先下降。科蘇梅爾浣熊通常是孤獨的,但有時個體會在交配季節形成群體或臨時聚集,或利用與人類有關的食物來源。
據估計,科蘇梅爾浣熊的領地面積約為67公頃。它們的領地面積通常基於食物的供應情況。在有更多食物的地方,領地面積較小;在沒有食物的地方,領地面積較大。
科蘇梅爾浣熊像其他所有浣熊屬成員一樣,使用感官進行交流。科蘇梅爾浣熊通常比其他動物更多地使用其觸覺。科蘇梅爾浣熊缺乏相對的拇指,爪子也無法伸縮。它們敏感的前爪用於處理和清理食物或其他物體。科蘇梅爾浣熊具有矯正視力,遠距離視力較差,但夜視力卻不錯。他們的視力不如嗅覺重要。科蘇梅爾浣熊用敏銳的嗅覺來探測掠食者或獵物以及食物的存在。有氣味的腺體(通常是肛門腺體)以及尿液和糞便被用作區分個體與同種異體的化學標記。科蘇梅爾浣熊的聽覺感也得到增強,這使它們之間可以很好地交流。科蘇梅爾浣熊會發出發聲,包括嘶啞聲、嘯叫聲、咆哮聲、嘶嘶聲、尖叫聲和嗚咽聲。這些發聲用於種內和種間交流。

攝食行為

科蘇梅爾浣熊屬雜食性,以多種動植物為食。他們的飲食中有50%以上是螃蟹。其他食物來源包括水果、昆蟲、小龍蝦、青蛙以及其他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視情況而定。在糞便中發現了來自人心果Manilkara achras)果實的種子和豌豆科的開花植物,以及草屬的圓錐花序的葉子。不同季節、不同地點、性別和年齡段的攝食行為幾乎沒有差異。但是,由於自然或人為破壞棲息地而導致棲息地質量發生重大變化後,它們的飲食也會發生變化。颶風可以減少螃蟹在飲食中的比例,並增加無脊椎動物和其他食物來源的比例。

分布範圍

科蘇梅爾浣熊分布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沿岸的科蘇梅爾島內,該島位於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的交界處,距離墨西哥尤卡坦半島16千米。
科蘇梅爾浣熊分布圖科蘇梅爾浣熊分布圖

繁殖方式

和其他浣熊一樣,科蘇梅爾浣熊也是一夫多妻制的。在交配季節,雄性和雌性通常在3-4天接受期內聚集在某些區域。在此期間,雄性與儘可能多的雌性交配,雌性將與多個雄性交配。雌性每年繁殖一次,在兩個繁殖季節之一繁殖。大多數在11月到次年1月之間出生。因此,繁殖間隔是9月和11月。但是,有些幼仔出生於7-8月的夏末,繁殖間隔為5-6月。在經過63-65天的妊娠期後,每胎產2-5仔,每個重約60-75克。雌性通常在約1年後性成熟,而雄性在約2年後性成熟。
雄性不參與撫養幼仔。雌雄獨自照顧至斷奶,並教幼仔如何獨自生存。幼仔通常在約16周大時斷奶。幼仔在大約10個月大時就變得獨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後代會在性成熟後立即與母親呆一小段時間,但最終會分散尋找伴侶。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極危(CR)。
列入《墨西哥國家瀕危物種名單》(SEMARNAT 2010)——瀕臨滅絕(En Peligro de Extinción)。

種群現狀

由於該物種的數量少(僅限於一個島嶼)且種群集中,因此被認為是極度瀕危物種,所有個體僅包含一個亞種群。儘管存在多個種群估計值,但在野外對科蘇梅爾浣熊進行預防性估計的典型總種群數量少於250個成熟個體,並且所有研究均表明種群數量正在下降。儘管實際數字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非常有彈性(考慮到熱帶颶風周圍的人口波動),但總體趨勢是,由於人類不斷侵入(旅遊、城市發展、發展)使其僅限於很小的生境碎片中,成熟個體迅速下降,入侵物種(捕食者和病原體),道路擴張以及颶風的強度和嚴重性不斷提高。
科蘇梅爾浣熊的總亞群估計值,包括幼體,數量為323(McFadden 2004)到955(Copa-Alvaro 2007)只。考慮到捕獲的個體中有59.4%是成年浣熊(McFadden & Mairi,2013年),則估計的成熟個體的數量為192-567隻。密度估計值因地點和年份而異,範圍從12.4-112隻/平方公里(McFadden 2004,Copa-Alvaro 2007)。雄雌比例相當平衡,McFadden等人於2010年在兩個地點進行了子樣本調查,在捕獲的96隻科蘇梅爾浣熊中,雄47頭,雌49頭。然而,加西亞·瓦斯科(García-Vasco)(2005)發現該比例略微偏向女性,但與1:1並無顯著差異。
該物種受到颶風的嚴重影響,種群數量隨這些事件而波動。由於人類活動已經嚴重壓迫了總數量,因此該物種在這些自然災害後恢復的難度越來越大。遭受重大颶風襲擊後,科蘇梅爾浣熊在特定地點的密度可能下降多達60%,並且青年浣熊在種群中的比例會大大減少(Copa-Alvaro 2007)。颶風的影響可能在島上的不同地區或植被類型之間有所不同(Copa-Alvaro 2007)。

瀕危原因

科蘇梅爾島已被廣泛開發用於旅遊業。直到2005年左右,科蘇梅爾仍得到相對良好的保護,該島近90%的土地被自然植被覆蓋(Romero-Nájera2004,Romero-Nájera等,2007),但情況迅速惡化。該島的內部地區不算發達,但科蘇梅爾浣熊很少或不存在(Cuarón等,2004;García-Vasco,2005;Copa-Alvaro,2007)。科蘇梅爾浣熊棲息地只有很小的一塊,而且正是大多數旅遊業正在發展的海岸。
道路系統的擴展和拓寬使該島的植被至少在三個區域破碎化(Cuarón等,2004;de Villa-Meza等,2004、2011)。拓寬道路可能會增加其屏障作用,並加劇其對科蘇梅爾浣熊和其他本地物種的影響(de Villa-Meza等,2011)。自2001年以來記錄的大多數科蘇梅爾浣熊死亡案例是由於其在島上的高速公路上被汽車壓過所致(García-Vasco 2005)。
外來侵入性掠食者,例如蛇、蟒蛇,以及家養狗和野狗,都可能對科蘇梅爾浣熊種群產生重要影響,並且已經證實,野狗早於它們(Martínez-Morales & Cuarón 1999,García-Vasco 2005,Bautista 2006)。此外,引進的食肉動物可能很容易成為寄生蟲和病原體的來源,這些寄生蟲和病原體可能會對科蘇梅爾浣熊熊種群產生負面影響(Cuarón等,2004;McFadden等,2005; Mena 2007)。引入的北美浣熊(在島和大陸之間經常有載運的輪渡),存在遺傳滲入的風險,並且是寄生蟲和病原體的潛在來源(Cuarón等,2004)。
颶風是科蘇梅爾浣熊的主要自然威脅(Cuarón等,2004;Perdomo,2006;Barillas,2007;Copa-Alvaro,2007)。對於科蘇梅爾浣熊熊而言,颶風會導致其數量急劇減少,少年比例減少,直接傷害並促進病理變化(Copa-Alvaro 2007,Mena 2007)。加勒比海盆地颶風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Goldenberg等,2001),因此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重大問題,因為可能與人為干擾有協同作用。

保護措施

科蘇梅爾浣熊在墨西哥受到法律保護,實施了一項全島範圍的生態條例計畫(Programa de Ordenamiento Ecologico Local),該計畫旨在確定土地占用的模式,最大程度地減少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衝突,並最大程度地達成共識。該計畫正在正式頒布過程中。正在採取措施在科蘇梅爾島上建立兩個新的保護區。島上正在進行入侵性外來動物控制計畫。該計畫主要針對城市流浪貓和狗。同時建立圈養繁殖計畫。一項環境教育計畫促進了科蘇梅爾地方性生物區系的保護。墨西哥跨學科的多機構團隊已開展、促進和維持了一項研究和保護科蘇梅爾原生生物的長期計畫。這些措施有助於提高科蘇梅爾浣熊的棲息環境和種群數量(Cuaron等人,2009年)。

物種危害

科蘇梅爾浣熊感染了幾種疾病和寄生蟲,可傳播給人類。這些疾病大多數來自家畜。在某些人中發現了弓形蟲,一種引起弓形蟲病的寄生原生動物。科蘇梅爾浣熊特別容易受到病原體和疾病的侵襲,例如馬槽、狂犬病和犬瘟熱。一些人已經開發出針對其中某些疾病的抗體。所有這些疾病都可能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由於科蘇梅爾浣熊的數量很少,因此疾病從科蘇梅爾浣熊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很小。過去,當科蘇梅爾浣熊數量水平高得多時,偶爾會發生農作物受損的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