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15-20米(栽培者常較矮,且常呈灌木狀),
小枝 茶褐色,具明顯的葉痕。葉互生,密聚於枝頂,革質,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9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稀微波狀,兩面無毛,具光澤,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很凸起,側脈纖細,多且相互平行,網脈極細密,兩面均不明顯;
葉柄 長1.5-3厘米。
花1-2朵生於枝頂葉腋,長約1厘米;花梗長2-2.5厘米,密被黃褐色或銹色絨毛;
花萼 外輪3裂片長圓狀卵形,長6-7毫米,內輪3裂片卵形,略短,外面密被黃褐色絨毛,內面僅沿邊緣被絨毛;
花冠 白色,長約6-8毫米,冠管長約3.5-4.5毫米,花冠裂片卵形,長2.5-3.5毫米,先端具不規則的細齒,背部兩側具2枚等大的花瓣狀附屬物,其長約2.5-3.5毫米;能育雄蕊著生於冠管的喉部,花絲絲狀,長約1毫米,基部加粗,花葯長卵形,長約1毫米;退化雄蕊花瓣狀,長約4毫米;子房圓錐形,長約4毫米,密被黃褐色絨毛;花柱圓柱形,基部略加粗,長6-7毫米,徑1-1.5毫米。
漿果 紡錘形、卵形或球形,長4厘米以上,褐色,果肉黃褐色;種子扁。花果期4-9月。
生長習性 性喜高溫多濕,不耐寒,生育適溫22-30攝氏度,冬季能耐2-3攝氏度低溫,大樹在-2.2攝氏度低溫下出現寒害,-4.5攝氏度下幾小時受嚴重凍害,幼苗在-1攝氏度時受凍枯死。土壤以肥沃深厚的砂質或粘質壤土為宜,排水,日照需良好。生長緩慢。
圓形人心果 地理分布 人心果原產墨西哥猶卡坦州和中美洲地區,美洲熱帶地區、東南亞各國和印度等作商業性栽培。後陸續被引種到美國佛羅里達州、
加勒比海 地區及印度、
菲律賓 、馬來西亞、越南等國。中國所栽培的人心果是20世紀初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引入,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省(區)的南部和中部。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 9-10月成熟。種子陰乾後,可儲藏至翌年春播。發芽適溫為24-28攝氏度,播後20-30天發芽。
扦插 扦插 在夏季進行,剪去充實頂端嫩枝,長12-15厘米,插入沙床,室溫保持25-28攝氏度,插後30-40天生根。
壓條 壓條 在春季進行,選取1-2年生充實枝條,在離莖頂20-25厘米處進行環狀剝皮,寬1-2厘米,用腐葉土和薄膜包紮,約2個月左右長出新根。
栽培技術 建園 人心果在適宜區內,選向陽背北、土層深厚、不積水、冷空氣少、避風地帶的
丘陵 、山坡或平地建園。
定植 需要在人心果苗的旁邊挖一個洞立一條柱子和在周邊挖一個植穴,在植穴裡面加入肥料,才有利於它的生長。
整修 它在生長的過程中是會長出很多的開枝的,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要把它的小枝剪掉,留大徑。
施肥 每年都要施肥兩次左右,第一次的時候在3月分左右,第二次就安排在9月分左右就可以了。
病蟲防治 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葉斑病及炭疽病等。
炭疽病 :可用70%甲基托布津防治,冬季清園時,燒毀病技病葉,可減少發生。
主要價值 觀賞 人心果樹姿婆娑可愛,滿樹果實纍纍,果實營養價值高。在南方小庭園中栽植,即可觀賞又可食用,也可盆栽擺放於賓館大堂,商廈大廳等大型場所,別具一格。
食用 人心果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糖分、多種胺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索B2、維生素E,以及磷、鈣、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硒和鈣的含量更是高居水果、蔬菜之首。
硒能激活人體細胞,增強活力,具有防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人心果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鉬也有防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