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薩人,亦作Xosa。舊稱卡菲爾(Kaffir或Kafir,阿拉伯語意即異教徒),南非民族,又稱阿馬科薩人。主要聚居在南非開普省東部特蘭斯凱與西斯凱。屬尼格羅人種班圖類型。操科薩語,屬尼日-科爾多凡語系南部班圖語群。多信原始宗教,部分人已皈依基督教。系東南班圖恩古尼人的南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薩人
- 外文名:Xosa
- 別名:卡菲爾
- 國籍:南非
- 出生地:南非開普省東部特蘭斯凱與西斯凱
- 出生日期:15世紀
- 職業:男子放牧,婦女耕種
- 信仰:已皈依基督教
科薩人簡介,定居地,非獨立的黑人邦,目前狀況,
科薩人簡介
15世紀,當北恩古尼人定居於納塔爾南部時,南恩古尼人還在繼續南遷,於16世紀抵達凱河流域,17世紀到達大魚河谷地。18世紀初~19世紀末,荷、英殖民者先後入侵,科薩人進行英勇抵抗,1856年因巫師莫哈拉克扎妖言惑眾而人口損失慘重,1879年徹底被征服。在南非白人政權統治下,科薩人的聚居地被分割成幾十塊互不連結的“保留地”。到20世紀60年代,南非當局為維持其種族主義的統治,分別將保留地組成特蘭斯凱和西斯凱兩個“班圖斯坦”,以後又將兩個班圖斯坦宣布為兩個“黑人獨立國”。實際上,特蘭斯凱和西斯凱的國防、外交、交通、金融、郵政和勞工的管理,全部操縱在南非白人政府手裡,科薩人無任何主權。從事農牧混合經濟,男子放牧,婦女耕種,父系大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部落間的經濟聯繫較少。很多科薩人在白人工礦企業中做工,而農村的科薩人仍不同程度地保持著傳統的社會經濟結構。
定居地
主要定居在南非東部省的一群具有親屬關係的部落,為操班圖語的南部恩古尼人(Nguni)的一支。主要的科薩族群包括格卡勒卡人(Gcaleka)、恩吉卡人(Ngika)、恩德拉姆巴人(Ndlamba)、杜桑納人(Dushane)、凱伊人(Qayi)、恩提得人(Ntinde)和與科伊科伊人(Khoikhoin)具有部分血緣關係的格古格韋伯人(Gqunkhwebe)。
在18世紀晚期與19世紀,科薩人與歐洲移民曾在開普殖民地東部的邊境地區發生一連串衝突,這些衝突一般稱為卡菲爾戰爭(參閱開普邊境戰爭(Cape Frontier Wars)條)。當時科薩人的人口日益膨脹,人口過剩和土地短缺驅使他們向南發展,正好碰上為了找尋良好耕地而向北開拓的開普殖民者。雙方的戰鬥持續了一個世紀,最後科薩人被歐洲移民擊敗,其領土併入開普殖民地。歐洲人將大凱河以東的科薩人土地稱為特蘭斯凱,將大魚河和大凱河之間的科薩人土地稱為西斯凱。
非獨立的黑人邦
1959年特蘭斯凱在行政上被南非政府設為非獨立的黑人邦(西斯凱則於1961年跟進),指定由操科薩語的民族居住。自1960年代開始,大量特蘭斯凱的科薩人離鄉背井,前往約翰尼斯堡和南非其他地區充當流動工人。這種人口移動(大部分是男人)為科薩人的家庭和社群生活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許多西斯凱的居民則通勤至西斯凱境外的東倫敦及威廉王城等地的工業區工作。1994年種族隔離政策廢除後,特蘭斯凱和西斯凱畫入東開普省(該省於1995年改為東部省)。
目前狀況
目前科薩人主要務農,但也飼養少量牛隻。他們是父系氏族,每個氏族都屬於一個部落式酋長領地。酋長由氏族族長出任,由一些小氏族和家系群的領袖組成的議事會輔佐,管理全部落的事務。20世紀晚期,科薩人人口約7,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