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與女性:溫馨與哀愁

科舉與女性:溫馨與哀愁

本書用文學作品和歷史資料相互參照,用社會學和精神分析的方法,首先解明科舉制度派生出來的價值體系,和以這種價值體系為基礎創作出來的女性形象的關係,同時我們以透過這些女性形象解明以科舉為條件的讀書人的精神世界。

基本介紹

  • 書名:科舉與女性:溫馨與哀愁
  • 作者:高峰
  • 原版名稱:科舉與女性:溫馨與哀愁
  • ISBN:10位[7538720987]13位[9787538720983]
  • 類別哲學
  • 定價:20.00 元
  •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8-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開
概述,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概述

內容簡介

文學作品是虛構的,正因為是虛構的,才能讓人們看到願望和祈求的想像的世界。這個想像的世界,一般來說最容易受到積澱在無意識空間的能量的左右。歷史資料不管其內容的真偽,一般來說,記述人主觀意識是以記述事實為目的的,記述行為也可以說是一種理性的行為。不管想像世界還是理性世界,必須是以其社會環境為土壤才能發展和成長。與潛在意識連動的文學和與理性意識連動的歷史,在這兩種意識的連線點裡有以社會制度為條件的精神世界。
一百年前,即從1906年起,中國的一切科舉考試都被禁止了,這是清朝政府在1905年9月決定宣布的。從那時起,延續了上千年的中國科舉制度完全廢除了。這對於那些寒窗苦讀,夢想有朝一日金榜題名的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晚清維新派的主要代表梁啓超這樣描述:“數百萬之老舉人,老秀才,一旦盡失其登進之路。”
梁啓超還指出:“科舉取士,在國家為求人才,而在個人為求入仕。”可見,科舉制度與現代教育制度是大相逕庭的,自始其目標便是為朝廷應試取士,絕非是通過學習掌握知識、促進個體的發展。封建朝廷則以這一方式選拔錄用人才,同時也顯示其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平等、公正競爭”的機會,使下層人士有流動、上升的機會。而在客觀效果上,也形成了一個以“入仕”為職業的“士”的階層。據記載,“士”的數量雖然只占社會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二,但他們擁有的社會資源、或未來可能增加的社會資源卻很多。從這一角度說,“士”與封建制度之間有著巨大的利益聯繫。因此,也決定他們往往對封建統治採取維護的立場,與封建朝廷之間是一種共生共榮共滅的關係。
而今,在探討中國傳統文化或對現代高考的評價中,往往仍會涉及到科舉制度。尤其在某些大眾傳媒的文化節目中,有的人對這種人才選拔制度評價甚高,甚至高至登峰造極的地步。的確,中國科舉制度曾經是很了不起的,它不僅使封建王朝的統治得以維持、延續了上千年,也使父權制及其文化傳承了上千年。且直至今日,它竟還保持著這么大的影響力,使得一些文化學者津津樂道,不惜溢美之辭。

作者簡介

高峰,1982年東北師範大學外語系畢業,1983年赴日留學。1986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博士前期課程畢業(教育學碩士),1989年博士後期課程結業。此後在日本的大學教授中國文化和中國語等課程。2002年辭職回國至今。論文有《莊子和現代の遭遇》等幾十篇。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母與子
第一節 俄狄浦斯和科舉
1.母子關係中的“孝”
2.《狀元堂陳母教子》的內容梗概
3.爭奪母愛的三兄弟
4.關漢卿和他所處的時代
5.《狀元堂陳母教子》的淵源
第二節 母與子的格鬥
1.《細柳》的概要
2.蒲松齡和《聊齋志異》
3.母親的理想與兒子的前途
第三節 女兒和母親
1.《西廂記》簡介
2.王實甫和《西廂記》
3.被稱為“誨淫之書”的文化背景
4.清純的女兒和貪婪的母親
第四節 區域社會和母親
1.社會輿論和母親
2.父親的死和母親的貞操
3.煽動教育熱情的文字記錄
4.問責母親的教育行為
第二章 科舉與妓女
第一節 考生和妓女
1.考生和妓女的交往
2.東西方戀愛文化之不同
3.妓女和詩的融合
4.妓女對科舉的憧憬
5.朝廷給女性的封號
第二節 《李娃傳》及其翻版與王朝的經濟生活
1.《李娃傳》的內容簡介
2.《李娃傳》的幾種翻版
3.奢侈品和時代精神
第三節 妓女和書生孕育出來的文化現象
1.存在的被寫體
2.對父親的背叛和向母親的回歸
3.母親的幻影
第三章科舉與婚姻
第一節 從科舉中衍生出來的婚姻習俗
1.“小登科”意味著什麼
2.唐代科舉的特徵和結婚的價值傾向
……
第四章 書生的背叛和嚮往
第五章 女狀元的辛酸
第六章 同性戀的幻想和科舉
結束語:士子們精神世界的特徵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