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與社會教化

科舉制度是一種以考試為核心的選士制度,創始於隋、興盛於唐宋,歷經元、明,廢止於清末,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三百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舉制度與社會教化
  • 創始時間:創始於隋
  • 興盛時間:興盛於唐宋
  • 歷經朝代:歷經元、明、廢止於清末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石煥霞著
導師
王炳照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教育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科舉制度 狀元 教育史 清代
館藏號
D691.3
館藏目錄
2010\D691.3\2

內容簡介

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科舉制度對我國傳統的政治、經濟、學術、文化以及社會風俗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事物的本質特徵決定其功能。科舉制度就其本質而言,是一個選拔封建官員的政治制度。因此,科舉制度的這一本質特徵決定了它的功能:一則意在加強中央集權,一則旨在推行社會教化。科舉制度的教化作用無處不在,科舉考試的內容、科舉考試場所的布置,甚至科舉考試過程中的行文規矩都無不體現了統治階級希冀人們遵守的社會規範和道德。狀元是科舉制度中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終有清二百多年的歷史時間,才產生了114名狀元。這一群體因為數量的稀少、地位的特殊而贏得了世人的青睞,因此狀元在社會教化方面的代表性更為突出。本文即試圖以清代狀元作為考察線索,來探討清代統治階級是如何利用科舉時代的狀元將封建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輻射給普通民眾,從而使整個社會的成員形成一致遵循的價值取向和共同追求的目標的。 本論文主要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緒論、正文和結論。正文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內容,主要從殿試考試、狀元傳臚、狀元授官以及狀元身後的神話傳說等四個方面闡釋了狀元與社會教化的關係問題。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以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科狀元石韞玉為典型個案,描寫了一個普通士子如何一步步通過科舉制度的層層選拔得中狀元的,並分析了這一系列考試過程的教化作用;第二章主要採用了史料分析法,通過整理分析文獻史料,再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殿試傳臚的具體場景,以及傳臚後清政府運用一系列儀式對於狀元身份、地位的進一步塑造和認證。並在這些原始史料的基礎上,分析了這一系列的塑造儀式過程中所彰顯的教化意義;第三章主要考察了清代的基層社會教化專職官員學政,並以此為基硎{抽出了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科狀元龍啟瑞作為個案進行分析,考察了清代狀元學政與社會教化之間的關係;第四章主要通過收集整理碑傳集和消代筆記史料中流傳甚廣、影響甚大的各種狀元神話和傳說,使用分類的方法,將原始史料按照若干個社會教化主題進行歸類,並分門別類地來挖掘這些材料中的社會教化因素。 社會教化雖然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主要手段和策略,但是它的價值和意義在當今社會依舊存在。目前,中國的法律和法規尚不健全,所以在以法治國的同時,我們還需要以德治國,而以德治國的歷史依據便是社會教化。“德刑相輔”才能促進社會的穩步發展,才能建設更加和諧的社會。因此,努力挖掘科舉制度中社會教化的因素,為當代社會政治的發展做一個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