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氏兔銀鮫

科氏兔銀鮫

科氏兔銀鮫(學名:Hydrolagus colliei)是銀鮫科、兔銀鮫屬魚類。幼魚出生時全長14厘米。一般成年體長為36厘米,最大達60厘米。頭似兔子,頭大,鴨嘴形鼻子寬,眼睛綠。牙齒相對較少。下顎有一對牙齒,而上顎有兩對牙齒。身體朝著魚的尾端逐漸變細。尾巴幾乎占整條魚總長的一半。皮膚光滑,沒有鱗片,有明顯的側線管。在第一背鰭的前緣有一個突出的毒刺,它比鰭本身略高,而第二背鰭有一個起伏的輪廓,使它看起來像兩個獨立的鰭。發育良好的胸鰭呈三角形,基部肉質。雄性頭部有一個多刺的棒狀突起。它們還具有在腹鰭前面的尖銳的回縮扣合器官,細長扣合器端部靠近每個腹鰭基部,具有擴展的末端。身體是棕色或灰色的,有金色、綠色和藍色。身體上散布著白色斑點,導致該魚呈現出虹彩和銀色光澤。該魚的腹面為銀色,鰭為灰色。

科氏兔銀鮫生活在溫帶水域中,從潮間帶底部一直生活到900米的深度。喜歡泥濘和多岩石的海底棲息地,偏愛水溫為7-9℃。科氏兔銀鮫主要通過電接收和嗅覺來定位獵物。不善泳,能夠以有限的遊動能力尋找獵物。分布於東太平洋,從美國阿拉斯加的斯潘塞角到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比斯開諾。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南加州之間最常見。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北部地區已發現了隔離的科氏兔銀鮫種群。

儘管不認為對人有危險,但在處理該魚時應小心,因為背側有毒的脊柱會造成疼痛的傷口。由於存在尖銳的扣環器官,在處理雄性標本時也應小心。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Hydrolagus colliei
  • 別名:斑點兔銀鮫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全頭亞綱
  • 銀鮫目
  • 銀鮫科
  • 兔銀鮫屬
  • :科氏兔銀鮫
  • 亞種:無 
  • 命名者及年代:Lay & Bennett,1839
  • 保護級別:(IUCN)2014年 ver 3.1——無危(LC) 
  • 中文學名:科氏兔銀鮫
  • 外文名:Spotted chimaera
  • 同義學名:Chimaera colliei Lay & Bennett1839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海域,國家,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保護措施,主要價值,

動物學史

大約4億年前,銀鮫從它們的近親鯊魚中分離出來,從那時起,它們就成了深水魚。科氏兔銀鮫最初是由Lay & Bennett於1839年命名為Chimaera colliei。後來更改為有效學名Hydrolagus colliei(Lay&Bennett 1839)。屬名Hydrolagus源自希臘文中的“ hydr”(水)和“ lagos”(野兔)。

形態特徵

幼魚出生時全長14厘米。一般成年體長為36厘米,最大達60厘米。頭似兔子,頭大,鴨嘴形鼻子寬,眼睛綠。牙齒相對較少。下顎有一對牙齒,而上顎有兩對牙齒,以礦化磨盤的形式出現。身體朝著魚的尾端逐漸變細。尾巴幾乎占整條魚總長的一半。皮膚光滑,沒有鱗片,有明顯的側線管。在第一背鰭的前緣有一個突出的毒刺,它比鰭本身略高,而第二背鰭有一個起伏的輪廓,使它看起來像兩個獨立的鰭。發育良好的胸鰭呈三角形,基部肉質。雄性頭部有一個多刺的棒狀突起。它們還具有在腹鰭前面的尖銳的回縮扣合器官,細長扣合器端部靠近每個腹鰭基部,具有擴展的末端。
科氏兔銀鮫的身身體是棕色或灰色的,有金色、綠色和藍色。身體上散布著白色斑點,導致該魚呈現出虹彩和銀色光澤。該魚的腹面為銀色,鰭為灰色。

棲息環境

科氏兔銀鮫生活在溫帶水域中,從潮間帶底部一直生活到900米的深度。喜歡泥濘和多岩石的海底棲息地,偏愛水溫為7-9℃。
科氏兔銀鮫
科氏兔銀鮫

生活習性

科氏兔銀鮫主要通過電接收和嗅覺來定位獵物。不善泳,能夠以有限的遊動能力尋找獵物。科氏兔銀鮫緩慢地游向底部,尋找蛤蜊、螃蟹、蝦、多毛類蠕蟲和小型底棲魚。也以自己的卵殼和其他自由遊動的鼠魚為食。

分布範圍

海域

分布於東太平洋,從美國阿拉斯加的斯潘塞角(Cape Spencer)到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比斯開諾(Vizcaíno)。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美國南加州之間最常見。在加利福尼亞灣的北部地區已發現了隔離的科氏兔銀鮫種群。

國家

存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哥斯大黎加、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美國(加利福尼亞、俄勒岡、阿拉斯加、華盛頓)。
存在不確定: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尼加拉瓜。
科氏兔銀鮫
科氏兔銀鮫分布圖

繁殖方式

雄性體長達到18.5-20厘米時性成熟,雌性體長達到24-25厘米時性成熟。卵生,產卵高峰出現在春秋兩季。在求愛儀式之後,雌性在幾個月的時間裡每隔10-14天釋放出一個勺子狀的卵子。將卵殼從雌性體內擠出需要18-30小時,然後卵殼自由懸掛在水中,由卵殼的細長延伸部分(稱為彈性莢膜細絲)從雌性體內懸浮下來。每一個卵殼最終都通過卵殼的細密卷鬚附著在海床或海底沉積物上。卵殼內的潛伏期約為12個月。幼魚從卵殼中長出約14厘米的長度,並在其生命的第一年增長到約30厘米的總長度。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 ver 3.1——無危(LC)。

種群現狀

由於科氏兔銀鮫生活在大於180米的深度,人們相信漁業對其的影響是最小的。但是,科氏兔銀鮫可能會受到近海拖網活動的威脅。儘管該物種被認為是“雜魚”,從未引起商業興趣,但隨著其他更理想的物種的枯竭,它可能在將來成為目標。

保護措施

沒有針對科氏兔銀鮫採取任何保護措施,但是在俄勒岡州(美國),拖網漁船使用漁具來避免副漁獲物並減輕科氏兔銀鮫種群的壓力。

主要價值

雖然科氏兔銀鮫不是目標魚種,但它被商業拖網漁業和休閒漁民作為副漁獲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