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黨組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2016年1月8日,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以國科黨組發〔2016〕1號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該《意見》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制定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部署;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夯實引領發展的創新基礎;全面落實科技體制改革部署,釋放創新主體活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提高科技管理幹部隊伍戰鬥力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 印發機關: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
  • 文號:國科黨組發〔2016〕1號
  • 印發時間:2016年1月8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6年1月8日,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意見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國科黨組發〔2016〕1號
201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事關科技改革發展的全局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順利完成,科技體制改革全面部署,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出台,大眾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示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科技改革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是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關鍵之年。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提出以下意見。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突出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推動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最終要靠科技進步,強調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這為新時期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們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依靠創新聚合高端要素,形成經濟發展新動力;依靠創新培育發展高端產業,構建產業發展新優勢;依靠創新打造發展新高地,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界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基礎研究取得了量子通信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微子震盪等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載人航天、深海潛器、超級計算等戰略高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高鐵、核電、移動通信、生物育種等產業領域攻克了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創新創業環境明顯改善,科技創新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入新階段。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整體不強,科技與經濟結合不緊密,科技人才隊伍大而不強,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環境和生態有待進一步最佳化。
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工作重心從謀篇布局轉向全面落實,謀大事、攻難事、建生態、拓空間、正風紀,敢於擔當,真抓實幹,推動科技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2016年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為主線,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更加注重成果轉移轉化,更加注重改革任務落實,更加注重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更加注重依靠科技人員和服務創新主體,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作風建設,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基礎、關鍵和引領作用,提高科技創新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為實施“十三五”規劃、確保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好局、起好步。
二、制定發布“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具體部署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步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也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關鍵時期。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才、知識、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全球流動的速度、範圍和規模達到空前水平。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壓力;改革進入深水區,亟需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要牢牢把握“十三五”時期階段性特徵和時代要求,順應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趨勢,找準科技創新的定位和突破口,把五大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科技工作的各個方面,打造發展新動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幅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為創造新的可持續發展周期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十三五”時期要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總體部署,著重突出從以下幾方面謀劃和布局:
——圍繞構築先發優勢,著力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在關係長遠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強化超前規劃和系統部署,加強源頭創新,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最佳化創新基地和科研設施布局,培育造就高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提高科技創新的基礎能力。
——圍繞塑造更多的引領型發展,著力強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和核心突破。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重大技術開發,突破制約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切實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圍繞構建高效能的國家創新體系,著力落實深化改革的各項任務。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明確各類創新主體的功能定位和相應支持措施,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軍民科技融合,最佳化創新資源配置,以高效率的創新體系支撐高水平的創新型國家建設。
——圍繞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著力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完善普惠性政策體系,加強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厚植創新創業文化,營造公平高效的創新生態環境。
——圍繞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堅持全球視野,積極應對新賽場新規則帶來的深刻變化,在全球創新融合發展的大格局中主動布局,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
要創新規劃編制方式,開門編規劃,用好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技術平台,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要聚焦創新驅動發展,突出未來5年的重點任務,明確抓手,提出一批重大項目、重大舉措和重大政策。要完善規劃組織實施機制,加強與各方面的銜接協調,集成各方面資源,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強大合力。加大對地方“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的指導。
三、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夯實引領發展的創新基礎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將國家創新資源聚焦於優先發展領域,提高原始創新水平,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和新產品研發體系,形成持續提升我國科學發現、技術發明和產品創新的系統能力。
1.加強基礎研究和前沿高技術研究,強化源頭創新。
在重大科技創新領域啟動若干國家實驗室建設。以構建搶占國際科技制高點的重要戰略創新力量為目標,制定國家實驗室建設方案,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支持方式,探索建立適合科技創新規律的運行機制。
統籌推進國家科研基地最佳化整合。適應大科學時代創新活動的特點,按照創新鏈條對國家科研基地進行分類,明確功能定位,最佳化布局,加強科研基礎條件能力建設。強化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推動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對外開放。
系統布局基礎研究和前沿高技術研究。以國家需求共性科學問題和重大科學目標為牽引,全面部署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建立顛覆性技術培育機制。
2.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推動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
加快已有重大專項實施及成果產業化。按照聚焦目標、突出重點的要求,系統布局“十三五”重點任務,進一步凝練標誌性成果,紮實推進已有重大專項實施。制定民口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管理改革方案。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投資基金、金融配套支持,促進形成部門、企業、地方聯動的協同機制,共同推動重大專項成果套用和產業化。
遴選啟動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工程。落實國家戰略意圖,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航空發動機、量子通信、智慧型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深海探測、重點新材料、腦科學、健康保障等領域,抓緊遴選啟動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儘快編制實施方案,分批次有序啟動實施。
3.加快建立現代技術體系,打造發展新優勢。
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以綠色高效生態安全為重點,啟動實施糧食豐產增效、七大農作物育種、智慧型農機裝備、畜禽高效安全養殖、現代食品加工與裝備、農業面源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防治及修復、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等重點研發計畫專項,突破重大關鍵技術,建立信息化主導、生物技術引領、智慧型化生產、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
推動製造業“智慧型綠色服務”轉型升級。圍繞“中國製造2025”戰略,組織技術攻關和推廣套用。開展網路協同製造技術研究,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設計、基於物聯網的智慧型工廠、製造資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製造服務、工業大數據等技術體系。攻克高端成套機械裝備等制約製造業發展的核心裝備,開展基礎技術與關鍵部件研發,提高重大裝備智慧型化水平。繼續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套用示範工程,形成典型集成示範。
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實網路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和“網際網路+”行動計畫,加快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與產業培育。以智慧型電網和清潔煤為抓手,堅持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與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並舉,推進能源革命。加快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的突破,提升新材料保障能力。深化“純電驅動”戰略布局,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和生物製造等創新,引導生物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
推進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民生科技,讓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廣大民眾。加強精準醫學、智慧型康復、中醫藥現代化、生物醫學大數據等技術研發,實施“網際網路+健康醫療科技行動”。依靠新技術和管理創新支撐新型城鎮化及現代城市發展。圍繞國家公共安全、社會安全、生產安全、防災減災等開展技術攻關及套用示範,推進應急產業發展。加強文化產業的科技支撐。
實施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工程。以資源節約、環境治理、生態保護等為重點,加快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低碳等技術研發套用,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培育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海洋工程等新興產業。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生態文明科技先行示範區建設。落實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巴黎協定,大力發展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科學技術,建設“綠色技術銀行”,支撐生態文明建設。
4.營造科技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加強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大力推進科技型創業,有效服務於實體經濟,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專業化眾創空間,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區等共同構成完整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繼續辦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啟動中國創新挑戰賽。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大力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打造一批星創天地,促進農村科技創新創業。
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融合,培育科技服務業新模式,建立完善現代服務業技術支撐體系。加強對區域和行業試點示範的指導和支持,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支持機制靈活、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各類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研究支持政策,鼓勵其探索非營利性運行模式。
5.強化區域創新布局,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高新區發展水平。發揮示範區和高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區域創新示範引領高地。最佳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布局,加大培育指導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繼續實施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工程。以升促建,積極推動省級高新區升級。
啟動區域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動形成若干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區域性改革創新平台,完成試點區域試驗方案上報審批工作。研究建立試點工作監督評估和協同推進機制,及時總結推廣一批改革舉措和重大政策。
開展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高創新資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出台支持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政策措施。繼續開展創新型省份和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新模式、新途徑。
完善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機制。以推動跨區域科技協同與創新合作為重點,落實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東北等區域發展戰略任務部署,加強與港澳台科技合作。深化部省會商合作機制。圍繞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布局一批特色鮮明的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加強基層科技體系能力建設和縣市科技工作,開展縣市科技創新評價。繼續做好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和精準扶貧脫貧科技工作。
6.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提高全球配置創新資源能力。
組織實施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計畫和項目。在我國具有優勢特色且有國際影響力的領域,提出我國牽頭組織開展國際大科學計畫和工程的目標及實施路線圖,建立牽頭組織大科學工程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構架。進一步加快科技計畫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國際組織科技創新活動,鼓勵國家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向全球科學家開放共享。
全面深化雙、多邊科技與創新合作。繼續深化創新對話機制,促進與主要已開發國家和發展中大國科技合作。實施科技夥伴計畫,夯實我與周邊和廣大開發中國家科技合作基礎。充分利用多邊機制應對全球挑戰,積極參與全球創新治理,樹立我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推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制定並實施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科技創新合作專項規劃,結合沿線國家科技創新需求和支撐產業走出去,加強合作研究和平台建設,共建特色園區,推動技術轉移和科技資源互聯互通。
四、全面落實科技體制改革部署,釋放創新主體活力
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能力與活力,加強協同互動,提升創新治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1.繼續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畫管理改革。
全面完成科技計畫最佳化整合和制度建設。加快推進五大類科技計畫的分類整合,納入國家科技管理平台統一協調,制定重點研發計畫等的管理辦法和配套實施細則,實現新舊計畫體系的有序銜接,確保如期完成改革目標任務。
推動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設。制定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管理規定,完善管理運行制度,指導專業機構全面開展改建工作,提升專業化項目管理能力。開展專業機構改建情況中期評估,完善動態調整機制。研究制定社會化專業機構遴選原則與標準。
加快管理信息系統和科技報告體系建設。完善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做好科技計畫數據匯集與服務,開展與部門、地方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互聯試點,形成跨部門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制定國家科技報告管理辦法,最佳化服務系統功能,逐步建立科技報告質量控制體系及成果推廣跟蹤評估機制。
完善科技監督評估和科研信用體系建設。出台科技監督、科技評估和科研信用制度規範,夯實科技監督和評估基礎能力。開展科技計畫組織實施、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履職盡責以及科研項目執行和經費使用的監督和評估,探索推進監督和評估結果有效運用機制。
2.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
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配套制度。研究制定科技人員兼職或離崗創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入股國有股轉持豁免、股權激勵、科技成果公示等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和推動各部門、地方結合行業、區域特色,修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法的配套政策法規。
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建立國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制定信息採集、加工與服務規範,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以“網際網路+技術市場”為核心,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國家技術交易網路平台。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建設專業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完善內部評價激勵機制。開展區域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
深化科技和金融結合。全面啟動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擴大基金規模,聯合社會資本設立一批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專業化創投子基金。啟動實施貸款風險補償工作,建立科技企業貸款融資的“綠色通道”。啟動第二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依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科技創業證券公司、投貸聯動、股權眾籌融資等先行先試。
3.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實施新一輪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實施創新型企業能力提升行動,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依託龍頭骨幹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科研基地,引導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圍繞國家重點產業,整合資源,布局建設若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鼓勵地方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需求,建設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完善和落實支持企業創新的普惠性政策。加大政策對企業創新的激勵引導作用,開展政策宣傳培訓,重點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落實,擴大政策覆蓋面。制定科技型中小企業條件和標準。建立政策落實部門協調機制,加強政策實施情況監測評估。
4.深化科研院所分類改革。
堅持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方向,加強分類管理和分類考核。調整完善部分公益類科研院所改革方案,解決改革遺留問題。研究落實和擴大科研事業單位在編制管理、人員聘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等方面自主權。出台科研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制定績效評價辦法,推動建立績效撥款制度。
5.最佳化科技創新人才發展機制。
加大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力度。著力培養造就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繼續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畫、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重大人才工程,修改完善評議指標,創新人才選拔方式,強化對高層次人才跟蹤服務。
推動人才評價激勵和獎勵制度改革。針對不同類型和發展階段的科技人才,研究制定分類評價辦法,為科研人才潛心研究創造環境。加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落實力度,建立創新導向的分配激勵機制。制定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研究修訂《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強化對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支持。在任務委託、崗位聘用及職稱評定中,打破論資排輩,注重發展潛力,大膽啟用青年科技人才擔當重任。在重點研發計畫中開闢專門渠道,支持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鼓勵青年科研人員參加國際大科學工程研究計畫。
加強創新文化建設。樹立鼓勵創新、尊重創新、寬容失敗的價值取向,創造多元包容、良性競爭的科研文化。大力倡導企業家精神,鼓勵創新創業。加強科學技術普及,繼續辦好全國科技活動周等重大民眾性科技活動,開展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測評。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突出重大成就、典型事例、重點創新政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6.推動政府職能由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強化簡政放權和依法行政。加強巨觀管理,建立政策、規劃、計畫、監督等重點業務工作推進機制。規範行政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最佳化創新服務。加快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等重點立法工作,完善科技創新法律法規體系。編制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推動各單位依法依責履職。
加強公共創新服務供給。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加強技術預測,加大對創新方向的合理引導。開展創新調查,發布科技發展報告。加強政策研究與儲備,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推進科技政策和經濟政策、供給側和需求側政策更好結合。
完善國家科技諮詢制度。研究制定推進高水平科技創新智庫建設的實施方案,組建國家科技創新諮詢委員會,完善重大科技戰略部署、重大科技任務安排、重大政策制定等諮詢機制。研究提出科技諮詢重大事項類別清單,引導智庫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創新戰略與政策的研究、諮詢和評估等。
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切實提高科技管理幹部隊伍戰鬥力
全面從嚴治黨,加強自身建設,是科技改革發展的根本保障。
1.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思想建設和理論武裝。堅持學用結合,系統地、全面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意識、黨的意識、規矩意識、責任意識。
2.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完善決策機制。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議,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機制,加強黨組中心組(擴大)學習,切實提升對科技工作的領導能力和水平,發揮部黨組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中的核心作用。
3.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加強黨組織建設。牢固樹立抓黨建是最大政績的導向,把黨建工作擺在科技部全局工作的關鍵位置。貫徹落實《中央國家機關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實施方案》,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黨建思想認識和黨建工作素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實現常態化、制度化、規範化,增強政治性、原則性、戰鬥性。以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為抓手,進一步豐富黨建活動載體,夯實基層黨建基礎,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4.建立長效機制,加強作風建設。建立踐行“三嚴三實”的制度機制,強化制度執行力,切實排查和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樹立善作為、會作為導向。建立和完善工作業績考核制度,將科技改革發展部署任務落實作為重要內容。加強重大問題調研,強化工作協調,重點工作任務要加強部門之間、部內司局之間的溝通協調,共同形成合力,不能議而不決、推而不動。不斷提振精氣神、鍛造好作風,保持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5.落實“兩個責任”,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深入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強化紀律意識,堅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實踐“四種形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深入推進“兩個責任”的落實,繼續加強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抓,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嚴查處“四風”問題。落實中央巡視工作條例精神,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繼續加強紀律審查等工作,堅持對腐敗“零容忍”。強化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把握科技領域廉政風險防控工作規律,把廉政風險防控融入到科技計畫管理改革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進一步健全完善監督體系和機制。
6.堅持從嚴管理,建設高素質科技管理幹部隊伍。貫徹落實新時期“好乾部”標準和“三嚴三實”要求,統籌機關、事業單位和駐外幹部隊伍建設,有計畫地培養和儲備具有國際視野和專業化能力的科技管理人才。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完善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機制,切實提高科技管理幹部隊伍創新治理和服務的能力。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強化從嚴管理幹部,抓早、抓小、抓苗頭,加強對選人用人工作和幹部履職盡責的監督,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充滿活力、銳意改革、敢於擔當的高素質科技管理幹部隊伍。
中共科學技術部黨組
2016年1月8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