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社會(STS)研究

科技與社會(STS)研究

科技與社會主要關注利用科學技術改變社會發展的研究刊物。

基本介紹

  • 書名:科技與社會(STS)研究
  • 作者:陳凡,秦書生,王健
  • ISBN:9787811026672
  • 頁數:250
  • 出版社:東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09-6-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416000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陳凡,秦書生,王健 主編出 版 社:東北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09-6-1
版 次:1
頁 數:250
字 數:416000
印刷時間:2009-6-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11026672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在夏日溫暖的陽光中,《科技與社會(STS)研究》第二卷如荷塘中的小荷已經嶄露頭角。
對於在學術領域中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來說,最重要的是為其劃定學術生長的空間,簡單地說就是要確定STS的研究域,因此,在這一卷中我們延續前一卷關於“STS”代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基本理念,並在此基礎上試圖更清晰地廓定科技與社會的空間布局,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面,是使那些已經進入和正在進入STS研究領域的研究者能夠比較確切地了解STS研究的獨特性,為他們的後續研究指明方向;另一方面,我們依然堅持STS研究的開放性,不將其限定在任何一種單一的描述中,試圖通過它的學科交叉性,構建起不同學科、不同學術共同體、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機制與橋樑。
為此,作者以跨學科的視角廣泛收集前一年度中國學者在科學技術與社會領域的研究成果並對其進行整合,創設了科技與社會的歷史研究、科技與社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科技與文化、科技與倫理、科技與創新、STS教育六個欄目。儘管我們力圖較為全面、清晰、系統地反映本年度我國學者在STS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但由於篇幅有限每個欄目中只能精選出若干較具代表性的論文,這對於方興未艾、研究成果頗豐的國內STS研究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好在我們可以通過每年一卷的《科技與社會(STS)研究》之出版加以彌補。

目錄

科技與社會的歷史研究
從SSK科學觀的演進看STS的實踐化轉向
技術進步與唐代河東的科學文化——sTS視閾下地方科技史的一個案例研究
STS:從SSK到SEE
歐洲科學技術研究協會(EASsT)及其學術研究簡評
蘇聯時期的技術統治論與反技術統治論批判
科技與社會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科學技術觀的多元化發展
論馬克思主義的兩個“理論空間”與社會主義生產力基礎的建立
來自科學技術的哲學訴求
從STS視角評鮑德里亞對馬克思自然觀的批判
科技與社會研究的分析框架與經驗基礎
技術與社會之間關係的ssT解讀——兼評“技術的社會形成”理論
解讀新盧德主義對新時代的技術特徵分析
科技與文化
科技文化的歷史地位及當代價值
論科技文化生成和發展的社會條件
中國東北科技史:基本特徵與文化意義
多維視野:我國科技文化發展的當代走向
論技術敘事的文化研究
日本STS研究的文化審視
科技與倫理
科技實踐與倫理重建的互動
“以道馭術”——我國先秦時期的技術倫理及其現代意義
兩種技術善之間的倫理選擇
斷裂、不確定性與風險——試析科技風險及其倫理規避
現代技術倫理原則間的衝突與整合
全球性問題的科學技術根源
科技與創新
創新集群與創新型國家建設
自主創新與科技資源的配置問題
技術轉移中的知識流和智慧財產權分析
創意產業興起的條件及其思考
基於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自主創新困境及消解對策
論《江澤民文選》中的科技創新思想
高新技術長入欠發達地區的幾種模式探討——以雲南省為例
“科學—技術—社會”(sTs)教育
STS教育與理工科研究生綜合創新力培養
再論STS教育的後現代性
日本STS理論背景下公眾理解科學實踐活動的發展
STS課程的人文教育功能
論我國STS教育及其模式建構
工程科技人才的創新能力探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