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研究院是復旦大學的科研機構。
2017年9月23日,科技考古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成立,研究院目標為加強自然科學與考古學交叉合作,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製品難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技考古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17年9月23日
科技考古研究院是復旦大學的科研機構。
2017年9月23日,科技考古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成立,研究院目標為加強自然科學與考古學交叉合作,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製品難關等。
科技考古研究院是復旦大學的科研機構。2017年9月23日,科技考古研究院在復旦大學成立,研究院目標為加強自然科學與考古學交叉合作,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製品難關等。科技考古,即主要套用自然科技手段解答考古學問題,是考...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是復旦大學為加強自然科學與考古學交叉合作,率先突破生物考古和古代人工製品難關等而設立的二級研究機構。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致力樹立科技考古的復旦品牌,打開中國科技考古的國際局面。機構簡史 2017年9月23日,復旦大學成立科技考古研究院。學術研究 科技考古是考古學的重要分支,主要套用自然...
成都理工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由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地質研究院牽頭設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地球科學學院、環境與土木工程學院、地球物理學院、核技術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計算機與網路安全學院(牛津布魯克斯學院)、生態環境學院、數理學院以及成都...
董寧寧,女,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科技考古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員。研究方向 動物考古學研究、家養動物的馴化、穩定同位素與動物的季節性、古代動物的民俗分類、生業經濟與社會變遷 人物經歷 2012年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 2013年碩士(MPhil.)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 2017年博士(PhD.)畢業於英國...
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考古科技與實驗研究中 人類起源與演化研究中心 考古大數據資料中心 現任領導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委員會 書 記:張國春 委 員:陳星燦 施勁松 劉建國 劉國祥 中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紀律檢查委員會 書 記:施勁松 委 員:施勁松 董新林 現任所領導 所 長:陳星燦 副...
(八)組織、實施田野考古、水下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護等方面專業培訓工作。(九)承擔北海基地、南海基地、陽江基地及各工作站的運行管理工作。(十)承擔國家文物局交辦的其他事項。機構設定 下設辦公室、人事處(黨總支辦公室)、預算與財務處、水下考古研究所、考古理論與技術研究所、考古實驗室與科技保護研究...
楊穎東,現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冶金考古實驗室負責人。人物履歷 現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冶金考古實驗室負責人。社會活動 2022年12月,在成都考古中心冶金考古實驗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冶金考古實驗室負責人楊穎東副研究員對考古現場出土的坩堝進行了容積容量測定,...
《中國科技考古縱論》是袁靖主編的一本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了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上的領導致詞、各領域專家的主題演講、圓桌討論,以及兩位外國學者致賀的學術講座內容,此外還收錄了旨在進一步推動國內科技考古發展的《上海倡議》、完整反映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發展歷程的回顧文章,以及科技考古研究院的發展規劃...
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是北京地區一所以冶金與材料史、技術史與傳統工藝、文物腐蝕與保護、科學技術與社會為研究方向的研究機構。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成立於2014年,下設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科技與文化研究所,還擁有金屬與礦冶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北京科技...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之一,承擔著河南省地下文物的調查、發掘、保護和科學研究等任務。事業編制11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68人。全院設有13個科室:行政(黨務)辦公室、業務辦公室、計財科、保衛科、史前時代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漢唐宋考古研究室、科技考古研究...
國際科技考古學術討論會常務委員、北京科技大學科學技術與文明研究中心理事會理事、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顧問、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印刷學院客座教授。承擔並主持中國科學院創新方向性項目(二期和三期)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重點項目和多項面上項目等。出版《科技考古進展》《科技考古論叢》等專著。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成立以來,先後發掘了數十處重要古遺址和萬餘座古墓葬,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許多項目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研究人員先後發表考古調查發掘簡報和研究論文1200餘篇,出版考古發掘報告56部,學術專著數十部,其中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一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四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二十二項。1...
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每一個科技考古實驗室,培養的人才遍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廣西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研究方向 科技考古研究 發展歷史 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成立於2003年,前身為銅鼓研究實驗室。自1986年廣西民族大學成立科技史研究室...
成都考古中心位於成都浣花溪旁,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城市考古科研與展示平台。 2022年12月20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全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正式落成。介紹 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毗鄰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包含公眾考古中心、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護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設計研究...
胡永慶,男,漢族。1964年3月出生於河南省孟州市。198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同年就職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華夏考古》編輯部副主任,現任科技考古室主任,研究員,兼任楚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理事。人物經歷 先後工作於第一...
下設黨群辦公室、行政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項目管理辦公室、科研辦公室、文物信息中心、革命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四川文物》編輯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心、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所、文物保護修復研究中心、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新石器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所、歷史時期考古研究所、民族考古研究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四川...
2021年12月19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舉行試開館儀式。2022年7月26日下午13:00起,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正式開放。文物普查 單位自建制以來,先後參加了第一、二、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承擔了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點人文基地重大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20餘年來,實施近1000項三峽考古、主動考古、大遺址考古、基本建設考古工作,建立完善了重慶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延伸了巴渝文化源頭軸線,在巴文化考古、石窟寺考古、宋元山城考古、鹽業考古、冶鋅考古、科技考古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收穫。開展170餘項勘測、規劃、設計、監理...
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是一所研究機構。陝西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遺產資源。為了進一步提升文物保護科技水平,5月5日,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共同為西安交通大學文化遺產現代科技保護研究院揭牌。機構簡介 西安交大副校長席光和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代表...
現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北京長城科技考古研究發起人。人物事跡 風霜侵蝕,堅固如長城尚且會變殘破,歲歲榮枯的草木更是早已湮滅。“植物考古,讓千百年前的植物有機會講出當年的故事。”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尹達說。箭扣長城修繕五期項目考古發掘今年4月開工,6月初,尹達再次來到考古現場,還在山下...
設辦公室、安全保衛部、調查勘探部、考古研究部、展陳宣教部、文物保護規劃部、文物保護科技研究部、文物保管部、文物信息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部共10個部門。 現任領導 院長:張強祿 黨支部書記:黃洪流 副院長:林冠男 人員編制 據2019年4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研究院配事業編制100人,有在編人員58名,其中,專業...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業務基礎紮實、科研實力雄厚,擁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業務人員以中青年為主,是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科研隊伍。現有職工56人,其中研究館員12人,副研究館員11人,館員15人,助理館員3人,其他人員15人。設有辦公室、史前考古室、歷史考古室、科技考古室、基建考古室、信息資料...
1999年回國,申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擔任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在回國後的幾年中,主要致力於植物考古學尤其是浮選法的推廣工作。據有關資料顯示:由社科院考古所承擔的或與其他單位合作的主動考古發掘項目中,絕大多數已經進行了或正在開展系統的浮選工作,涉及到的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
2021年9月,重新整合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屬遼寧省文化和旅遊廳(遼寧省文物局)事業單位。主要職責 主要職責是開展全省範圍內的主動科研考古、基本建設考古、水下考古、公眾考古、科技考古以及搶救性考古工作;開展與其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聯合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開展各種考古遺蹟和遺物的...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隸屬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要是負責江西省地下、水下文物保護和研究的機構,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研究院內設辦公室、考古研究室、古陶瓷研究中心、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中心、配合基本建設文物保護辦公室、文物技術修復室、《南方文物》編輯部等部門。
認定工作;承擔全市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出土文物的接收、移交、保管、修復、研究等工作;承擔考古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開展公共考古活動,支持博物館系統開展社會教育;承擔不可移動文物的修繕、保護與研究工作,承擔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承擔考古數位化建設,推進現代科技在考古工作中的運用;完成市文化和...
(三)負責工程建設中的文物考古及相關保護工作。機構設定 內設辦公室、史前考古研究室(河北省泥河灣研究中心綜合辦公室)、商周考古研究室、漢唐考古研究室、水下考古研究室、文物保護辦公室、鹿泉文物整理基地、研究資料室、科技信息部、安全保衛科10個內設機構。考古發現 2011年以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在...
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文物保護理論與方法研究、套用技術研究、保護工程技術研究的成果,以推動中國文物保護科學和套用技術研究的發展。該書可供從事文物保護與修復專業的科技人員、考古工作者、博物館科技工作者和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閱讀、參考。榮譽表彰 2021年10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張家界市博物館藏青銅文物保護...
2011.09–2014.07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合作導師:王揚宗研究員)2003.09–2009.1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科學技術史專業碩博連讀(導師:金正耀教授)1999.09–2003.07 華中農業大學化學系套用化學專業理學學士 獎勵榮譽 2020 第十六次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