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每一個科技考古實驗室,培養的人才遍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廣西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
- 主管部門: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每一個科技考古實驗室,培養的人才遍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廣西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每一個科技考古實驗室,培養的人才遍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民族博物館、廣西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國各地文物考古部門,就業前景十分廣闊。研究方向科技考古研究發展歷史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
廣西民族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2006年,前身為1986年成立的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研究室。現有研究人員23人,其中教授10人,研究員1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博士8人,在讀博士生4人,是中國少數民族科學技術史主要研究基地之一。研究中心主任、科技史學科帶頭人萬輔彬教授自2000年起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
廣西科學技術史研究會掛靠我系,由吳致遠教授任理事長。經過發展,本系現已形成一支人員結構合理、實力較厚、團結攻堅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團隊,本系下設的機構和平台有:文化遺產與科技文明重點研究基地(校級)、廣西振興傳統工藝研究中心(省級)、廣西傳統工藝工作站(省級)、科技考古實驗室、傳統工藝實驗室。2019年,...
學院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座落於廣西民族大學的東校區。學校設備 目前擁有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檢測與智慧型控制方向)、科學技術史 2個碩士專業;物理學 、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網路工程5 個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物理學、通信工程、網路工程3 個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本科專業。物理學專業於2007年被評為...
1、古代壯族銅鼓與內地編鐘調音技術的比較研究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第1期。2、廣西古建築管窺《第三屆中國少數民族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雲南科技出版1998年。3、民族地區院校教育技術套用模式探索 《中國教育改革》 2004年第5期。4、西部院校教育技術套用探索 《現代教學與管理》 2004年第4卷...
陳彪 男,1979年9月出生,廣西博白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手工紙研究所副所長。個人簡介 2008.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師 2006.6-2008.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博士後 2001.9-2006.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碩博連讀) 博士,高分子...
第五節 永福窯與耀州窯科技內涵比較 第五章 廣西宋代青自瓷科學分析——以中和窯為中心 第一節 物理性能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二節 胎釉成分分析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三節 顯微結構分析 一、實驗儀器與步驟 二、實驗結果與討論 三、小結 第四...
汪常明,中科大博士,中科院博士後,教授,碩士生導師,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與科技文化研究院副院長,科技考古方向學術帶頭人。周世新,副研究館員,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圖書目錄 火與土的藝術 “四大名陶”之坭興陶 3 無窯也可以燒制的夾砂陶 10 仫佬族神罐——煤砂罐 13 北有...
從1985年9月起師從柯俊院士先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是中國有色金屬冶金考古和冶金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現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講碩士生課程有世界史、冶金考古,主講博士生課程有科技文獻學、科技考古。任民盟北科大支部副主委兼宣傳委員。多次來與廣西民族大學進行合作研究,並指導...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少數民族科技史、傳統工藝。先後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出版專著10餘種,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黃祖賓,1965年11月出生於廣西鳳山,副編審,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編輯部副主任,《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執行主編,廣西科學...
1.《中國古代銅鼓科學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10月 2.《北流型銅鼓探秘》,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月 3.《探索原子世界的奧秘》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 4.《技術進步企業發展的永恆動力》,南寧:廣西科技出版社,2005年5月 5.《後發展高校“參與式實驗室評估”理論與實踐》,桂林...
2008年8月25-26日,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參加該校與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聯合舉辦的“文化與認知”研究課題組工作會議,實地觀摩了伊利諾伊大學認知研究專業實驗室及相關試驗過程。2008年8月19-22日,赴廣西大明山自然保護區參加“中國民族宗教論壇第二次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宗教文化融合研究理論方法的實踐與拓展。2008年6...
據2008年第4期《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數據,郭書春已在《自然科學史研究》《自然辨證法通訊》等雜誌及書刊發表論文100餘 篇。承擔項目 科研獎勵 人才培養 講授課程 2010年5月,郭書春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研究生們講授“科技典籍的版本與校勘”“中國數學史”等課 程。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韓毅. 2007.《宋代的牲畜疫病及政府應對——以宋代醫學詔令為中心的討論》,孫小淳、曾雄生主編:《宋代國家文化中的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142~159頁。韓毅. 2007.《政府治理與醫學發展——宋代醫學詔令及相關問題研究》,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第13卷第3期,第16...
69. 陳建立:《先秦兩漢鋼鐵技術發展與傳播研究新進展》,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編《南方民族考古(第十輯)》,251-262頁,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70. 黃全勝、李延祥、陳建立、龔海:《廣西貴港六穴嶺漢代冶鐵遺址初步研究》,四川大學博物館、四川大學考古學系、成都文物考古...
2008年4月20日,百色市平果縣政府與香港培賢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廣州培賢實業有限公司簽訂實施廣西培賢國際職業學院建設項目意向書。2009年,時任平果縣縣長韋周凡向學校副董事長區壽本博士介紹平果大學城規劃。2009年,董事長何厚煌博士、副董事長區壽本博士親自討論學校規劃設計方案。2010年,董事長何厚煌博士、副董事長區...
各高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特長及所在區域社會文化特點設定一定數量的專業特色課程,其知識領域涵蓋民族語言以及民族或區域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實踐教學 專業類實驗 各高校須為民族學專業實驗配備相應的實驗室。培養對象須撰寫專業類實驗報告,並納入成績考核。專業類課程設計 培養對象須至少完成1項專業類課程設計(學年...
汪常明,男,湖北省通城縣人,博士;廣西民族大學科技史與科技文化研究院教授、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科技考古方向帶頭人,廣西民族大學科技考古重點研究基地/科技考古實驗室主任。經歷 國外 2016.10-2017.10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人類學學院 訪問學者 2012.03–2012.0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技史...
人才培養 指導學生 截至2010年10月,劉鈍已指導培養相關研究領域的碩士、博士研究生10餘名。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劉鈍在中國國內外科技史界擁有廣泛的學 術影響。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評)“劉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評)
7.關曉武,李迪.正藍旗蒙古包廠蒙古包製作工藝調查.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2(2)(2006),49-52.8.關曉武.中國20世紀50年代鎳鉻合金的代用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6(2)(2007),231-235.9.關曉武,董傑,黃興,馮呈.蒙古靴傳統製作工藝調查.中國科技史雜誌,28(3)(2007),...
人類學與考古學:文化接觸、交換體系、物資文化、生態考古、科技考古、陶器分析、地理資訊系統、台灣及東南亞考古 文化遺產管理:考古文化遺產管理、公眾考古學 博物館學:文物典藏與研究 研究成果 期刊論文 1.熊仲卿,印尼馬魯古群島二元社會結構與聚落模式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37卷,第5...
15.馬粹、章梅芳:《東方雜誌與相對論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載《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科學技術的傳播與社會運行機制的國際比較”國際論壇論文集),楊艦,劉兵主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第128-145頁。16.包明明、章梅芳、李曉岑:《秦漢時期鐵制農具的統計與初步分析》,《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6.《熱膨脹法測量高鋁瓷器燒成溫度的模擬實驗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年第2期。(第一作者)7.《熱膨脹法測量陶瓷燒成溫度模擬實驗研究》,《科學技術與工程》,2018年第16期。(中文核心,導師外一作)8.《熱膨脹法在古陶瓷測溫研究中的套用與探索》,《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0、李曉岑:《回曆〈寰宇述要〉研究》,《中國科技史料》(北京),1994年,第3期,3-10頁,第1篇。11、李曉岑:《白族天文曆法研究》,《民族研究》(北京),1994年,第2期,102-112頁。12、李曉岑、徐人平:《數理統計方法在科技考古數據處理中的套用》,《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
楊玉璋, 張居中. 安徽繁昌窯青白瓷釉初步研究[J]. 江漢考古, 2008, (3):109-112.楊玉璋, 張居中. 安徽繁昌窯青白瓷微量元素組成的中子活化分析[J]. 核技術, 2008, 31(7):534-538.楊玉璋, 張居中. 宣州窯及相關問題研究[J].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1):18-21.楊玉璋, 張居中, 李廣寧...
附錄:近年來中國科技人類學研究概況與若干問題的思考 後記 作者簡介 萬輔彬,男,漢族,1942年9月20日生於安徽繁昌,教授,廣西民族學院(現廣西民族大學)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兼職博士生導師,廣西高等學校首屆教學名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少數民族科技史、科技人類學。先後主持三項國家自然科學...
39.厚宇德. 楊振寧思想的道家傾向,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20第2期;40.厚宇德. 李志超教授在科技考古領域的重要貢獻,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19第4期;41.厚宇德、馬國芳.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奇器——被中香爐,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14第2期;42.厚宇德.對“夏造冰”問題的若干看法, 廣西民族大學學報 ,2007...
戴民漢,1965年4月25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籍貫浙江蕭山,化學海洋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廈門大學)主任。戴民漢於1987年從廈門大學本科畢業;1995年獲得法國巴黎第六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8年進入廈門大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技考古、少數民族科技史、傳統工藝。先後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出版專著10餘種,發表論文100餘篇。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蔣廷瑜,研究館員。中國10代銅鼓研究會理事長。出版《古代銅鼓通論》等專著12部,發表論文80餘篇。1990年被評為廣西有突出貢獻的專家...
“李家治一生對中國科技事業貢獻很多,在微晶玻璃,光導纖維和古陶瓷的科學研究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教 授承煥生評)“他是一個好人,真正的學者。治學嚴慬,待人真誠。他是我國陶冶科技考古之父。對我的引導和幫助,我將永記心懷。願先生走好。”(北京大學教授陳鐵梅評)“李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