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團體 “科學突破獎”由俄羅斯億萬富翁
尤里·米爾納 等企業家共同設立。共同創始人還包括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夫婦,阿里巴巴集團創建人馬雲和夫人,臉書聯合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夫婦,以及蘋果公司董事長亞瑟·萊文森等知名實業家,現由謝爾蓋·布林、馬克·扎克伯格夫婦、尤里·米爾納夫婦、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聯合創始人安妮·沃西基以及騰訊公司聯合創始人馬化騰贊助。
獎項設定 “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是一個
非營利組織 ,它設立了“科學突破獎”。“科學突破獎”下設“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和“數學突破獎”。“科學突破獎”還面向年輕科學家評選“新視野獎”。
該獎項於2013年2月啟動,首批獲獎者每人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因此被稱為“超豪華版諾貝爾獎 ”。
獎勵對象 2013年啟動的生命科學突破獎旨在鼓勵從事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科學家,獎勵在生命科學、基礎科學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給他們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動生命科學突破性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和激發人們把追求科學當作終身事業的熱情。讓他們能像“搖滾明星”一樣得到世人贏得的認知。科學突破獎獎項領域為基礎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數學領域。
歷年獲獎 2013年 在基礎物理學方面,獲獎的是英國劍橋大學的Michael B. Green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John H. Schwarz,獲獎理由是在量子引力和力的統一理論方面的貢獻。二人分享300萬美元獎金。
在生命科學方面,共有6位科學家獲獎,每人各獲得300萬美元獎金。
他們分別是: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的James Allison,美國埃默里大學的Mahlon DeLong,瑞士巴塞爾大學的Michael Hall,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obert Langer,美國耶魯大學的Richard Lifton和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Alexander Varshavsky。
2014年 2014年首度頒發數學突破獎。獲得者分別是英國倫敦帝國理工的西蒙·唐納森、法國高等科學研究所的馬克西姆·康瑟維奇、美國哈佛大學的傑克布·盧瑞,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籍華裔數學家陶哲軒。
2015年 中國科學家
王貽芳 領導的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分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王貽芳 在生命科學突破獎方面,共有5位科學家獲獎,每人各獲得300萬美元獎金。他們分別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Edward S. Boyden,美國史丹福大學的Karl Deisseroth,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John Hardy,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Helen Hobbs,德國馬普進化人類學的Svante Pbo。他們的研究領域涉及光遺傳學、阿爾茨海默症、心血管及肝臟疾病、古DNA測序等。
在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方面:共有5個團隊獲獎,將均分300萬美元獎金。他們分別是:由王貽芳領導的
大亞灣 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由Atsuto Suzuki領導的日本KamLAND合作組,由Koichiro Nishikawa領導的K2K 和T2K長基線中微子振盪實驗,由Arthur B. McDonald領導的加拿大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台,由Takaaki Kajita和Yoichiro Suzuki領導的超級神岡探測器合作組。
數學突破獎則授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Ian Agol,獎金300萬美元,表彰他在低維拓撲和幾何群論方面做出的貢獻。
新視野獎授予有潛力的年輕科研人員,獲獎者將獲得10萬美元獎金。2016物理學新視野獎授予三組科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B. Andrei Bernevig、麻省理工學院的傅亮和史丹福大學的祁曉亮,表彰他們在凝聚態物理學方面做出的貢獻;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Raphael Flauger和史丹福大學的Leonardo Senatore,表彰他們在理論宇宙學方面做出的貢獻;日本東京大學的Yuji Tachikawa,表彰他在超對稱量子場理論方面做出的貢獻。
2016數學新視野獎授予三組科學家: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 的Larry Guth,表彰他在辛幾何、黎曼幾何、調和分析及組合幾何學方面做出的貢獻;倫敦帝國理工的André Arroja Neves,表彰他在純量曲率、幾何流及Willmore猜想方面做出的貢獻;第三組新視野獎授予德國伯恩大學的Peter Scholze,被其謝絕。
2016青年挑戰突破獎授予美國俄亥俄州北羅亞爾頓高中的Ryan Chester,他因製作了幫助更好理解相對論的科學視頻而獲獎,他將獲得25萬美元的教育獎學金。
2016年 2017年生命科學突破獎得主共5人,每人得到300萬美元獎金:哈佛醫學院的史蒂芬·埃利奇(Stephen J. Elledge);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哈利·諾勒(Harry F. Noller),史丹福大學的羅蘭·努瑟Roeland Nusse;東京工業大學的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貝勒醫學院的Huda Yahya Zoghbi。
2017年 2017年,5名生命科學家各自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獎金300萬美元。5名“基礎物理突破獎”獲得者共享300萬美元,2名“數學突破獎”獲得者分享300萬美元。此外,共有3名青年物理學家各自獲得“新視野獎”,4名青年數學家共享3個“新視野獎”。最後,還有1名“突破挑戰獎”得主獲得40萬美元獎金。
五個價值300萬美元的生命科學突破獎主要是獎勵研究生命系統和延長人類生命方面的革命性進步。他們分別是:
喬安妮·喬瑞 (Joanne Chory)、
唐·克利夫蘭 (Don W. Cleveland)、
森和俊 (Kazutoshi Mori)、
金·內史密斯 (Kim Nasmyth)、
彼得·沃特 (Peter Walter)。
基礎物理突破的300萬美元獎金將由27名成員組成的WMAP實驗團隊共享,其中包括5位獲獎團隊領導。他們分別是:查爾斯.L.班尼特(Charles L. Bennett),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里·欣肖(Gary Hinshaw),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諾曼·雅羅西克(Norman Jarosik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里曼·佩奇(Lyman Page Jr),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大衛·斯珀格爾(David N. Spergel)來自
普林斯頓大學 。
2018年 2018年10月17日,三位(組)科學家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每人獎金300萬美元,分別是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分子生物學教授陳志堅,哈佛大學華裔科學家莊小威,弗蘭克·本內特(Frank Bennett)和艾德里安·科內納爾(Adrian Krainer)(兩人作為一組獲獎,分別來自美國生物製藥公司Ionis Pharmaceuticals和冷泉港實驗室),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安吉里卡·阿蒙(Angelika Amon)。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查爾斯·凱恩(Charles Kane)和尤金·邁樂(Eugene Mele)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和格勒諾布爾大學傅立葉研究所的文森特·拉福格(Vincent Lafforgue)獲得。英國鄧迪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喬斯林·貝爾·伯內爾(Jocelyn Bell Burnell)獲得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另有六人分獲物理學和數學新視野獎。
2019年度“科學突破獎”獲獎者將分享總額高達2200萬美元的獎金。頒獎典禮將於2018年11月4日在加州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