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技術導論
- 作者:張功耀
- ISBN:978-7-81105-760-7
- 頁數:334(頁)
- 定價:¥24(元)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出版時間:2008-08
- 開本: 32開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目標………………………………………… (1)
一、科學技術學的學科屬性…………………… (2)
二、科學技術學的學術任務…………………… (2)
三、科學技術學的教學目標…………………… (4)
第二節 科學技術學的早期探索…………………… (7)
一、兩種科學規範的形成……………………… (7)
二、實驗科學的興起…………………………… (10)
三、信仰主義對科學傳統的破壞……………… (11)
四、經驗主義哲學的興起……………………… (12)
五、理性主義科學觀…………………………… (13)
六、機械唯物主義科學觀……………………… (16)
七、“人為自然界立法”………………………… (17)
八、費希特的先驗自我哲學…………………… (18)
九、黑格爾的絕對唯心主義哲學……………… (19)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學的形成…………… (22)
一、工業文明浪潮對農耕文明的衝擊………… (22)
二、科學技術活動的職業化…………………… (25)
三、舊自然觀的終結…………………………… (26)
四、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學的確立…………… (29)
第二章 自然界與人……………………………………… (32)
第一節 非生命世界的物質基礎…………………… (32)
一、粒子………………………………………… (32)
二、元素………………………………………… (34)
三、能量………………………………………… (37)
四、場…………………………………………… (39)
五、信息………………………………………… (41)
第二節 生命世界的物質基礎……………………… (43)
一、生命的化學元素基礎……………………… (43)
二、生命的營養物質基礎……………………… (44)
三、生命的能量物質基礎……………………… (47)
四、生命體中的活性物質……………………… (47)
第三節 自然界的系統演化模式…………………… (49)
一、開放式演化………………………………… (49)
二、封閉式演化………………………………… (50)
三、振盪式演化………………………………… (51)
第四節 地球環境中的物質循環…………………… (53)
一、岩石循環…………………………………… (54)
二、水環境的物質循環………………………… (55)
三、水文循環…………………………………… (57)
四、生命物體中的主要化學元素循環………… (59)
第五節 努力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64)
一、技術的異化………………………………… (65)
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條件…………… (68)
三、生態經濟模式與可持續發展……………… (72)
第三章 科學……………………………………………… (78)
第一節 “科學”概念的由來………………………… (78)
一、中國古代的“科學”概念…………………… (78)
二、“科學”概念的拉丁語起源………………… (80)
三、笛卡爾的“科學”概念……………………… (81)
第二節 科學的經驗基礎…………………………… (83)
一、科學概念的經驗可理解性………………… (83)
二、科學必須具備可靠的經驗基礎…………… (84)
三、經驗事實獲得的途徑……………………… (85)
四、經驗的基本類型…………………………… (87)
第三節 科學理論的邏輯構造……………………… (90)
一、科學理論構造的公理性標準……………… (91)
二、科學理論構造的邏輯一致性標準………… (92)
三、科學理論的自洽性準則…………………… (95)
第四節 科學理論建構的簡單性原則……………… (97)
一、概念的簡化………………………………… (97)
二、引理的簡化………………………………… (99)
三、邏輯過程的簡化…………………………… (99)
第五節 科學陳述的語言特徵…………………… (100)
一、普遍性……………………………………… (100)
二、精確性……………………………………… (101)
三、開放性……………………………………… (102)
四、直言式……………………………………… (104)
第六節 科學的價值……………………………… (104)
一、科學的價值與人類自身價值的關係……… (105)
二、科學的價值蘊涵…………………………… (106)
三、科學活動的價值滲透……………………… (113)
第七節 科學複查與科學檢驗…………………… (116)
一、科學複查…………………………………… (116)
二、科學檢驗…………………………………… (118)
第八節 偽科學及其相關概念…………………… (121)
一、原生科學…………………………………… (121)
二、偽科學……………………………………… (122)
三、非科學……………………………………… (124)
四、超科學……………………………………… (124)
五、反科學……………………………………… (125)
六、科學作弊…………………………………… (125)
七、錯誤的科學………………………………… (126)
第四章 技術…………………………………………… (127)
第一節 技術的基本形態與分類………………… (127)
一、技術的基本存在形態……………………… (128)
二、技術的分類………………………………… (131)
第二節 技術需求與技術實現…………………… (133)
一、技術需求…………………………………… (133)
二、技術需求的表達…………………………… (133)
三、技術實現…………………………………… (134)
四、技術實現的基本方式……………………… (135)
第三節 技術的產業化…………………………… (138)
一、技術產業化的由來………………………… (138)
二、技術產業化的社會後果…………………… (140)
三、高技術及其產業化………………………… (143)
第四節 技術創新………………………………… (148)
一、技術創新與經濟成長的關係……………… (148)
二、創造性毀滅原理…………………………… (150)
三、技術創新的基本類型……………………… (153)
四、技術創新的戰略模式……………………… (155)
第五章 科學技術的體系結構………………………… (158)
第一節 研究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意義………… (158)
一、把握各門科學技術之間的相關性………… (158)
二、充分認識專門化科學技術的知識功能…… (159)
三、為科學技術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160)
第二節 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解析要素………… (160)
一、研究種類解析……………………………… (161)
二、人力資源解析……………………………… (164)
三、社會-經濟目標解析……………………… (165)
第三節 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分析方法………… (166)
一、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靜態分析…………… (166)
二、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動態分析…………… (168)
第四節 科學技術的理論結構分析……………… (171)
一、概念分析…………………………………… (171)
二、命題分析…………………………………… (177)
第五節 科學技術體系結構的歷史演變………… (180)
一、史前時代的科學技術……………………… (180)
二、古代的科學技術…………………………… (182)
三、近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 (187)
四、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結構及其演化趨勢…… (188)
第六章 科學知識論的基本範疇……………………… (193)
第一節 現象與實在……………………………… (193)
一、實在的規定………………………………… (194)
二、現象及其顯現原理………………………… (196)
三、現象描述的科學意義……………………… (199)
四、現象描述的心理學障礙…………………… (202)
第二節 原因與結果……………………………… (206)
一、因果觀念的起源…………………………… (207)
二、判斷因果關係的基本方法………………… (208)
三、因果關係的基本構成模式………………… (213)
四、因果關係分析法則的運用………………… (220)
第三節 簡單性與複雜性………………………… (223)
一、基本概念…………………………………… (223)
二、複雜性系統的特徵………………………… (226)
三、複雜性系統的演化………………………… (228)
第四節 先驗與後驗……………………………… (232)
一、先驗和後驗的定義………………………… (232)
二、知識真理的基本類型……………………… (236)
第七章 科學技術研究的基本方法…………………… (238)
第一節 科研選題方法…………………………… (238)
一、科研選題的前期準備……………………… (238)
二、尋找學科及課題生長點…………………… (241)
三、選題的基本原則…………………………… (244)
第二節 測量方法………………………………… (247)
一、測量的科學意義…………………………… (247)
二、科學測量應該遵循的原則………………… (249)
三、可測量性的哲學疑難……………………… (252)
第三節 實驗方法………………………………… (254)
一、實驗的種類………………………………… (255)
二、實驗的基本概念…………………………… (256)
三、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258)
第四節 邏輯思維方法…………………………… (261)
一、概念和定義………………………………… (261)
二、判斷及其有意義的標準…………………… (263)
三、歸納推理…………………………………… (266)
四、演繹邏輯…………………………………… (269)
五、邏輯思維的哲學辯護……………………… (272)
第五節 模擬方法………………………………… (275)
一、模擬方法的定義及其適應範圍…………… (275)
二、模擬方法的優勢…………………………… (275)
三、模擬研究的主要步驟……………………… (277)
第六節 系統分析與系統控制方法……………… (280)
一、從伯納德的“內部環境”到系統論……… (280)
二、從系統論到系統分析方法………………… (281)
三、基本的系統分析方法……………………… (284)
四、系統分析的數值方法及其理論基礎……… (286)
五、系統控制…………………………………… (288)
第八章 進階入門……………………………………… (293)
第一節 科學哲學………………………………… (293)
一、歷史概述…………………………………… (293)
二、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 (298)
三、“成功的科學”的評價標準……………… (299)
四、科學解釋…………………………………… (301)
五、科學進步的模式…………………………… (302)
第二節 技術哲學………………………………… (309)
一、技術哲學的學術任務……………………… (309)
二、當代最有影響的技術哲學家……………… (311)
第三節 科學的社會學研究……………………… (317)
一、科學社會學………………………………… (317)
二、知識社會學………………………………… (319)
三、數學知識社會學…………………………… (322)
四、科學知識社會學…………………………… (325)
總複習題…………………………………………………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