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科學技術哲學導論》是2005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大椿。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科學技術哲學導論
- ISBN:730905263
- 定價:68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圖書信息,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當代科學技術哲學導論
ISBN:730905263 作者:陳其榮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定價:68
頁數:708
出版日期:1900-1-1
版次: 1
開本:16開
包裝:平裝
簡介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於19世紀中葉創立的自然辯證法演變、發展而來,並與近年來學術界崛起的關於科學技術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新型研究領域——科學技術學有著密切的關聯。本書通過對科學技術及其發展的哲學反思,提出並闡釋了當代科學技術哲學是科學技術學之哲學基礎的基本思想.概括和總結了現代科學技術直至21世紀初的重大成果,以科學技術本體論、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技術認識論與方法論、科學技術價值論和科學技術與社會論的新構架展示了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的理論體系,體現了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與價值論相一致的基本原則,論述了自然觀、科學技術觀、人文社會觀及其新知識、新觀念、新思想與新方法,匐發了自然觀、科學技術觀與人文社會觀相統一的重要思想。
本書立意新穎,構思獨特,結構嚴謹,邏輯縝密,內容豐富,概念明晰,見解獨到,分析深入,資
料翔實,語言流暢:不僅從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論等方面詮釋了科學技術學的哲學基礎,而且融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於一體,闡發了自然觀、科學技術觀與人文社會觀相統一的思想,揭示了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的發展趨勢與社會的脈動,把讀者帶入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學思想領域的理論深層和研究前沿。本書既可作為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理工科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亦可供從事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交叉學科的研究人員以及各級管理幹部閱讀參考。
目錄
導言:科學技術哲學——科學技術學的哲學基礎
一、科學技術學:STS衍化的新形式
二、作為科學技術學之哲學基礎的科學技術哲學
三、研究科學技術哲學的意義和方法
第一篇科學技術本體論
第一章“自然”之為“存在”
一、“存在”之意義的考析
二、什麼是“自然”
三、自然界:以系統方式存在著的有機整體
四、自然系統的層次結構
第二章 自然界的演化(上)
一、從存在到演化
二、自然演化的科學圖景
三、自然演化的基本方式
第三章 自然界的演化(下)
一、自然演化的方向
二、自然演化的自組織機制
三、自然界的無限發展:循環發展律
四、“多宇宙論”: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第四章自然界的人化
一、人的現實的自然界:“人化自然”
二、自然對人的異化:“生態危機”
三、對於“生態危機”的反思與生態自然觀
四、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性重大轉折:可持續發展
第二篇 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
第五章科學問題的提出
一、科學問題:科學發現的真正起點
二、科學問題的來源和選題的基本原則
三、科學問題的轉換:一個重要的方法論思想
第六章科學事實的發現
一、科學事實的概念
二、科學事實發現的理論
三、科學事實發現的方法
第七章科學理論的發現
一、科學理論的形式及其發現的本質
二、科學理論發現的模式
三、科學理論發現的邏輯方法
四、科學理論發現的“超邏輯”方法
第八章理論體系的建構
一、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與性質
二、科學理論的認識功能:科學解釋
三、建構理論體系的基本原則
四、科學理論系統化的基本方法
第九章科學理論的評價與確認
一、科學理論評價的實質和意義
二、科學理論的實踐檢驗與評價標準
三、檢驗和評價科學理論的複雜性
四、科學理論的社會確認
第十章科學理論的發展
一、科學理論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科學假說
二、科學理論發展的內在邏輯
三、科學理論發展模式
第三篇技術認識論與方法論
第十一章技術究竟是什麼
一、技術的原始含義:製作
二、技術的流行觀念:合目的的手段和人的行動
三、技術的“為人”屬性:人體器官延長
四、技術的文化面相:技術之為文化
五、技術認識論的核心範疇:知識和知識體系
六、技術的最一般規定:人對自然界的實踐關係
第十二章技術認識的含義、模式與技術合理性
一、技術認識的基本含義
二、技術認識模式理論述評
三、技術的合理性
四、技術認識論在科學技術哲學中的基礎地位
第十三章工程技術認識的邏輯程式和方法
一、工程技術認識的一般邏輯程式
二、工程技術認識的一般方法(上)
三、工程技術認識的一般方法(下)
四、現代新I具論:系統科學方法論
第四篇 科學、技術與社會論
第十四章科學與技術
一、科學與技術的本質聯繫
二、科學與技術的本質區別
三、科學與技術的相互作用模式
日、科學研究模型的發展:從線性模型到擴展性模型和象限模型
第十五章科學與社會
一、科學的社會建制
二、科學發展的社會因素:經濟、政治和文化
三、科學史案例分析:“李約瑟難題”和“默頓命題”
四、科學的社會建構:科學知識的社會性
第十六章技術與社會
一、兩種對立的技術社會理論:技術決定論與社會決定論
二、一種新型的技術社會學:技術的社會形成論
三、技術發展的過程與模式
四、高技術與社會
第十七章科學技術與社會
一、科學技術的社會運行
二、科學技術的傳播
三、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
四、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與社會革命
五、科學技術、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五篇科學技術價值論
第十八章科學技術:以價值為目標的事業
一、價值:科學技術追求的根本目標
二、科學技術中的價值因素
三、科學技術的真理價值、功利價值與審美價值
四、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
第十九章科學技術的倫理價值
一、科學技術的倫理屬性
二、現代科學技術提出的倫理道德問題
三、科學技術發展對倫理道德的促進作用
四、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倫理規範
第二十章科學與人文:衝突與融合(上)
一、何謂科學文化、人文文化
二、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衝突的緣起
三、科學與人文的論爭:科學主義與反科學思潮
第二十一章科學與人文:衝突與融合(下)
一、科學與人文之爭在中國的迴響:“科學與人生觀”論戰
二、後現代視野中的科學與人文的衝突:“索卡爾事件”與“科學大戰”
三、科學與人文的融合
附錄中英文人名對照表
後記
圖書信息
基本信息
書名:科學技術哲學導論(第2版)
圖書編號:1653759
出版社:人民大學
定價:36.0
ISBN:730003270
作者:劉大椿
出版日期:2005-06-01
版次: 1
簡介
本書是一部專著性的學科基本教材,涵蓋了科學技術哲學領域的主要內容。第2版立意創新,增添了近四成新文字,充分吸納了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對當代科學技術及其相關問題、要求和挑戰作出了更加系統和獨到的哲學回應。全書循著科技不斷向外擴散所激起的思考漸次展開,對學科定位問題、現代科學技術觀問題、自然觀的變革問題、生態價值觀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科技時代的倫理建構問題、科學發現與科學辯護問題、科學認識的經驗基礎與理論建構問題、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問題、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基礎問題、技術創新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問題、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變革問題、科技運行的社會支撐問題、科技與文化的整合問題等,都進行了有創意的論述。
目錄
引論:科學技術哲學的學科定位
一 科學技術哲學在中國的興起
二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的難題與展望
三 當代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和內容
第一章 現代科學技術概觀
一、科學活動與科學共同體
二、現代科技結構與發展趨勢
三、科學技術的偉大力量
四、弘揚科學精神
第二章 自然觀的變革
一、古代與中世紀自然觀
二、近代科學的興起與機械論自然觀
三、辯證自然觀的革命
四、當代科學突破與自然觀的新探索
第三章 生態價值觀與環境倫理學
一、從人類中心轉向生態中心
二、科學萬能論與生態價值觀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與對策
四、對自然的道德關係與環境倫理學
第四章 科學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一、增長的極限與“發展”的危機
二、從經濟成長觀到可持續發展觀
三、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
四、中國資源、環境的嚴重挑戰
第五章 科技時代的倫理建構
第六章 科學發現與科學證明
第七章 科學認識的經驗基礎
第八章 科學認識的理論建構
第九章 數學方法與系統科學方法
第十章 技術和工程的概念基礎
第十一章 技術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第十二章 社會科學的哲學反思
第十三章 科技革命與經濟社會變革
第十四章 科技運行的社會支撐
第十五章 科技與文化的整合
參考文獻
第1版後記
第2版後記